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年來最好的成龍?我不同意!

本文發於香港電影公號

文:陳輪,三嬸。

63歲的成龍與64歲的“007”皮爾斯·布魯斯南合作的電影《英倫對決》上映了。

白髮蒼蒼,皺紋滿面。

這麼多年,觀眾們第一次在大銀幕看到與實際年齡如此相符的大哥成龍。

難免,我們每個人都有些心疼。

滿頭白絲的成龍

作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成龍這兩個字代表的功績無需贅言,作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明星,他的履歷也值得每一個華人影迷的敬重。

電影改編自史蒂芬·萊瑟的1992年出版的小說《中國佬》,

是一部非常嚴肅的驚悚動作片,這與大哥這些年的作品不同,也與好萊塢對成龍的印象不同,它沒有絲毫喜的成分,他在片中所表現出的狀態,甚至比現實中的他還要老。

在《英倫對決》中,心疼與敬重,這兩種情緒交匯始終。

儘管戲中關玉明61歲的年紀,其實小於成龍的實際年紀,但這個幾經波折,飽受滄桑的父親,失去最後一位元親人時的狀態,遠比風光的大哥更令人心疼。

而看著這樣一位老態龍鍾的大叔拼命地和一幫小鮮肉們周旋,閣樓裡撕扯跳躍,叢林中遊擊搏殺,在我們幾乎忘了他是成龍時,對銀幕裡的這位老人,我們只會給予更多一分的敬重。

不得不承認,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成龍,甚至是被低估了的成龍,原來這張一絲不苟的滄桑臉龐裡可以奉獻如此多的細節與演技,當他燒照片時,當他做炸藥時,以及當他每一場生死相搏時。

這絕對是我們第一次在內地大銀幕,為成龍的打戲而緊張與揪心,

甚至直到最後我們都在擔心這位老人的性命。

但所有事物都是一柄雙刃劍,當這部電影變得太不成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樣顯得過猶不及。

而對於在此片上映之前,宣傳方與眾多自媒體紛紛打出的“這是十年來最好的成龍”的標語,恕我直言,實在無法苟同。

《英倫對決》絕對不是成龍最佳代表作。

拍出過《007之黃金眼》和《007之皇家賭場》的馬丁·坎貝爾算得上是商業動作片的老手,他其實很會講故事,雖然在《英倫對決》中,為了兼顧華人市場和海外市場,成龍與皮爾斯·布魯斯南這兩條幾乎平分的線,其實聯繫得略顯牽強,且主次不明。

但導演用很好的節奏把控,以及敘事上的“障眼法”,讓多數觀眾可以在渾然不覺的狀態下便被一路牽著走,將種種刻意、勉強的人物動機和故事邏輯巧妙帶過,成為一部非常“專業”的好萊塢動作驚悚片——

一面是曖昧不清、亦正亦邪的政治陰謀,一面是底層老兵、個人英雄式偏執復仇。

誠然,從電影質感上來說,《英倫對決》比起之前的《絕地逃亡》等偽好萊塢電影高出不少,無論是氛圍塑造、配樂選用還是鏡頭語言、血腥尺度,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開頭一個俯視鏡頭,所傳達的資訊都可高下立判。

但撕掉了成龍的標籤,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留下什麼。

我們會心疼、會敬重,所以我們很難去批評這樣一部頗具質素的電影,但如果說這是成龍十年來最好的電影,我很難去認同。

論野心與用心,同樣是少見的嚴肅成龍電影,2009年由爾冬升導演的《新宿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對民族、對人性的探討,雖然那同樣是一部挖掘不夠的片子,但野心和用心,並不是一部看不見成龍標籤的《英倫對決》可比;

從動作觀賞角度,雖然敬業依舊,《英倫對決》中更多了一層搏命的廝殺,但歲月不饒人,即使就近年而言,動作觀賞性也不及《十二生肖》這樣純正的成龍動作喜劇。

翻看成龍近10年的履歷,有一部作品極大程度上被人有所忽略,或許是因為題材內容敏感的問題,這部電影也極少被人提及。

他就是2009年的《新宿事件》。

故事講述20世紀90年代,成龍飾演的東北人鐵頭為了尋找愛人偷渡至日本,卻被命運掌摑,從一個東北大個轉而變得貪心無盡,被意外捲入黑社會糾紛,愈發沉淪,一連串的黑暗勢力也逐漸向他伸出磨爪。

從始至終,成龍將影片的主旨“欲望”貫徹,為欲望而生到為欲望而死,徹底淪為命運的傀儡。

那是成龍履歷中,文戲與武戲不分伯仲的一次較量,我們第一次在電影中不再樂於尋覓那位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大哥,亦或是鋌而走險,拿生命做動作特技的不怕死的Jakie。

《新宿事件》將大洋日本的黑暗蔓延至港片梟雄片的內脈,這也是成龍被愛妻林鳳嬌“斃掉”的片單之一,因為大量的暴力血腥鏡頭無緣內地市場,導演爾冬升卻堅持原劇本放棄內地。

其實,《新宿事件》除了外在的血腥暴力鏡頭,他被禁的原因,主要還是本片體驗了“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個中國人在外是英雄,一群中國人則是狗熊。

