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海上建造一座長55公里的大橋!他,是怎麼做到的?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傾力打造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掀起了一波收視熱潮。它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線上線下的一系列活動,

讓老百姓來講述他們的故事,來描述他們眼中巨變當中的中國。

10月1日21:50本周的央視財經《對話》,#輝煌中國背後的力量#中,請到了紀錄片中的幾位親歷者,講述輝煌背後的歷程。

一座中國橋,改寫世界經濟格局!

全球因此多了一個經濟增長極!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由跨海橋樑和海底隧道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對於這個東方大國來說,這55公里連接的不僅僅是粵港澳三地,未來因它而形成的5.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將是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之後,世界經濟版圖上又一個閃耀的經濟增長極。

這個超級工程,堪稱世界橋樑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

在它身上,凝結著過去數十年中國橋樑設計、施工、材料研發、工程裝備等各項成果。

這是一次中國實力的集中展示。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過去幹工程是有什麼裝備設計什麼樣的方案,

你今天看我們港珠澳(大橋工程),你想怎麼幹,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製造一些專門的東西能夠幹成。”

大橋貫通後,從香港到內地單程僅需30分鐘。作為龍頭,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形成以珠江至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發展,並輻射東南亞、南亞的經濟大格局,

這是中國經濟戰略佈局的一次偉大創舉。

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哪些世界奇跡?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港珠澳大橋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它凝聚了幾代中國交通人的心血。參加這個大橋的建設,是我畢生的榮幸。主體橋樑完成40萬平方米的鋼橋面鋪裝,讓我們中國又領先了一次世界。港珠澳的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控制性工程。工程開始的時候,

我們就創造了全世界當年開工當年成島的工程奇跡。為了滿足工程的需求,我們製造了30億的專用裝備,我們為這個工程建設了10億投資的世界最大規模,也是最漂亮的一座沉管混凝土預製工程。今年5月2號,那一天我們就創造了6項世界之最。偉大的工程折射輝煌的國家,而只有輝煌的國家才能讓奮鬥的人生熠熠生輝。

輝煌背後經歷了哪些艱難時刻?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工程一共七年,沉管安裝裝了四年多,過程中最危險的一刻,就是最後海底的對接。我們花了四年的時間研究這項技術。安裝的時候,我們也特別認真,結果即使如此,還是出了偏差。我記得那天,本來半夜兩點鐘應該給我資訊,但是到了淩晨四點鐘還是沒有電話,我心裡已經感覺到有點不妙。後來五點左右,我打電話到現場,問問怎麼個情況。

面對偏差,不願留下中國交通行業的遺憾!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現場發現了偏差,已經是遠遠超出我們預期的偏差。當時國外的專家、同行都一塊評估,他們認為這種偏差對工程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建議,這個工程算是畫上句號了。我覺得不甘心,因為我們這麼好的一個技術,如果就此畫上一個句號,帶著偏差完成這個工程,可能會成為我們中國工程師的遺憾,成為我們中國交通行業未來的一個遺憾。後來我們還是下決心調整了,調整過程當中出現了意外的一個進水,28米水深的地方,大概有三釐米左右的一個方鋼崩壞了。

在密閉空間,獨自面對漏水點的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我的同事甯進進,他當時就在。因為考慮安全,我們所有人都撤離了最終接頭的空間。林進進一個人堅持在那個空間裡面在巡查。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工區總工程師 甯進進:當時我是在水下28米的一個地方。當時突然有一個這麼寬的橡膠的地方噴出了水,高度大概有7、8米,當時情況很緊急,我就把我的救生衣脫掉,然後從地上拿了一塊土工布,用救生衣還有土工布去堵那個漏點。但是當時那個流量稍微有點大,所以我們就被迫中止了第一次的作業。還有一個危險點就是當時水已經加到最頂上的時候,還有一米,因為水越高,鋼結構風門會變形,然後突然有一聲很大的聲音,因為我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這個聲音就被無限地放大,我的心突然就提到嗓子眼上來了,猶豫跑出去還是繼續堅守。我的同事也在外邊聽到了聲音,當時我是通過高頻對講機給林總彙報,然後林總聽到了我可能有點緊張,跟我說,沒問題,再堅持一下,出來以後師傅請你喝酒,給你壓驚,然後那邊就笑了。一笑以後,我這邊也就放下心來了,繼續在裡邊巡查。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後來我們花了40多個小時,重新拆開重新對接,這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編輯:程昊

輝煌背後經歷了哪些艱難時刻?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工程一共七年,沉管安裝裝了四年多,過程中最危險的一刻,就是最後海底的對接。我們花了四年的時間研究這項技術。安裝的時候,我們也特別認真,結果即使如此,還是出了偏差。我記得那天,本來半夜兩點鐘應該給我資訊,但是到了淩晨四點鐘還是沒有電話,我心裡已經感覺到有點不妙。後來五點左右,我打電話到現場,問問怎麼個情況。

面對偏差,不願留下中國交通行業的遺憾!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現場發現了偏差,已經是遠遠超出我們預期的偏差。當時國外的專家、同行都一塊評估,他們認為這種偏差對工程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建議,這個工程算是畫上句號了。我覺得不甘心,因為我們這麼好的一個技術,如果就此畫上一個句號,帶著偏差完成這個工程,可能會成為我們中國工程師的遺憾,成為我們中國交通行業未來的一個遺憾。後來我們還是下決心調整了,調整過程當中出現了意外的一個進水,28米水深的地方,大概有三釐米左右的一個方鋼崩壞了。

在密閉空間,獨自面對漏水點的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我的同事甯進進,他當時就在。因為考慮安全,我們所有人都撤離了最終接頭的空間。林進進一個人堅持在那個空間裡面在巡查。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工區總工程師 甯進進:當時我是在水下28米的一個地方。當時突然有一個這麼寬的橡膠的地方噴出了水,高度大概有7、8米,當時情況很緊急,我就把我的救生衣脫掉,然後從地上拿了一塊土工布,用救生衣還有土工布去堵那個漏點。但是當時那個流量稍微有點大,所以我們就被迫中止了第一次的作業。還有一個危險點就是當時水已經加到最頂上的時候,還有一米,因為水越高,鋼結構風門會變形,然後突然有一聲很大的聲音,因為我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這個聲音就被無限地放大,我的心突然就提到嗓子眼上來了,猶豫跑出去還是繼續堅守。我的同事也在外邊聽到了聲音,當時我是通過高頻對講機給林總彙報,然後林總聽到了我可能有點緊張,跟我說,沒問題,再堅持一下,出來以後師傅請你喝酒,給你壓驚,然後那邊就笑了。一笑以後,我這邊也就放下心來了,繼續在裡邊巡查。

港珠澳大橋島隧專案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林鳴:後來我們花了40多個小時,重新拆開重新對接,這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編輯: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