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要絕跡的老上海額米道,魔都僅此一家!人均僅需20+!

說起傳統上海米道,

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生煎小籠鍋貼。

然而,還有一款美食,

似乎很長時間不被人提及,

面 疙 瘩

不被提及不等於忘記,

我們在繁華南京路背後的小弄堂裡,

挖掘到了這款即將消逝的美味!

人均僅需20元+,

店名和阿拉上海傳統小吃一樣,

低調內斂,樸素無華。

老街小食

老闆是土生土長的上海老客勒,

小店一間,只為還原牽腸掛肚的老味道,

近乎失傳的老上海手打面疙瘩,

全上海僅此一家!

炸豬排、泡飯、醬鴨、醬油飯、煎餛飩…

全部都是阿拉記憶中的米道!

1

絕跡的手工面疙瘩

魔都找不到第二家

在魔都長大的囡囡,一定少不了關於面疙瘩的記憶。

計劃經濟年代,沒什麼好吃,為節約成本,姆媽就會弄一點面疙瘩來充饑。

現如今,偶爾吃面疙瘩懷舊,卻再尋不回記憶中的味道。頭條菌尋遍大魔都,終於在南京路背後的小弄堂——天津路上,嘗到熟悉的味道!

進門右手邊就是廚房,大大方方地敞開,100%純手工,師傅正一勺一勺往熱鍋裡打面。

像這樣打面的動作,每天要重複至少上萬次。一隻只面疙瘩在沸水中翻滾,尤其可愛,

當中粗、兩頭細,形似一條條活潑的小魚。

全進口麵粉,加雞蛋澱粉調和,純手工和麵打面,煮熟後的面疙瘩有筋力和骨力,面香十足,晶瑩剔透,柔中帶韌。

咬開後還能看到中間部分的白芯子,這是煮到恰到好處的標誌!煮老一分面會軟塌,嫩一分則面感夾生。

如今的面疙瘩不再是當年貧瘠的模樣,用料豐富,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湯底都需要長時間熬制,味道格外鮮美,喝完也不會口幹。

海鮮面疙瘩

正逢店裡海鮮面疙瘩新品推出,於是毫不猶豫來一份!鯧魚、干貝、鮮蝦、蛤蜊、蟶子、扁尖筍,足足6款海鮮,土豪版面疙瘩。

勺子輕輕一推,全是料!所有海鮮都來自“漁都”舟山,平民小店選材也這麼仔細,可見老闆是認真的!

鯧魚怕是要搶了面疙瘩的風頭,比手掌還要大!刺少肉多,鮮美至極!

湯底更是驚喜!用新鮮魚熬制,吊足3小時,還放了中草藥和淡菜幹提鮮,熱騰騰一碗喝下去,別提多舒服!

板鵝面疙瘩

板鵝面疙瘩

口感和海鮮面疙瘩完全不同!湯色奶白,看似風輕雲淡,嘗一口才知鮮味濃厚。

它的靈感來自本幫名菜“醃篤鮮”,選用的是上好鹹板鵝肉,小火燜煮數小時,出鍋前加入大白菜,脆中帶爽,鹹中有鮮!

板鵝肉特別大塊,面疙瘩筋斗,像不要錢一樣都放了很多!湯頭鮮美濃郁,單獨喝湯,或者混合面疙瘩一起吃,都特別美味!

番茄面疙瘩

紅紅火火滿滿一大碗,若是懷舊,點它絕對沒錯!口感特別隨和,還放了超多肉絲和大白菜!

亮點在於湯汁,熬制的時候加入新鮮番茄,酸味特別純,咕嘟咕嘟能喝下一大碗。

老闆說,很多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有些都80多歲了,隔三差五就要來吃一次!既懷舊,又健脾養胃,營養也均衡,一碗落胃,蛋白質、維生素、益生菌等都補充到了。

2

正宗老上海小吃

又多又全米道嗲

炸豬排“最上海”

為什麼是“最上海”?因為其做法就是在當年“德大西菜社”炸豬排的做法上進行改良的!

豬排塊頭特別大,純肉足足3兩!看到大塊大塊的肉,那個滿足感,實在是無法形容。

說到炸豬排,老闆興致特別濃:洗淨、去筋膜、錘打、醃制、靜置、裹麵包糠、油炸……“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懶,稍有鬆懈,口感都要減分!”

油炸的過程,要一眨不眨地盯著,直到它變成金黃色!

在很多吃貨心中,這樣一塊豬排,在上海炸豬排版圖中穩居第一!每天賣出至少200份!

咬下去第一口,頭條菌差點尖叫,裹的麵包糠不要太脆!肉質嫩但不乏咬勁,還有豐富的汁水!

