華文網

故宮,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

北京故宮,也就是老話中說的紫禁城,位於大北京中軸線的中心。

這裡是居住過中國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故宮乙太和、中和、保和這三大殿為中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有人做過形象比喻,說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住,每一天住一間房,不重複,要住到27歲才可以走出故宮。由此可見,
故宮之大,遠超一般人的想像,也實在是無愧於”世界五大宮殿之首“這個榮譽稱號。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四年,也就是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修建時,以朱元璋在南京建立的故宮格局為藍本,以元大都宮殿的遺址為基礎,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即西元1420年終於建成,歷時共14年。這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東西寬七百多米,南北長九百多米。四周修築了十米多高的城牆,並且還有一條寬五十多米的護城河環繞,

形成了“城中城”結構。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清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溥儀,被允許暫時居住在皇宮的“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內宮。1925年10月10日,官方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從此紫禁城就被改叫成了“故宮”。新中國成立後,對故宮進行了不斷大規模的修整。

1987年,偉大的故宮,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世界級的文化品牌。

【更多語音導覽搜APP:行鴿旅遊;或搜個人號:筆尖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