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統業務漸淪陷高管頻換 華泰押寶新能源前景未明朗

【環球網汽車報導】近日,去年年底新晉華泰新能源汽車公司董事長的鄭兆瑞已離職,此外華泰汽車集團副總裁兼新能源公司總經理王朝也同時離職。

素有“高管絞肉機”之稱的華泰汽車再次為這個稱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過去的十年中,華泰頻頻更換銷售總經理,平均一年就換一個。而且從華泰離職的這些銷售大咖們均再無被其他車企錄用的消息,就此沉寂。鄭兆瑞於2016年12月正式入職華泰新能源任董事長,之前一直在奇瑞集團擔任銷售崗位總經理以及副總經理等崗位,後擔任凱翼汽車總經理。而另外一位離職的王朝元曾在江淮汽車長期工作。
相信“榜單”的再次更新會讓有意向應聘華泰汽車的高管望而卻步。

華泰官方在回應此次高管離職風波時稱是為其新能源業務讓路,希望將新能源業務併入集團旗下,統一管理。

從近期華泰汽車收購曙光股份的消息來看,其對新能源汽車的拓展決心極大。

2月28日,曙光集團與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定,交易完成後,華泰將佔有其14.49%的股權,耗資超過31億元。此次交易是在華泰汽車高負債率的狀態下完成的,據媒體爆料,其資產負債率已高達69.66%,負債率水準高出了平均值逾11個百分點。據悉,曙光是國內客車行業較早涉足新能源客車的企業,現已具備較完整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系列。

此舉被業內認為是華泰將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誌。事實上,華泰已經在去年推出了兩款新能源車型,一款轎車和一款SUV車型。並且華泰旗下位于天津的系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零部件既整車生產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已經擁有整車控制系統,

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和 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然而,環球網汽車認為,華泰收購曙光汽車的股份,是希望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細分市場,即新能源客車業務。

華泰集團的汽車業務在外界看來一直飄忽不定,甚至是被認為是邊緣化的車企。從去年的整車銷售業績來看,可以說是印證了這一看法。

據中汽協發佈的產銷資料顯示,華泰聖達菲2016年全年銷量3.7萬輛,同比僅增長1.1%;電動車路盛E70 2016年全年銷量為1萬輛,同比下滑41.4%,而路盛E80自去年8月上市以來,截至年底銷量僅有270輛。此外,寶利格以及特卡拉等車型也均處於銷量的邊緣地位,企業銷量排名已跌出40名。

如果瞭解華泰汽車生產能力就會發現,其產能得到了極大的浪費。據悉,華泰目前擁有3個整車以及零部件核心基地,天津新能源基地產能15萬台,鄂爾多斯基地同樣擁有產能15萬台,此外最早的榮成基地也擁有年產整車15萬台的生產能力。華泰汽車位於雲南曲靖和湖南寧鄉的生產基地也得到審批,但據媒體報導,兩個基地至今仍未正式實現整車生產。這樣的產能讓多少目前產能緊張的車企羡慕,但這些產能與華泰年銷7萬輛的銷售形成鮮明對比,意味著多數產能是閒置的。

華泰是最早踏入SUV市場的車企之一,而除了和現代合作的聖達菲還拿得出手外,再無其他主力車型,就在其他車企紛紛湧入SUV市場大賺特賺的時候,華泰汽車的SUV業務停滯不前。

就在去年,純電動車市場正在興起時,華泰汽車推出純電動SUV車型XEV260,但該車並不在工信部新能源補貼目錄裡。同樣於去年上市的純電動轎車車型iEV230,僅獲得了北京地區的補貼。這兩款車上市後可以說是不溫不火。

在傳統汽車,純電動乘用車碰壁後,華泰能否在收購曙光新能源客車業務後火一把吧,環球網汽車認為,可能性並不大。華泰汽車首先要做的是厘清發展思路,穩定內部管理問題,首先把傳統車型做好,利用好已經擁有的發動機專利。新能源汽車技術暫時並不成熟,國家的補貼也會在未來適時停止,沒有核心的競爭力難以在新能源市場立足。

天津新能源基地產能15萬台,鄂爾多斯基地同樣擁有產能15萬台,此外最早的榮成基地也擁有年產整車15萬台的生產能力。華泰汽車位於雲南曲靖和湖南寧鄉的生產基地也得到審批,但據媒體報導,兩個基地至今仍未正式實現整車生產。這樣的產能讓多少目前產能緊張的車企羡慕,但這些產能與華泰年銷7萬輛的銷售形成鮮明對比,意味著多數產能是閒置的。

華泰是最早踏入SUV市場的車企之一,而除了和現代合作的聖達菲還拿得出手外,再無其他主力車型,就在其他車企紛紛湧入SUV市場大賺特賺的時候,華泰汽車的SUV業務停滯不前。

就在去年,純電動車市場正在興起時,華泰汽車推出純電動SUV車型XEV260,但該車並不在工信部新能源補貼目錄裡。同樣於去年上市的純電動轎車車型iEV230,僅獲得了北京地區的補貼。這兩款車上市後可以說是不溫不火。

在傳統汽車,純電動乘用車碰壁後,華泰能否在收購曙光新能源客車業務後火一把吧,環球網汽車認為,可能性並不大。華泰汽車首先要做的是厘清發展思路,穩定內部管理問題,首先把傳統車型做好,利用好已經擁有的發動機專利。新能源汽車技術暫時並不成熟,國家的補貼也會在未來適時停止,沒有核心的競爭力難以在新能源市場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