配上老上海辣醬油,吃著吃著竟然有點小感動!

香腸醬油飯,粒粒閃油光

在物質匱乏、想吃肉吃不到肉的年代裡,父輩們會在白米飯里加上醬油,入鍋翻炒,過過嘴癮。

老闆也進行改良,多了臘肉的油潤鹹香。晶瑩油亮的米飯,一看就食欲大增,每一粒米都均勻地裹著醬油,顆顆入味。

端上來時候還有滋滋的聲音,撩人腸胃。香腸給的不要太多!薄薄透透,油潤出水,伴著米飯一起送入口中,黏糯中就一個字:香!

醬鴨,鹵汁米道超嗲

深黑色的老鹵浸滿整盤鴨腿肉,紅潤的鴨皮還泛著油光,你要是不點我都跟你急!

底部的紅湯老鹵是真地道!說到老鹵,老闆滿臉都是自信,餐飲行業從業26年,這可是他獨家研製的成果!

懂吃的客人點菜時都會叮囑一句:多加一勺鹵!於是,老闆與客人之間的話題就打開了……入口,甜中帶著鮮,帶著香,一嘗就知是正宗本幫味道!

鴨皮油而不膩,鴨肉細嫩不柴,甜鮮的鹵汁沁到肉裡,入味極深,嗲透嗲透!

一口菜泡飯,一段舊時光

說到泡飯,老一輩人關於艱苦歲月的記憶估計要洶湧而來。而今這份帶著草根性的味道,花頭精也是蠻多。

挺大一碗,不厚也不稀,裡面有青菜臘腸香菇,還灑了一層鍋巴,鍋巴重新泡軟後,口感特別奇妙。

每粒米飯都飽吸鮮香,一碗熱騰騰的菜泡飯下肚,這個秋天就完美了。

香煎餛飩,香!脆!嫩!

一個“煎”字,卻給人一份悠悠之意。微微火慢慢煎,煎到皮子金黃,煎到內餡散香……

所有的餛飩都是現包、現煮、現煎,吃著脆口不膩,肉芯子裡的煎香與皮子外的焦脆,在舌尖融為一體。

3

親民小食,人均僅需20+

穿越大上海也要來吃!

頭條菌吃了一大桌,不過是菜單上的冰山一角。面疙瘩16元/份,炸豬排12元/塊,醬油飯15元/份,老鹵醬鴨18元/份,菜泡飯16元/份……人均只需20+,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這樣親民的價格,怕是很難看到了!

都說要看一家店好不好吃,要先看人。老闆名肖駿,說著地道的上海話,讓人在進店的一刻就感到格外親切。

老闆喜歡與客人交流,從食材選取到烹飪技藝,娓娓道來。言語中就能感覺那份發自內心的熱忱,以及對老味道的眷戀、對傳承的迫不及待。

小店和主人一樣,招牌低調,門臉樸素,功能表平價……自家門店,租金無壓力,踏踏實實,只做傳統好味道。

正吃著,老闆娘的貓咪還會從你桌腿邊蹭過……小食之“小”,簡簡單單,但不論何時都是人氣滿滿。因為總有一群人,為了嘗一口老味道,不惜穿越整個大上海。

就算我們80歲,甚至年紀更長,

還是會想念兒時的味道。

當我們餓了饞了,

還好在老街可以尋回……

海鮮面疙瘩

正逢店裡海鮮面疙瘩新品推出,於是毫不猶豫來一份!鯧魚、干貝、鮮蝦、蛤蜊、蟶子、扁尖筍,足足6款海鮮,土豪版面疙瘩。

勺子輕輕一推,全是料!所有海鮮都來自“漁都”舟山,平民小店選材也這麼仔細,可見老闆是認真的!

鯧魚怕是要搶了面疙瘩的風頭,比手掌還要大!刺少肉多,鮮美至極!

湯底更是驚喜!用新鮮魚熬制,吊足3小時,還放了中草藥和淡菜幹提鮮,熱騰騰一碗喝下去,別提多舒服!

板鵝面疙瘩

板鵝面疙瘩

口感和海鮮面疙瘩完全不同!湯色奶白,看似風輕雲淡,嘗一口才知鮮味濃厚。

它的靈感來自本幫名菜“醃篤鮮”,選用的是上好鹹板鵝肉,小火燜煮數小時,出鍋前加入大白菜,脆中帶爽,鹹中有鮮!

板鵝肉特別大塊,面疙瘩筋斗,像不要錢一樣都放了很多!湯頭鮮美濃郁,單獨喝湯,或者混合面疙瘩一起吃,都特別美味!

