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為武學大家,古龍和金庸誰的逼格更高?

金庸和古龍算的上是近現代武俠兩大家,其二人作品不僅在國內有一眾粉絲,在國外文學圈兒也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而金古兩位老先生的武俠風格可謂是截然不同的。

金庸寫武俠,

總是側重對人物和故事情節進行勾勒;而古龍的武俠更多的是在意境。

這也正是金庸的作品一代代被翻拍,而古龍的作品很難被拍出來的原因吧。

金庸筆下的武俠,對於武功的套路,總是交代的有來有往,哪家功夫出自哪派,歷經了多少傳承,

有沒有什麼變化——老爺子總能掰扯出個一二三來。

他的主角的成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因為某種契機拿到了絕世武學,也總要有學習的空間。

如張無忌,無論九陽真經還是乾坤大挪移,都花了很多時日去研磨,在乾坤大挪移第九層甚至還要遇到個瓶頸(雖然這個瓶頸也是金老爺子給他泡妞用的);再如丁典拿到連城訣,也是苦練十五年才能大成,在他之後的狄雲雖然走了狗屎運,

加上心境磨練等buff的加成,也要假以時日才能算小有所成;縱然郭靖這樣心思純淨的人,左右手互搏都不在話下,降龍十八掌第一式也需要一個月來慢慢學習……

而古龍不同。

古龍筆下的武俠,追求的是一個“意”。

似乎只要意境到了,什麼就都有了。

古龍筆下的武功,似乎都來歷不詳,而武功的突破似乎在只在一刹那——心境到了,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

如果說金庸筆下的武功還需要一個底蘊積累的話,

古龍似乎是不需要的:只要那一刹那,主角爆發了,然後就能得到“進化”,這點似乎同我們看到的某些日漫相似。

再說武俠打鬥方面:

金庸的打鬥場面是做的很細緻的:如《倚天屠龍記》裡的光明頂一戰,殷天正和宋遠橋過招,

一招一式都描摹得相當細緻:

“(宋遠橋)這拳打出,竟和殷天正的身子相距一丈有餘。殷天正一驚:‘難道他武當拳術如

此厲害,竟已練成了隔山打牛的神功?’當下不敢怠慢,運起內勁,右掌揮出,抵擋他的拳力。不料這

一掌揮出,前面空空蕩蕩,並未接到甚麼勁力,不由得心中大奇。”

但若在古龍筆下,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劍已刺出!

刺出的劍,劍勢並不快,西門吹雪和葉孤城兩人之間的距離還有很遠。

他們的劍鋒並未接觸,就已開始不停的變動,人的移動很慢,劍鋒的變動卻很快,因為他們一招還未使出,就已隨心而變。

與金庸相比,古龍似乎更擅長“造勢”。狂亂的風,斜打的雨,紛飛的葉,甚至是路人的一個呼吸都可以成為他造的“勢”,古龍在高手過招時更願意選擇對氛圍進行渲染,對人物內心進行勾勒。

金庸更擅長寫實,而古龍更偏愛寫意。

這麼看來,似乎古龍的“逼格”更高一點。

但是我們不妨再看。

從立意來看,金庸的題材或者映射總是要反映抨擊一下政治的,故事情節也大都在國家或者整個武林之間浮動,而古龍的作品卻偏愛寫“人”:人物的轉變和突破是他最擅長的。

也許,這就是金庸的作品瑰麗宏大,而古龍的作品冷傲卻直指人心的原因吧。

雖是不同風格的作品,卻同樣有動人的魅力。

似乎古龍的“逼格”更高一點。

但是我們不妨再看。

從立意來看,金庸的題材或者映射總是要反映抨擊一下政治的,故事情節也大都在國家或者整個武林之間浮動,而古龍的作品卻偏愛寫“人”:人物的轉變和突破是他最擅長的。

也許,這就是金庸的作品瑰麗宏大,而古龍的作品冷傲卻直指人心的原因吧。

雖是不同風格的作品,卻同樣有動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