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先行者卻被華為反超,聯發科該努力了!

不知從何時起,聯發科在移動晶片圈的存在感開始越來越低了。以前說起國產手機Soc,映入眼簾的不是華為,也不是展訊,而是來自臺灣的聯發科。彼時的聯發科,也可謂風頭正盛,
憑藉著開創性的“交鑰匙”方案,聯發科瘋狂收割了一大批忠實擁躉,OPPO、vivo、魅族等紛紛投之麾下,就連華為,也曾推出過不少基於聯發科平臺的手機!

然而,時移世易,最近幾年,明顯能夠感受到聯發科後勁不足,甚至頗有“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之感。高端被老對手高通完虐不說了,

最新的X30至今除了魅族也沒找到別的買家。更讓人意外的是,就連在華為這樣的後起之秀面前,聯發科也難毫無優勢了。

在最近的安兔兔發佈的《2017年8月手機晶片品牌分佈》中不難看出,高通依然以超半數的市場份額雄踞整個晶片市場,

短時間內尚無對手可以匹敵。而昔日曾和高通分庭抗禮的聯發科技,卻只能以12.85%的市場占比屈居第三,甚至連華為麒麟都足以輕易吊打之!

一開始看到這個結果,蜀黍是很意外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截止到現在,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也只有華為自己一家在使用,

而聯發科除了魅族,更有金立vivo等大批客戶,而且許多二三線廠商也是清一色的聯發科平臺。首先從市場覆蓋面上,華為應該是遠遠落後於聯發科的。

另外輪資歷,華為也差了聯發科好幾個等級。聯發科風光無限的時候,華為還在努力打磨自己的首款移動處理晶片K3V2,

在麒麟950之前,麒麟怎麼看都是被聯發科完虐的存在。

但事實就是,聯發科真的輸給了華為的海思麒麟,而且還輸得很慘!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蜀黍認為,聯發科的失敗,可以歸結於兩方面。

一方面,聯發科的技術儲備不足。長期以來,聯發科都熱衷於堆核遊戲,並且還玩得不亦樂乎,四核之後是八核,八核之後是十核,甚至未來還要上馬十二核心。

雖然“雞血十核之類的噱頭很足,聽起來也很厲害,但是碰到了驍龍和三星獵戶座,還是免不了被徹底吊打的命運!因為聯發科一味顧著搗鼓自家的十核CPU,對於基帶、GPU之類的研發用料等卻極其小氣,最新的X30,在通信方面甚至連上一代的麒麟960都不如!

另一方面,市場戰略上的接連失策也是重要原因。原來聯發科關鍵雖然技術不如高通,但是二者卻長期處於拉鋸戰狀態:一般而言都是高端由高通獨佔,中低端則是聯發科一家獨大。但是從去年開始,這種情況開始大為改觀,因為高通也要來搶佔聯發科的市場了。

驍龍652、驍龍650兩款Soc的上市,正式標誌著高通打響了對中端市場的爭奪戰。遺憾的是,面對高通的步步緊逼,聯發科的應對卻非常不給了,妄圖憑藉一款P10就能偃旗息鼓。結果可想而知,在驍龍653、660、630等一大批當紅Soc的猛烈衝擊下,聯發科節節敗退,如今就連低端市場也快守不住了。

反觀之,聯發科潰不成軍之際,也正是華為麒麟蒸蒸日上之時。高端市場上,麒麟960大發神威,進一步追平高通;中端市場上,麒麟6系也再接再厲,不斷侵佔聯發科份額。雙管齊下之下,麒麟今日的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昔日的晶片巨頭如今卻無人問津,另一個後起之秀卻正創造的屬於自己的輝煌。聯發科和麒麟,同屬國產,如今的處境卻如此迥異。但是不管怎麼樣,蜀黍都樂意看到聯發科能夠重振輝煌,同時也祝願麒麟能夠再接再厲,再度讓世界傾聽到“中國芯”!

另一方面,市場戰略上的接連失策也是重要原因。原來聯發科關鍵雖然技術不如高通,但是二者卻長期處於拉鋸戰狀態:一般而言都是高端由高通獨佔,中低端則是聯發科一家獨大。但是從去年開始,這種情況開始大為改觀,因為高通也要來搶佔聯發科的市場了。

驍龍652、驍龍650兩款Soc的上市,正式標誌著高通打響了對中端市場的爭奪戰。遺憾的是,面對高通的步步緊逼,聯發科的應對卻非常不給了,妄圖憑藉一款P10就能偃旗息鼓。結果可想而知,在驍龍653、660、630等一大批當紅Soc的猛烈衝擊下,聯發科節節敗退,如今就連低端市場也快守不住了。

反觀之,聯發科潰不成軍之際,也正是華為麒麟蒸蒸日上之時。高端市場上,麒麟960大發神威,進一步追平高通;中端市場上,麒麟6系也再接再厲,不斷侵佔聯發科份額。雙管齊下之下,麒麟今日的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昔日的晶片巨頭如今卻無人問津,另一個後起之秀卻正創造的屬於自己的輝煌。聯發科和麒麟,同屬國產,如今的處境卻如此迥異。但是不管怎麼樣,蜀黍都樂意看到聯發科能夠重振輝煌,同時也祝願麒麟能夠再接再厲,再度讓世界傾聽到“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