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曾倒背如流的課本裡,也許藏著你所不知的“假課文”

3.15“打假”的餘熱還未散去,我們嚇得把買的 " 假大米 "," 假麥片 "," 假零食 " 全丟了,可是聽過假酒、假奶粉、假藥、假零食的你,是否聽過" 假課文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孩子學的不少課文都是錯的,

杜撰的,你會不會憤怒地覺得孩子的智商受到了 " 侮辱 "?

近日,杭州某小學的張校長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他在聽課時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他說這是八年前,多位語文老師曾經挑過刺的一篇文章,幾位老師當時在多方考證後,

甚至得出結論:“這可能是篇假課文。”

愛迪生7歲那年,可能沒有救過媽媽

一天,張校長到一個二年級班上聽課。無意中翻了翻下冊的語文書,看到了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在第137-139頁。

課文說的是,愛迪生 7 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上醫院來不及了,必須在家手術,因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了鏡子聚光的辦法,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

然而,這篇文章有什麼問題?

“這篇課文我很有印象。2009年左右,浙江有三位較真的語文老師郭老師等,對一系列小學語文教材提出質疑,打頭的就是這篇《愛迪生救媽媽》。”張校長說,“文章重點講了愛迪生的機智和對媽媽的愛。但是,有些地方並不嚴謹。”

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指導用書,都沒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

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呢。況且,鏡子反射的燈光屬於有影燈,不符合做手術的條件。事實證明,這是一篇杜撰出來的“假課文”。

孩子們學過的 " 假課文 " 不止這一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

這篇課文說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但事實上1989年,美國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在1994年1月17號,美國洛杉磯的確發生地震了,但地震時間是當地時間淩晨4點31分,淩晨的學校裡面怎麼會有學生呢?所以,文中表述與事實嚴重不符。

《烏鴉反哺》

課文中,說了老烏鴉把小烏鴉帶大,自己老了,飛不動了。兩隻小烏鴉沒忘記養育之恩,就捉來蟲子給母親吃。但在生物學上已經證明,烏鴉沒有這種習性,也沒有家庭,反哺的習慣也無從談起。

《華盛頓與櫻桃樹》

課文中,說幼年華盛頓砍倒了家裡的一棵櫻桃樹,向父親承認錯誤,並得到了原諒。課文以“誠實品德最為可貴”為重點,意圖傳達知錯就改的品德。但考古學家發現,華盛頓童年所住的房屋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河邊的陡壁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裡曾種植過櫻桃樹……

《孔子拜師》

課文說,孔子為了做學問找老子拜師,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幾個月才到洛陽。事實上,這不符合歷史。當時孔子拜師,君王派了馬車和僕人,並沒有文章描寫得這麼苦。可見課文是進行了一定的處理。

《長城磚》

文中描述,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 我在太空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 ——平均寬度不足 10 米、狹窄而不規則的長城,在 20 公里外就很難分辨,如果說能從月球上看到長城,相當於在 2688 米外看到一根頭髮絲,顯然宇航員在太空絕不可能看到長城。

此外,除了事實與表述不符的一些“假課文”。近些年來,大量優秀的課文也被刪節來達到某種中心思想的正確。比如,魯迅的一些雜文以及《水滸傳》裡的章節幾乎被刪光,就連《背影》也因為文中的橫穿馬路行為違章、不符合正確的中心思想,也被刪了。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不敢相信當年花力氣背誦全文的課文竟然是假的!生生地被騙了二三十年?當這些課文依然出現在孩子的教材中,你的態度又是什麼樣的?

專家們這樣說

“語文不是歷史。其實語文課文本來就存在兩種類型,就是寫實文體和虛擬文學。現在這個問題不像是討論 " 真 " 和 " 假 " 的問題,而是借機發洩了一下情緒。”

“孩子需要判斷力。利用這些課文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在引導孩子正視錯誤、研究錯誤、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就會成長。”

“其實教育者也沒有必要那麼緊張,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哪篇文章是必須要看的。我們的教材中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全部挖掘出來就已經非常棒了,沒必要在個別存在質疑的課文上糾結。教材是工具,教師不能被工具左右。”

“假課文”為何在課堂上盛行?

這些被質疑的“假課文”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違背歷史史實、生活常識的科學之“假”,一種是創作需求虛構的“假”。教育部門每年都在向一線教師徵集教材疏漏之處及時更新,事實上,目前國內教材中科學性的錯誤已經算少的了。這些課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小學課文。中學課文裡多是大家之作,爭議較之較少。

專家表示,這與小學教學的環境有關。大部分小學生還不識字讀不懂。小學語文的首要任務是識字,其次是懂道理。必須編撰一些適應小學教學任務的簡單易懂的文章,以故事來講道理、啟蒙。因有編撰,便易失實。編撰過程中的作假和虛構不是一個概念,對於前者,必須打假,而後者屬於創作技巧層面的優劣。