《新宿事件》以一種反傳統港產電影類型的架勢出擊,代表了一次港人精神的迸進,也是成龍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是個“功夫喜劇”演員的決心。

去嘗試一個不同角色的同時,去賦予該角色更深層次的內涵,角色結合電影本身,成為一擊致命的拳頭。這樣的搭配,挑人,更挑劇本。

我認為,《新宿事件》那才是十年來成龍最好的電影。

作為一名年過花甲依舊堅持親力親為的巨星,成龍大哥如今的每一部電影,都值得尊重。

但作為一位動作巨星,隨著年歲繼續增長,這幾年其實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的轉型,以及對後輩的扶植,比如《鐵道飛虎》中的黃子韜,《功夫瑜伽》裡的李治廷,在大哥的幫助下,借助自身的好身材,都展現出了不錯的動作戲表現。

《英倫對決》作為轉型過程中重要的一筆,大哥放下了我們所熟悉的成龍標籤,也徹底從一部電影的核心,變成了一個推動故事發展的週邊角色,更不惜去化老年妝,從而換回了一個更加真實,更加觸動人心的角色。

然而,如同《英倫對決》讓我們發現了一個演技被低估的成龍,我可以認同《英倫對決》的優點,但最好的成龍不該只是如此。

將種種刻意、勉強的人物動機和故事邏輯巧妙帶過,成為一部非常“專業”的好萊塢動作驚悚片——

一面是曖昧不清、亦正亦邪的政治陰謀,一面是底層老兵、個人英雄式偏執復仇。

誠然,從電影質感上來說,《英倫對決》比起之前的《絕地逃亡》等偽好萊塢電影高出不少,無論是氛圍塑造、配樂選用還是鏡頭語言、血腥尺度,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開頭一個俯視鏡頭,所傳達的資訊都可高下立判。

但撕掉了成龍的標籤,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留下什麼。

我們會心疼、會敬重,所以我們很難去批評這樣一部頗具質素的電影,但如果說這是成龍十年來最好的電影,我很難去認同。

論野心與用心,同樣是少見的嚴肅成龍電影,2009年由爾冬升導演的《新宿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對民族、對人性的探討,雖然那同樣是一部挖掘不夠的片子,但野心和用心,並不是一部看不見成龍標籤的《英倫對決》可比;

從動作觀賞角度,雖然敬業依舊,《英倫對決》中更多了一層搏命的廝殺,但歲月不饒人,即使就近年而言,動作觀賞性也不及《十二生肖》這樣純正的成龍動作喜劇。

翻看成龍近10年的履歷,有一部作品極大程度上被人有所忽略,或許是因為題材內容敏感的問題,這部電影也極少被人提及。

他就是2009年的《新宿事件》。

故事講述20世紀90年代,成龍飾演的東北人鐵頭為了尋找愛人偷渡至日本,卻被命運掌摑,從一個東北大個轉而變得貪心無盡,被意外捲入黑社會糾紛,愈發沉淪,一連串的黑暗勢力也逐漸向他伸出磨爪。

從始至終,成龍將影片的主旨“欲望”貫徹,為欲望而生到為欲望而死,徹底淪為命運的傀儡。

那是成龍履歷中,文戲與武戲不分伯仲的一次較量,我們第一次在電影中不再樂於尋覓那位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大哥,亦或是鋌而走險,拿生命做動作特技的不怕死的Jakie。

《新宿事件》將大洋日本的黑暗蔓延至港片梟雄片的內脈,這也是成龍被愛妻林鳳嬌“斃掉”的片單之一,因為大量的暴力血腥鏡頭無緣內地市場,導演爾冬升卻堅持原劇本放棄內地。

其實,《新宿事件》除了外在的血腥暴力鏡頭,他被禁的原因,主要還是本片體驗了“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個中國人在外是英雄,一群中國人則是狗熊。

《新宿事件》以一種反傳統港產電影類型的架勢出擊,代表了一次港人精神的迸進,也是成龍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是個“功夫喜劇”演員的決心。

去嘗試一個不同角色的同時,去賦予該角色更深層次的內涵,角色結合電影本身,成為一擊致命的拳頭。這樣的搭配,挑人,更挑劇本。

我認為,《新宿事件》那才是十年來成龍最好的電影。

作為一名年過花甲依舊堅持親力親為的巨星,成龍大哥如今的每一部電影,都值得尊重。

但作為一位動作巨星,隨著年歲繼續增長,這幾年其實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的轉型,以及對後輩的扶植,比如《鐵道飛虎》中的黃子韜,《功夫瑜伽》裡的李治廷,在大哥的幫助下,借助自身的好身材,都展現出了不錯的動作戲表現。

《英倫對決》作為轉型過程中重要的一筆,大哥放下了我們所熟悉的成龍標籤,也徹底從一部電影的核心,變成了一個推動故事發展的週邊角色,更不惜去化老年妝,從而換回了一個更加真實,更加觸動人心的角色。

然而,如同《英倫對決》讓我們發現了一個演技被低估的成龍,我可以認同《英倫對決》的優點,但最好的成龍不該只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