番茄面疙瘩

紅紅火火滿滿一大碗,若是懷舊,點它絕對沒錯!口感特別隨和,還放了超多肉絲和大白菜!

亮點在於湯汁,熬制的時候加入新鮮番茄,酸味特別純,咕嘟咕嘟能喝下一大碗。

老闆說,很多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有些都80多歲了,隔三差五就要來吃一次!既懷舊,又健脾養胃,營養也均衡,一碗落胃,蛋白質、維生素、益生菌等都補充到了。

2

正宗老上海小吃

又多又全米道嗲

炸豬排“最上海”

為什麼是“最上海”?因為其做法就是在當年“德大西菜社”炸豬排的做法上進行改良的!

豬排塊頭特別大,純肉足足3兩!看到大塊大塊的肉,那個滿足感,實在是無法形容。

說到炸豬排,老闆興致特別濃:洗淨、去筋膜、錘打、醃制、靜置、裹麵包糠、油炸……“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懶,稍有鬆懈,口感都要減分!”

油炸的過程,要一眨不眨地盯著,直到它變成金黃色!

在很多吃貨心中,這樣一塊豬排,在上海炸豬排版圖中穩居第一!每天賣出至少200份!

咬下去第一口,頭條菌差點尖叫,裹的麵包糠不要太脆!肉質嫩但不乏咬勁,還有豐富的汁水!

配上老上海辣醬油,吃著吃著竟然有點小感動!

香腸醬油飯,粒粒閃油光

在物質匱乏、想吃肉吃不到肉的年代裡,父輩們會在白米飯里加上醬油,入鍋翻炒,過過嘴癮。

老闆也進行改良,多了臘肉的油潤鹹香。晶瑩油亮的米飯,一看就食欲大增,每一粒米都均勻地裹著醬油,顆顆入味。

端上來時候還有滋滋的聲音,撩人腸胃。香腸給的不要太多!薄薄透透,油潤出水,伴著米飯一起送入口中,黏糯中就一個字:香!

醬鴨,鹵汁米道超嗲

深黑色的老鹵浸滿整盤鴨腿肉,紅潤的鴨皮還泛著油光,你要是不點我都跟你急!

底部的紅湯老鹵是真地道!說到老鹵,老闆滿臉都是自信,餐飲行業從業26年,這可是他獨家研製的成果!

懂吃的客人點菜時都會叮囑一句:多加一勺鹵!於是,老闆與客人之間的話題就打開了……入口,甜中帶著鮮,帶著香,一嘗就知是正宗本幫味道!

鴨皮油而不膩,鴨肉細嫩不柴,甜鮮的鹵汁沁到肉裡,入味極深,嗲透嗲透!

一口菜泡飯,一段舊時光

說到泡飯,老一輩人關於艱苦歲月的記憶估計要洶湧而來。而今這份帶著草根性的味道,花頭精也是蠻多。

挺大一碗,不厚也不稀,裡面有青菜臘腸香菇,還灑了一層鍋巴,鍋巴重新泡軟後,口感特別奇妙。

每粒米飯都飽吸鮮香,一碗熱騰騰的菜泡飯下肚,這個秋天就完美了。

香煎餛飩,香!脆!嫩!

一個“煎”字,卻給人一份悠悠之意。微微火慢慢煎,煎到皮子金黃,煎到內餡散香……

所有的餛飩都是現包、現煮、現煎,吃著脆口不膩,肉芯子裡的煎香與皮子外的焦脆,在舌尖融為一體。

3

親民小食,人均僅需20+

穿越大上海也要來吃!

頭條菌吃了一大桌,不過是菜單上的冰山一角。面疙瘩16元/份,炸豬排12元/塊,醬油飯15元/份,老鹵醬鴨18元/份,菜泡飯16元/份……人均只需20+,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這樣親民的價格,怕是很難看到了!

都說要看一家店好不好吃,要先看人。老闆名肖駿,說著地道的上海話,讓人在進店的一刻就感到格外親切。

老闆喜歡與客人交流,從食材選取到烹飪技藝,娓娓道來。言語中就能感覺那份發自內心的熱忱,以及對老味道的眷戀、對傳承的迫不及待。

小店和主人一樣,招牌低調,門臉樸素,功能表平價……自家門店,租金無壓力,踏踏實實,只做傳統好味道。

正吃著,老闆娘的貓咪還會從你桌腿邊蹭過……小食之“小”,簡簡單單,但不論何時都是人氣滿滿。因為總有一群人,為了嘗一口老味道,不惜穿越整個大上海。

就算我們80歲,甚至年紀更長,

還是會想念兒時的味道。

當我們餓了饞了,

還好在老街可以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