既要體現價值,又要把關事實

有專家說,“語文不是歷史”、“小故事屬於文學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像和虛構,也是可以容許的”。但這並不表示,語文就可以不尊重歷史。世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做的,而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這樣是史實失誤,對小學生的誤導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許多知識都是在教材的基礎之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包括語文中出現的這些名人故事,更會被我們當成史實去談論和運用。對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其故事更應經得起推敲。

無論如何,尊重歷史,尊重事實,都應成為教材不可逾越的“紅線”。

“假課文”可以有 真教學不能無

所謂真教學就是教學回歸本真,而非強硬灌輸。語文課文有寫實文體,也有虛擬文體。一些寓言、神話和小說等虛擬文體也可能經不起真實性、科學性的推敲,我們為何感覺不到它的荒謬?就是因為老師能跳開教材,探尋真情真理。這才是真正的對學生有益的教學。

來源:遼沈晚報、江蘇科普、新華網

課文中,說了老烏鴉把小烏鴉帶大,自己老了,飛不動了。兩隻小烏鴉沒忘記養育之恩,就捉來蟲子給母親吃。但在生物學上已經證明,烏鴉沒有這種習性,也沒有家庭,反哺的習慣也無從談起。

《華盛頓與櫻桃樹》

課文中,說幼年華盛頓砍倒了家裡的一棵櫻桃樹,向父親承認錯誤,並得到了原諒。課文以“誠實品德最為可貴”為重點,意圖傳達知錯就改的品德。但考古學家發現,華盛頓童年所住的房屋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河邊的陡壁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裡曾種植過櫻桃樹……

《孔子拜師》

課文說,孔子為了做學問找老子拜師,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幾個月才到洛陽。事實上,這不符合歷史。當時孔子拜師,君王派了馬車和僕人,並沒有文章描寫得這麼苦。可見課文是進行了一定的處理。

《長城磚》

文中描述,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 我在太空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 ——平均寬度不足 10 米、狹窄而不規則的長城,在 20 公里外就很難分辨,如果說能從月球上看到長城,相當於在 2688 米外看到一根頭髮絲,顯然宇航員在太空絕不可能看到長城。

此外,除了事實與表述不符的一些“假課文”。近些年來,大量優秀的課文也被刪節來達到某種中心思想的正確。比如,魯迅的一些雜文以及《水滸傳》裡的章節幾乎被刪光,就連《背影》也因為文中的橫穿馬路行為違章、不符合正確的中心思想,也被刪了。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不敢相信當年花力氣背誦全文的課文竟然是假的!生生地被騙了二三十年?當這些課文依然出現在孩子的教材中,你的態度又是什麼樣的?

專家們這樣說

“語文不是歷史。其實語文課文本來就存在兩種類型,就是寫實文體和虛擬文學。現在這個問題不像是討論 " 真 " 和 " 假 " 的問題,而是借機發洩了一下情緒。”

“孩子需要判斷力。利用這些課文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在引導孩子正視錯誤、研究錯誤、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就會成長。”

“其實教育者也沒有必要那麼緊張,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哪篇文章是必須要看的。我們的教材中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把這些作品的價值全部挖掘出來就已經非常棒了,沒必要在個別存在質疑的課文上糾結。教材是工具,教師不能被工具左右。”

“假課文”為何在課堂上盛行?

這些被質疑的“假課文”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違背歷史史實、生活常識的科學之“假”,一種是創作需求虛構的“假”。教育部門每年都在向一線教師徵集教材疏漏之處及時更新,事實上,目前國內教材中科學性的錯誤已經算少的了。這些課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小學課文。中學課文裡多是大家之作,爭議較之較少。

專家表示,這與小學教學的環境有關。大部分小學生還不識字讀不懂。小學語文的首要任務是識字,其次是懂道理。必須編撰一些適應小學教學任務的簡單易懂的文章,以故事來講道理、啟蒙。因有編撰,便易失實。編撰過程中的作假和虛構不是一個概念,對於前者,必須打假,而後者屬於創作技巧層面的優劣。

既要體現價值,又要把關事實

有專家說,“語文不是歷史”、“小故事屬於文學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像和虛構,也是可以容許的”。但這並不表示,語文就可以不尊重歷史。世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做的,而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這樣是史實失誤,對小學生的誤導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許多知識都是在教材的基礎之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包括語文中出現的這些名人故事,更會被我們當成史實去談論和運用。對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其故事更應經得起推敲。

無論如何,尊重歷史,尊重事實,都應成為教材不可逾越的“紅線”。

“假課文”可以有 真教學不能無

所謂真教學就是教學回歸本真,而非強硬灌輸。語文課文有寫實文體,也有虛擬文體。一些寓言、神話和小說等虛擬文體也可能經不起真實性、科學性的推敲,我們為何感覺不到它的荒謬?就是因為老師能跳開教材,探尋真情真理。這才是真正的對學生有益的教學。

來源:遼沈晚報、江蘇科普、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