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北洋軍閥有個癖好,史無前例,後也難有來人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史蒼茫也是無奇不有。遠了不說,就說民國史中就有許多新鮮事標異人。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王懷慶了。

民國軍閥大多出身不是很好,王懷慶也一樣。

他1875年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但後來家道中落,少年的王懷慶也是吃了不少的苦頭。十二歲時他的生母又不幸離世,繼母對其百般虐待。1889年夏,十五歲的王懷慶不堪繼母和父親的虐待,私自離家遠奔他鄉,正好碰到直隸提督聶士成在蘆台招兵,於是王懷慶入伍,由於他勤儉耐勞少言,獲得了聶士成對他的青睞,因而不斷升遷,後入北洋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

1893年升為千總。1894隨聶士成赴東北,考察中俄邊境。1900年,王懷慶成為直隸提督聶士成部下的中軍,兼帶馬步衛隊。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聶士成戰死在天津八裡檯子。王懷慶於槍林彈雨之中背負聶回營棺殮,並親送靈柩至聶原籍安徽合肥安葬。由於聶家感激,效死于主將的忠義之名轟動一時,

而當道者嘉許之,譽之為“忠義”。此後,1903年聶母專函介紹王投到袁世凱麾下,1904年任北洋常備軍第一鎮馬一標標統。

但從1905年當協統(旅長)開始,到1924年隨著直系軍閥的倒臺而下野,王懷慶一直位不過師長。但由於多年擔任北京衛戍部隊的首長,民國風雲,什麼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還算有點知名度。而且在北洋軍中混了二十多年,大旗不倒,比起他那些三五年就樹倒猢猻散的同行來,

簡直可以稱之為“長壽將軍”了。當然,這和王懷慶的用人之術密不可分。

北洋諸將很多都有外號,吳佩孚叫“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基督將軍”,孫殿英叫“盜墓將軍”,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即妓院之雜役),王懷慶也有個外號,人稱“馬桶將軍”。

王懷慶喜愛馬桶,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著鬥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只碩大而且鮮豔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

別有一番景致。

1937年7月日軍侵佔平津,王懷慶未出津門。日本人想請王懷為日本侵略中國服務,但他時局不穩便為就任。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王懷慶意欲東山再起,但過去由於很少與國民黨要人相拉攏,所以終未能如其再次出山之願。1953年,王懷慶因患心肌梗塞症久治無效在天津病逝。

1953年,王懷慶因患心肌梗塞症久治無效在天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