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白起排第二,吳起排第三,第一你絕對想不到!

前段時間一直在看三國,曾感歎三國名將多如牛毛!後來偶然看到秦國武將白起的事蹟,才知道中國曾經的名將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

第一名: 孫武

中國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

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第二名:白起

在戰國各大戰將和軍事指揮家中,

白起率領的秦國大軍,直接造成了一百多萬人的傷亡。其中,長平之戰中前後一共造成四十多萬趙國士兵的死亡。而在伊闕之戰中,二十多萬韓魏士兵長眠此地。至於攻破楚國都城,同樣造成十多萬人的遇難。

殺神白起

第三名:吳起

吳起一生曆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殺妻求將的吳起

第四名:廉頗

在戰國中後期,廉頗不僅位列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也被評為戰國後期的四大名將。在廉頗的一生中,除了和齊國、燕國的戰役中取得勝利,最經典的戰役就是和秦國大軍的長平之戰。在這場世紀大戰的初期,廉頗一度勉強抵禦了秦軍的勢頭。

不過,廉頗最終被趙括取代,最終客死他鄉。

第五名: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西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

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壯烈戰死

第六名:王翦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西元前229年,王翦從郡上發兵,下井陘,用計除掉趙國名將李牧,於次年攻佔趙國。西元前227年,荊軻刺秦失敗,秦王大怒,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國滅亡。西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破名將項燕率領的楚軍,一舉平定楚國。作為戰國時期唯一能與“軍神”白起齊名的名將,王翦一生消滅敵軍超過百萬,與其子王賁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巨大貢獻。

第七名:孫臏

孫臏作為孫武的後人,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除了戰爭指揮上的成就,孫臏還著有《孫臏兵法》等軍事理論貢獻。經典的“圍魏救趙”,對手龐涓也絕對不弱。圍魏救趙,幾千年後來看依然是完美無暇的。

第八名:樂毅

樂毅(yuè yì),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靈壽(屬今河北靈壽)人。魏將樂羊後裔。戰國時代燕國的著名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攻下齊國70余城,封昌國君,又在趙國封望諸君。西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其代表著作《報燕惠王書》。史書上雖沒有記載樂毅在軍事理論上有什麼建樹,但他指揮燕趙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余城的不凡業績,證明他是一位有傑出才能的軍事家。他在《報燕惠王書》中提出的國君用人的思想,對封建帝王在用人問題上提出了要求,他與燕昭王在興燕破齊的事業中建立的君臣情誼,為封建社會的賢人志士所嚮往。

第九名:趙奢

和廉頗一樣,趙奢也是山東六國八大名將之一。趙王曾經任用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結果民眾富足,國庫充實。在闕與之戰中,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夾擊秦軍。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由此,在唐宋時期追封的古代名將中,趙奢均位列其中。

第十名:司馬錯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西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西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蹟不詳。

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國滅亡。西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破名將項燕率領的楚軍,一舉平定楚國。作為戰國時期唯一能與“軍神”白起齊名的名將,王翦一生消滅敵軍超過百萬,與其子王賁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巨大貢獻。

第七名:孫臏

孫臏作為孫武的後人,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除了戰爭指揮上的成就,孫臏還著有《孫臏兵法》等軍事理論貢獻。經典的“圍魏救趙”,對手龐涓也絕對不弱。圍魏救趙,幾千年後來看依然是完美無暇的。

第八名:樂毅

樂毅(yuè yì),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靈壽(屬今河北靈壽)人。魏將樂羊後裔。戰國時代燕國的著名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攻下齊國70余城,封昌國君,又在趙國封望諸君。西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其代表著作《報燕惠王書》。史書上雖沒有記載樂毅在軍事理論上有什麼建樹,但他指揮燕趙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余城的不凡業績,證明他是一位有傑出才能的軍事家。他在《報燕惠王書》中提出的國君用人的思想,對封建帝王在用人問題上提出了要求,他與燕昭王在興燕破齊的事業中建立的君臣情誼,為封建社會的賢人志士所嚮往。

第九名:趙奢

和廉頗一樣,趙奢也是山東六國八大名將之一。趙王曾經任用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結果民眾富足,國庫充實。在闕與之戰中,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夾擊秦軍。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由此,在唐宋時期追封的古代名將中,趙奢均位列其中。

第十名:司馬錯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西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西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蹟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