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部豆瓣8.7分的美劇,說出了年輕人的夢想和尷尬

在今年的艾美獎上,《大小謊言》和《使女的故事》這兩部劇堪稱大贏家,

然而我卻注意到了一部相對冷門的獲獎美劇《亞特蘭大》。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扮演者唐納德·格洛弗其實是二戰後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

從下圖闊大少的好基友Darius的裝扮上來看,美國的貧民區確實不安全,隨身都要攜帶刀槍之類的武器,陌生人進來都得武裝好以防不測。

Darius是奈及利亞裔黑人,闊大少的好基友(這個演員曾在《沖出康普頓》裡飾演狗爺Snoop Doggy Dogg,雖然長得不像,但是演出了狗爺的風格和個性),他居然能說出很多有哲理的話出來,比如下面這句:

“我們人類總是處在毀滅的邊緣,而生命本身便危機四伏,如果你不知道你會死,你又怎麼會知道你活著?”

他還說了黑人的頭號問題是壓根不懂如何享樂(這點我深表懷疑),

他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如果把浪費在思考如何不花錢上的時間,用在花錢上,那這時間花的才值。”

於是,這三個來自亞特蘭大底層的小人物組成一個團隊,他們的追(zhuan)夢(qian)之旅就此展開,鬧出了種種啼笑皆非的事情。

精神病人、LGBT以及帶有種族觀念的刻板印象

第一集採用倒敘的敘事方式,開頭先講述闊大少和其他人發生衝突,以槍聲響起結束,

留下懸念。隨之從頭開始敘述Earn的生活窘況以及去找闊大少要求當經紀人等一系列事件,最後的場景Earn前女友Van在電視上得知闊大少和Earn被拘留。

發生在拘留所乃至亞特蘭大這座城市的種種故事也是美國社會的縮影,本劇也聚焦到了特殊人群:精神病人和LGBT群體(LGBT是Lesbians、Gays、Bisexuals與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即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者)。

比如有一個精神病人三天兩頭進拘留所,他喝馬桶裡的水,

美國員警朝他打招呼,他卻把滿嘴的馬桶水噴了員警一身,此處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員警以及美國黑人的態度,多是嘲笑和好奇的目光審視精神病人。

Earn不明不白的被闊大少連累,進了局子,這還不是最尷尬的,最尷尬的是在拘留所裡Earn像個電燈泡一樣坐在一個黑人和他“前女友”中間,

然後各種躺槍。

Earn多次提出自己可以給兩人騰地方,但是那個黑人總是不讓,看來他很享受隔著一個人聊天的感覺。

最神奇的是這哥們一直不知道他的前女友是個變性者(這點其實光看就很明顯了),最後還是所裡的其他人點破了,這哥們也被其他黑人誤認為是同性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黑人群體對待LGBT的態度和對待精神病人等邊緣群體一樣,大多也是嘲笑。

“標籤主義”就是將各種不同的觀點、事件、人物看成一個群體,貼上特殊的符號作為討論素材,卻使得事實被曲解。比如很多人會給黑人女性貼上“暴躁”的標籤,給黑人男性則貼上“不合格父親”的標籤,這些都是帶有種族觀念的刻板印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個性。Earn前女友Van和好朋友鬧矛盾就是因為他們兩個黑人女性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種族歧視等諸多社會問題在前面沒有刻意過多講述,只是埋伏更多黑色幽默一帶而過,然而所有這些小碎片積攢到一起在第七集來了一次徹底的大爆發。

封神的第七集:電視劇版的《週六夜現場》(SNL),處處諷刺,笑點密集

這一集一開始我以為看錯劇了,因為一開始就是廣告。後來才發現整集都是在播一個訪談節目,闊大少作為嘉賓參與錄製,闊大少整集的耿直和表情本身就是個笑點。

前面和中間夾雜意味深長的廣告,有的廣告充滿諷刺的意味,有的廣告則反映沉重的現實。你甚至分不清楚是節目裡夾雜廣告還是廣告裡夾雜節目。

重點要講講這位說自己內心是白人的黑人小胖,這段出現在本集這個訪談節目特別報導裡。他始終想做白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他告誡黑人小朋友們:“做你自己,不計代價,別穿得瘋了吧唧的。”此時外景主持人意味深長的點了N次頭以表“贊同”。

他貌似做了一個手術,再度出現在鏡頭前就成這樣了,這副樣子已經讓闊大少徹底笑抽了。此時我終於明白前面醫生說的話不是一句廢話,算是一個預告了:“這個手術是絕對百分百可行的,只不過他看起來會比較怪。”

剛才還在談論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黑人小胖,轉過頭來反對LGBT群體,同是被歧視的少數群體,還真是雙重標準啊。

我突然想到了一處前面的情節,Darius拿著一個畫有狗的靶子去射擊場練槍,結果被趕出去了,因為旁邊的白人愛狗如命,不允許他開槍打“狗”。那個白人的靶子是一個寫有“DAD”字樣的人形靶子,目標具體的甚至有點過分了。

“我知道我對家庭該負起責任,但不代表我要拿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犧牲,如果你還愛我,請為我撐下去;如果已經不愛了,請為我們的孩子撐下去。”

主角Earn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吃了上頓沒下頓,睡的地方是倉庫,在鞋子裡留了兩張鈔票都會興奮的拿出來數一數(看來這個藏錢的習慣真是不分國界)。

