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極大陸真實的地形是怎樣的?這裡有歐洲航天局做的 3D 地圖【好奇心日報】

歐洲航天局最近發佈了南極大陸的三維地圖,展現出原馳蠟象的奇特景色。

這份地圖是歐洲航天局(ESA)使用 CryoSat 研究衛星(意為“冰凍衛星”)收集的資料所繪。在 2010 年到 2016 年間,CryoSat 測量約 2.5 億次,得到了目前最全面的冰層資料。

CryoSat 收集的資料已十分完備,但由於飛行軌道限制,極點處仍然有著數百公里的盲區。來自:CPOM

本周加拿大班夫的 CryoSat 科學家聚會公佈了這份地圖。

現在可以在里茲大學的網站網站和 App (SeaIce iOS | Android)上呈現。

CryoSat 衛星使用雷達高度計測量南極地形和冰蓋厚度。測量原理很簡單:向地面發射無線電波,測量反射時間即可。CryoSat 衛星上的儀器是第一款針對冰的測量計,也能測量海平面的變化。比起其他觀測衛星,這顆衛星的軌道離兩極更為接近。

這些測量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瞭解南極冰蓋的微小變化,

包括降雪導致的積累和融化及崩解導致的損失。地形資料還能指導現場測量和數字建模等一系列工作。

CryoSat 任務得到的冰層高度圖。來自:CPOM

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南極的冰蓋。2002 年,面積 3250 平方公里的拉森 B 冰架開始坍塌,並可能在十年中完全瓦解。而南極半島最大、世界第四大的拉森 C 冰架,

也於去年觀測到裂開了一條長達 110 公里的巨大裂縫。冰架的倒塌將減小冰川融化、流入海洋的障礙。

NASA 在去年的冰橋行動(Operation IceBridge)中發現,南極冰面積已經達到了 1979 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最近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NASA 下屬的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則在統計南極冰蓋變化的趨勢。一些研究發現,南極洲東部的一些地區由於降雪增加,

冰蓋會變厚。這與氣候變暖並不矛盾,因為溫暖的空氣會導致一些地區的降水量增加。但也是在這個區域發現的巨型坑洞,則可能表明此處的冰蓋同樣十分脆弱。

過去科學家用衛星或鑽孔測量冰層厚度,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WHOI)曾利用水下機器人繪製水下的冰山三維地圖。如今結合衛星圖像,研究人員獲得的資料將更加準確。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