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教堂,不僅人文薈萃,而且風景秀麗!

文嶺阜山村姚坑半山腳下有一座“明教堂”,是當地人民用來紀念明朝朱棣皇帝身邊重臣、《永樂大典》編纂負責人姚廣孝的書院。

姚廣孝一度成為明朝燕王朱棣的核心智囊人物,被後人譽為政界的“參謀長”。而改擴建的姚廣孝紀念堂進一步突顯出這位由長山樂水哺育成長起來的曠世英傑。

明教堂位於長樂二十三都姚坑村,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由方子安創建,至今已近千年。姚坑始祖姚能舉於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重建,當時的長樂守土(邑丞)吳仲舉應姚能舉之邀為其堂撰寫匾號“明教堂”,至此“明教堂”而得名,而“明教”二字正是取“釋明教化”之意。到了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曾任南宋兵部尚書的林采將明教堂遷至現址。

元台碑原碑立于姚坑明教堂內,後移置鸛嶽山。花崗石質,碑高2.8米,寬0.63米,碑額刻三圓圈,意為三元,碑身刻元台、落款鹹淳壬甲申歲立,"狀元陳文龍書"。

明教堂不僅人文薈萃,而且風景秀麗。據《明教堂序》記載,

阜山姚坑始祖姚能舉,本是侯官古靈人氏,因年輕時求學于“德成精舍”,後才遷居此鄉中。後來其子孫七世出了兩個狀元,十個進士。曾任南宋兵部尚書的林采曾在他撰寫的“明教堂序”中這樣描述著明教堂的景色:“……東有玉狗之石插入雲霄,西有飛來之石淩於漢表,南則有花林五裡勝似上林之境,北則有梅樹十裡時占百花之魁。春有玉罁之石可以釀酒,夏有蓮花之石可以吐錦,
秋則有金鐘之聲逐潮而響,冬則有渤海之水當面而潮……”

自宋而清,明教堂因為“巨卿名儒,雲合響應”,培養了眾多的人才。除了上述的姚穎、姚勉、陳文龍等三位狀元以外,還有姚宗虞、姚子才、姚土自、姚直夫、姚同、姚簡中、姚震、姚逢午、姚灼、陳覺伯、林得中、林亞文、姚承恩等有案可查的十數位進士。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鄉村美景。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鄉村美景。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