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茶花開志願行,脫貧攻堅小康路—“山茶花”志願者酉陽自治縣酉水河鎮洞口村工作小組

無數人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是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些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本著這樣的理想信念,我們選擇成為重慶市“山茶花”脫貧攻堅志願者。

2017年8月1日我們從酉陽縣城乘車來到酉水河鎮洞口村,這2個小時的路程多為較窄盤山公路,且彎多坡陡,大型車輛根本無法通過,深感這裡人民群眾交通不便。接下來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調查,深層次瞭解到這裡的貧困狀況、政策、存在的問題等情況,深感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一、短期改善難,未來預期好

洞口村總人口684戶2229人。

通過走訪調查瞭解到: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375人,2015年脫貧10戶47人,2016年脫貧20戶94人,尚未脫貧53戶234人。疾病、上學等原因每年會出現致貧、返貧的情況,但總體上不影響貧困情況的改善,脫貧工作有序向前推進。

洞口村地處山區,沒有河流流經,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只夠自給自足。在鎮村兩級推動下,群眾利用荒山、荒地種植三紅柚、青花椒、五倍子等千畝經果林基地。初步形成“經果林主,

養殖為輔”的產業格局,可是養殖業週期長、經果林生長慢,一兩年內並不能形成量產。據統計預測,2000多畝經濟型林木進入產果豐收階段,能夠帶動農戶200余戶發展增收。

二、政策多傾斜,政府強責任

洞口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各級政府政策、資金傾斜力度大,基礎設施較為完善。1、洞口村進村主幹道已完成硬化,村組通達道路硬化工程預計在2017年底完工。2、主幹道路旁安裝太陽能路燈,

方便群眾晚上出行。3、飲用水源蓄水池建設完畢,飲水安全得到一定保障。4、重建洞口、大水井教學點,教學環境改善;學生午飯國家每人補貼4元、自費1元;建卡貧困學生還可享受學費減免政策。

鎮村兩級每週召開脫貧攻堅專項會議,對上周情況總結、反思,對本周工作安排部署。鎮政府要求村兩委要真實入戶走訪,瞭解群眾的需求、想法,扶貧資金專款專用;鎮駐村工作隊吃住在村,

協調各項扶貧專案的開展,切實監督扶貧資金的使用、扶貧工程品質。

三、治貧必治愚,“輸血”變“造血”

交談中發現一些群眾缺乏主動性,好吃懶做。存在非貧群眾嫉妒貧困戶得到扶持、貧困戶嫌棄扶持資金少等不良情況,反映出一些群眾不能也不想從自身尋找解決貧困的途徑。只有讓貧困戶“窮則思變”,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想法,主動參與脫貧工作。

經過多年的努力,國家在中西部的扶貧資金每年以千億計,

得到的效果卻不相符。“輸血式”的扶貧政策已經不能適應脫貧攻堅的需要,扶貧資金應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創業等“造血式”工程傾斜。鼓勵貧困群眾參與到農產品深加工、商品附加值開發等專案,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形成,真正留住青壯年勞動力。

四、多踏實走訪,慎盲目建議

身為山東對口重慶的扶貧志願者,語言障礙是走訪入戶的一大難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心貼心的與群眾交流,我們已能理解群眾說話的意思,還能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向群眾宣傳政策。牢記駐村扶貧志願者的工作任務,記錄貧困戶每位元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需求等,為市縣團委開展扶貧專案提供參考。

我們牢記志願者培訓時的教誨,用“五心”做好“五員”。謹記“多幹事,不添亂”的原則,以鎮村兩級為主導,跟隨鎮駐村工作隊下村走訪。我們通過向本地研究土家傳統村落的彭開福老人探討,幫助洞口整理出“改善人居環境”、“傳統村落申報”的相關材料。

五、扶貧先扶智,關愛青少年

教育扶貧是脫困的治本之策,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洞口村兩所教學點約有40名學生,兩名老師教授所有課程,這與富裕地區的教育水準存在天壤之別。怎樣讓中小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走向基層,是教育扶貧面臨的迫切問題。而共青團就是解決這一問題最為便利的組織。

共青團以造就“四有”新人為目標,作為黨的輔助組織,越俎代庖,過度的關心改善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不能發揮共青團的優勢,也不能根本上解決貧困狀況。因而,共青團在脫貧攻堅中扮演“青少年守護者”的角色,引導優秀青年人才、資金幫扶貧困青少年的成長成材。

扶貧志願者,入戶走訪沒有休止符,總結反思沒有暫停鍵。我們盡己所能克服困難,在貧困地區紮根立足,現存的貧困問題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脫貧攻堅之路我們會走的堅實有力!

市建委調研村建工作座談會

市建委與村兩委現場交流

與彭開福老人探討傳統村落問題

村兩委工作會議

幫助留守老人清除多餘稻秸

駐村工作隊實地查看水渠

向貧困戶瞭解情況

走訪4組貧困戶

探訪大水井教學點食堂

幫助老人收拾竹竿

走訪貧困戶白美英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心貼心的與群眾交流,我們已能理解群眾說話的意思,還能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向群眾宣傳政策。牢記駐村扶貧志願者的工作任務,記錄貧困戶每位元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需求等,為市縣團委開展扶貧專案提供參考。

我們牢記志願者培訓時的教誨,用“五心”做好“五員”。謹記“多幹事,不添亂”的原則,以鎮村兩級為主導,跟隨鎮駐村工作隊下村走訪。我們通過向本地研究土家傳統村落的彭開福老人探討,幫助洞口整理出“改善人居環境”、“傳統村落申報”的相關材料。

五、扶貧先扶智,關愛青少年

教育扶貧是脫困的治本之策,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洞口村兩所教學點約有40名學生,兩名老師教授所有課程,這與富裕地區的教育水準存在天壤之別。怎樣讓中小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走向基層,是教育扶貧面臨的迫切問題。而共青團就是解決這一問題最為便利的組織。

共青團以造就“四有”新人為目標,作為黨的輔助組織,越俎代庖,過度的關心改善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不能發揮共青團的優勢,也不能根本上解決貧困狀況。因而,共青團在脫貧攻堅中扮演“青少年守護者”的角色,引導優秀青年人才、資金幫扶貧困青少年的成長成材。

扶貧志願者,入戶走訪沒有休止符,總結反思沒有暫停鍵。我們盡己所能克服困難,在貧困地區紮根立足,現存的貧困問題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脫貧攻堅之路我們會走的堅實有力!

市建委調研村建工作座談會

市建委與村兩委現場交流

與彭開福老人探討傳統村落問題

村兩委工作會議

幫助留守老人清除多餘稻秸

駐村工作隊實地查看水渠

向貧困戶瞭解情況

走訪4組貧困戶

探訪大水井教學點食堂

幫助老人收拾竹竿

走訪貧困戶白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