他正如全世界千千萬萬個為理想而奮鬥的年輕人一樣,會為了看不到前途的人生自怨自艾,也會周旋于夢想和現實,尋求一條成功之路。

喜劇的背後往往是一種悲涼和無奈,笑過之後會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因為劇中的主角和觀眾,幾乎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帶給我們無數笑聲的憨豆先生,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具有悲情☆禁☆色彩的傻子,喜劇大師卓別林表演的其實也是小人物的悲劇,所以他才會說:“人生用特寫鏡頭來看是悲劇,用長鏡頭來看則是喜劇。”

仔細思考一下《亞特蘭大》這部劇,它其實有著某種雞湯色彩,比如下圖的臺詞。它探討的是人生以及我們如何面對這操蛋的生活。

有一個情節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前女友Van曾經讓男主角Earn去找類似保安的體力工作來糊口,以此度過眼前的經濟危機,Earn卻說了一句話:“做那種工作,我會變成我痛恨的那種人。”他努力的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實現夢想,不願向現實妥協。

哪怕是面對父母、親戚、好友的不理解,自己選擇的路,即使是跪著,也要咬牙走下去。

在這個功利而浮躁的社會裡,很多人已經無法沉下心來冷靜的思考,殊不知成功人士光鮮的背後其實也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需要時間的,你再耐心的觀察一段時間,也許那個人就成功了。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

這哥們也被其他黑人誤認為是同性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黑人群體對待LGBT的態度和對待精神病人等邊緣群體一樣,大多也是嘲笑。

“標籤主義”就是將各種不同的觀點、事件、人物看成一個群體,貼上特殊的符號作為討論素材,卻使得事實被曲解。比如很多人會給黑人女性貼上“暴躁”的標籤,給黑人男性則貼上“不合格父親”的標籤,這些都是帶有種族觀念的刻板印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個性。Earn前女友Van和好朋友鬧矛盾就是因為他們兩個黑人女性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種族歧視等諸多社會問題在前面沒有刻意過多講述,只是埋伏更多黑色幽默一帶而過,然而所有這些小碎片積攢到一起在第七集來了一次徹底的大爆發。

封神的第七集:電視劇版的《週六夜現場》(SNL),處處諷刺,笑點密集

這一集一開始我以為看錯劇了,因為一開始就是廣告。後來才發現整集都是在播一個訪談節目,闊大少作為嘉賓參與錄製,闊大少整集的耿直和表情本身就是個笑點。

前面和中間夾雜意味深長的廣告,有的廣告充滿諷刺的意味,有的廣告則反映沉重的現實。你甚至分不清楚是節目裡夾雜廣告還是廣告裡夾雜節目。

重點要講講這位說自己內心是白人的黑人小胖,這段出現在本集這個訪談節目特別報導裡。他始終想做白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他告誡黑人小朋友們:“做你自己,不計代價,別穿得瘋了吧唧的。”此時外景主持人意味深長的點了N次頭以表“贊同”。

他貌似做了一個手術,再度出現在鏡頭前就成這樣了,這副樣子已經讓闊大少徹底笑抽了。此時我終於明白前面醫生說的話不是一句廢話,算是一個預告了:“這個手術是絕對百分百可行的,只不過他看起來會比較怪。”

剛才還在談論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黑人小胖,轉過頭來反對LGBT群體,同是被歧視的少數群體,還真是雙重標準啊。

我突然想到了一處前面的情節,Darius拿著一個畫有狗的靶子去射擊場練槍,結果被趕出去了,因為旁邊的白人愛狗如命,不允許他開槍打“狗”。那個白人的靶子是一個寫有“DAD”字樣的人形靶子,目標具體的甚至有點過分了。

“我知道我對家庭該負起責任,但不代表我要拿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犧牲,如果你還愛我,請為我撐下去;如果已經不愛了,請為我們的孩子撐下去。”

主角Earn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吃了上頓沒下頓,睡的地方是倉庫,在鞋子裡留了兩張鈔票都會興奮的拿出來數一數(看來這個藏錢的習慣真是不分國界)。

他正如全世界千千萬萬個為理想而奮鬥的年輕人一樣,會為了看不到前途的人生自怨自艾,也會周旋于夢想和現實,尋求一條成功之路。

喜劇的背後往往是一種悲涼和無奈,笑過之後會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因為劇中的主角和觀眾,幾乎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帶給我們無數笑聲的憨豆先生,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具有悲情☆禁☆色彩的傻子,喜劇大師卓別林表演的其實也是小人物的悲劇,所以他才會說:“人生用特寫鏡頭來看是悲劇,用長鏡頭來看則是喜劇。”

仔細思考一下《亞特蘭大》這部劇,它其實有著某種雞湯色彩,比如下圖的臺詞。它探討的是人生以及我們如何面對這操蛋的生活。

有一個情節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前女友Van曾經讓男主角Earn去找類似保安的體力工作來糊口,以此度過眼前的經濟危機,Earn卻說了一句話:“做那種工作,我會變成我痛恨的那種人。”他努力的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實現夢想,不願向現實妥協。

哪怕是面對父母、親戚、好友的不理解,自己選擇的路,即使是跪著,也要咬牙走下去。

在這個功利而浮躁的社會裡,很多人已經無法沉下心來冷靜的思考,殊不知成功人士光鮮的背後其實也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需要時間的,你再耐心的觀察一段時間,也許那個人就成功了。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