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米價格最新行情:今日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啟穩最高1490元 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弱勢下跌

攜景小編據全國玉米價格行情瞭解,3月31日全國玉米市場漲跌不一,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啟穩最高收購價格1490元每噸,而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則弱勢下跌模式開啟,具體的玉米市場漲跌會維持多久?小編為您整理報導本文。

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啟穩

3月28日,“第十四屆國際油脂油料市場高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副司長方言參加會議,並做主題演講。

在談到玉米價格行情時,她認為,東北玉米會積壓,根本原因是大豆的問題。

大豆這麼多年單產上的很慢,而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大幅度的上升,說明我們的科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豆在育種方面確實是我們的短板,在圓粒大米的上面也是我們的短板,所以說在這方面我們下一步確實是要好好的要研究一下,而且要好好的科技要發力,不然結構調整下一步又是麻煩事情。

國家政策方面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有關部署,

2017年國家將堅持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主體多元的改革方向,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同時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

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繼續通過加強產供銷銜接和市場訊息發佈、支持加工業發展、完善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加強跨區域運輸保障等措施,

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拓寬農民售糧管道;另一方面,完善生產者補貼制度,中央財政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鼓勵增加大豆種植,合理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生產。

同時,要採取措施防止出現大面積“旱改水”,盲目擴大水稻種植。東北地區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指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品質效益提高。

繼續穩步有序消化玉米庫存,在2017年5月至東北地區新產玉米上市前安排庫存玉米銷售,按照不打壓市場原則確定銷售價格,並合理把握銷售時機與節奏,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對優化種植業結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和地方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加強溝通協作,完善相關政策,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障改革穩步有序推進。

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弱勢下跌

3月31日鮁魚圈水份15.0,黴變3以內,容重690以上貿易商報收1530-1560元/噸,底部價格繼續下探,主流價1540-50元/噸,高點略有下降。晨間到貨1.6萬噸左右,較昨日增加。港內收容重675以上,水份14.5以內,黴變2,雜質1,不完善粒6的期貨玉米1570元/噸,暫時穩定。疏港作業船隻包括星洋、安民山留港作業。關注近期集港數量和價格波動。

3月31日,錦州港乾糧主流收15水以內1580元。潮糧主流收購價0.65元。疏港船隻包括光明峰發深圳 64000噸;德通海發廣東60000噸;晨間汽運到港約0.7萬噸 ,預計全天集港大約在1.5萬噸左右。由於目前集港數量和疏港作業需求不對稱,錦州港行情目前暫時穩定。另有市場消息稱,從4月1日起沈局管內各站到各港口玉米除葫蘆島港以外,鐵路運價下調25%,鐵路車免租車費。關注進入4月後鐵路集港成本變化,以及集港數量變化。

我國玉米市場在經歷前期的一番博弈後,勇於突破體制之藩籬,打開新的格局。褪去政策支持外衣後的市場有過焦灼,跌宕起伏的價格更懸緊每位糧食人的心。然而,“飯碗論“即立國之本,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支持從未放慢腳步。近日農業部、財政部最新發佈的2017年惠農、利農系列舉措,進一步證實了中央財政力挺玉米市場的決心。

眾所周知,自2007以來,玉米政策成了主產區種糧戶的福音,因種植比較效益較高,東三省及內蒙古地區的大豆種植面積遭受擠壓,近年來,國內大豆市場供不應求,靠每年8000萬噸的天量進口彌補國內缺口,而玉米種植面積則由1990年的20000千公頃左右一路攀升至2014的38000千公頃。然而,生產發展的同時,卻未帶來國內消費需求的增加,豐產背後隱藏著市場道不出的苦。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糧價自2012年起持續走低,國內外價格倒掛,玉米以及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增加,由此導致了國貨入庫、洋貨入市,邊進口邊積壓,生產量、存儲量、進口量“三量”齊增的怪像。谷賤傷農,穀貴傷末,八年來玉米價格持續走高,市場下游澱粉、酒精加工企業收購成本增加,利潤縮減,開工率低迷,產能嚴重過剩,整個市場供求矛盾升級,糧食市場安全亮起紅燈。

市場人士大膽預言,後期玉米市場將逐步走出 “跌跌不休”局面。理性分析來看,並非空穴來風。今年國家將繼續擴大吉林飼企的補貼範圍,並對玉米市場的收購政策作出四項調整,“市場定價、價補分離、2017年鐮刀彎計畫及進口雙反”。3月23日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發佈《2017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8大類31項更是涵蓋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則意在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攜景小編為您整理提供玉米價格最新行情——今日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啟穩以及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弱勢下跌的市場分析,更多地區具體玉米價格報價資訊可直接關注攜景網站期貨欄目。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繫我方刪除。

暫時穩定。疏港作業船隻包括星洋、安民山留港作業。關注近期集港數量和價格波動。

3月31日,錦州港乾糧主流收15水以內1580元。潮糧主流收購價0.65元。疏港船隻包括光明峰發深圳 64000噸;德通海發廣東60000噸;晨間汽運到港約0.7萬噸 ,預計全天集港大約在1.5萬噸左右。由於目前集港數量和疏港作業需求不對稱,錦州港行情目前暫時穩定。另有市場消息稱,從4月1日起沈局管內各站到各港口玉米除葫蘆島港以外,鐵路運價下調25%,鐵路車免租車費。關注進入4月後鐵路集港成本變化,以及集港數量變化。

我國玉米市場在經歷前期的一番博弈後,勇於突破體制之藩籬,打開新的格局。褪去政策支持外衣後的市場有過焦灼,跌宕起伏的價格更懸緊每位糧食人的心。然而,“飯碗論“即立國之本,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支持從未放慢腳步。近日農業部、財政部最新發佈的2017年惠農、利農系列舉措,進一步證實了中央財政力挺玉米市場的決心。

眾所周知,自2007以來,玉米政策成了主產區種糧戶的福音,因種植比較效益較高,東三省及內蒙古地區的大豆種植面積遭受擠壓,近年來,國內大豆市場供不應求,靠每年8000萬噸的天量進口彌補國內缺口,而玉米種植面積則由1990年的20000千公頃左右一路攀升至2014的38000千公頃。然而,生產發展的同時,卻未帶來國內消費需求的增加,豐產背後隱藏著市場道不出的苦。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糧價自2012年起持續走低,國內外價格倒掛,玉米以及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增加,由此導致了國貨入庫、洋貨入市,邊進口邊積壓,生產量、存儲量、進口量“三量”齊增的怪像。谷賤傷農,穀貴傷末,八年來玉米價格持續走高,市場下游澱粉、酒精加工企業收購成本增加,利潤縮減,開工率低迷,產能嚴重過剩,整個市場供求矛盾升級,糧食市場安全亮起紅燈。

市場人士大膽預言,後期玉米市場將逐步走出 “跌跌不休”局面。理性分析來看,並非空穴來風。今年國家將繼續擴大吉林飼企的補貼範圍,並對玉米市場的收購政策作出四項調整,“市場定價、價補分離、2017年鐮刀彎計畫及進口雙反”。3月23日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發佈《2017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8大類31項更是涵蓋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則意在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攜景小編為您整理提供玉米價格最新行情——今日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啟穩以及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弱勢下跌的市場分析,更多地區具體玉米價格報價資訊可直接關注攜景網站期貨欄目。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繫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