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假期間的一日穿越,渴望成為新驢的你應該瞭解這些

八天的國慶假期讓人按捺不住“去野”的念頭,對於零基礎的戶外愛好者而言,單日穿越式的徒步正是成為“新驢”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在此,我們羅列了七條口碑好、風景靚的入門級徒步線路供參考,

如果你不想錯過欣賞金秋美景的最好時機,不妨在假期裡行動起來。文末還有戶外達人的單日行程裝備清單奉送,或許能讓你走得更遠、更安全、更舒適。

績溪縣境內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受訪者名片 製圖 張澤紅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是古時徽商和浙商互通貿易的重要通道,是一代代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來的一條路。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的魚川,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的浙基田,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績溪縣境內的一段盤山小道,長度大約16公里,沿途可見峽谷、草原、溪流、瀑布,以及山中人家炊煙繚繞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徽杭古道也是國內最早普及的戶外徒步穿越線路之一,

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可徒步性高,成為菜鳥級戶外愛好者的首選目的地。

長度:18公里

類型:山地、河谷

路線:魚川村-江南第一關-黃茅培-下雪堂-上雪堂-藍天凹-永來村-浙基田

交通:乘火車或汽車直達績溪,在績溪汽車站轉乘坐“績溪-胡家”鄉村中巴,約一小時車程,可達古道入口所在的魚川村。

十月的妙峰山是觀賞紅葉的好去處 資料 圖

妙峰山古香道

妙峰山也是一條有故事的徒步線路。山上的娘娘廟建于元朝,興盛於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時期,妙峰山春香都是京城最盛的廟會,吸引全國乃至日本、東南亞的香客信徒取道造訪。妙峰山歷史上有五條著名的古香道,分別被稱為老北道、中北道、中道、中南道、南道,

如今保留下來的古香道只有前三條,其中,以中道和中北道風景最為優美,可徒步性最高:中道以大覺寺為起點,經蘿芭地埡口和五道嶺,延伸至澗溝村。中北道連接澗溝村和北安省村,途經響牆茶棚、駱駝石、古刹金山寺、瓜打石、快活三裡等名勝古跡,目前已被納為陽臺山自然風景區的一部分。兩條古香道前後相接,把妙峰山和陽臺山的自然、人文景觀串聯在一起,
是京郊地區山地徒步的理想路線。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路線運動強度和運動總量略高,對於戶外新驢的體能有一定要求。

長度:21公里

類型:山地

路線:大覺寺-妙峰山古香道-蘿芭地-陽臺山頂-大風口-車耳營

交通:可乘北京市內公交633路或919路至大覺寺站,沿山路上行抵達古香道口。

西沖天文臺附近的海岸線景觀

東西沖海岸線

東西沖穿越是公認的深圳最美麗、最經典的海岸徒步路線,有別于深山原野徒步的孤寂體驗,這段路線覆蓋了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岩、丘陵等多樣化地貌,全程依山傍海、山嶽縱橫,風景開闊而迷人,一般旅行者用4個小時便可以走完全程。該線路的主要難度在於石灘石陣較多,海灘及山間道路陡峭、不易攀爬,但好處是沿路都有清晰的指標引路,且在後半段西沖部分還有民宿、餐廳可以歇腳、補給,相比國內絕大多數其他徒步線路而言要舒適得多。

長度:9公里

類型:城郊、海岸

路線:東沖村委入口-鬼仔角-穿鼻岩-崖頭頂-天文臺-西沖四號沙灘

交通:乘高鐵或地鐵直達深圳北站,在深圳北站交通樞紐公交站轉乘E11路公交至大鵬中心,乘M231路公車或計程車至東沖村。

文海的格桑花海僅在每年九、十月份得以一見

麗江文海

文海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坐落于麗江到迪慶的必經之路上,舊時馬幫自束河、白沙前往金沙江邊的龍蟠鄉虎跳鎮,再轉迪慶,經過文海時休養生息,在這裡放牧騾馬,在草甸上架設帳篷暫歇。每年的9、10月份的文海是格桑花開得最盛的時節,從麗江出發,用9個多小時可以抵達這片被雪山、湖泊、草場、花海包裹的山坡,雖然路途較長,但是一天之內也足以完成,且路況較好,登山拉練之餘,還可以攝影、騎馬、品嘗農家樂。

長度:23.5公里

類型:高原、山地、湖泊

路線:白沙鎮-上村-下村-文海-涑河古鎮

交通:于麗江古城口乘7路公交直達白沙鎮,沿盤山公路上行,連續翻越兩個山坡後可抵達文海湖及文海村。

海坨山的草甸

海坨山

海坨山分為大、小海坨兩座主峰,分別位於河北和北京市境內,兩座主峰之間有一片長達數公里的高山草甸,因為形狀猶如馬鞍,而被稱為“鞍部”,這裡也是深受華北地區驢友喜愛的露營地。徒步登海坨山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相對舒適輕鬆的一條線路是自張家口市赤城縣大海坨村出發,沿著海拔1200米的山路依次穿越小海坨、大海陀,期間爬升高度約一千米,當日打一個來回。該路線的公里數較長,且強度高於一般休閒徒步路線,對於新驢而言是個帶有進階性質的路線。徒步期間選擇輕量化裝備有助於更輕鬆地完成攀登。

長度:25公里

類型:山地

路線:大海坨村-黑松林-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啤酒溪

交通:北京市內自駕至大海坨國家自然保護區,或於德勝門公交站乘919路至延慶,改乘麵包車前往。

影古線沿途,溪頭村的竹林

從化影古線

影古線是驢友自行開發,由廣州從化良口鎮影村起始,至呂田鎮古田村結束的徒步路線。除大部分山路外,該路線還涉及竹海穿越、水渠路、農耕路及水泥路不同路段,沿線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尤其是溪頭村、古田村附近的溪水、楓林、竹林很是賞心悅目。

長度:25公里

類型:山地、叢林

路線:影村-叢林-竹林-毛坪-堯社-阿婆六峰-溪頭村-古田村

交通:廣州從化汽車站有開往良口的巴士,在影村或共青路站下車,轉乘摩的前往影村入口。

環西湖群山徒步期間常見的龍井茶園

環西湖群山

環西湖群山的路線同樣是由驢友自行開發的知名輕裝徒步線路,整條線路位於西湖群山的山脊上,允許徒步者居高臨下的俯視西湖秀麗清雅的風景,在竹林、茶園、寺廟及多座文化古跡間穿行。環西湖群山的難度較徽杭古道略高,路況也相對複雜,除了常見山路和健行步道之外,還包括部分涉水路段,全程走完耗時7至10小時不等。以休閒徒步為目的驢友通常會選擇只走線路的前半程,在五雲山真跡寺附近下撤。

路線:浙大玉泉校區-老和山-將軍山-美女山-靈峰山-北高峰-美人峰-龍門山-石人亭-天門山-十裡郎當-五雲山-林海亭-馬鞍山-馬兒山-貴人閣-虎跑-玉皇山-慈雲宮-將臺山-鳳凰山-孔家山-九華山-萬松書院-雲居山-城隍山-吳山廣場

交通:乘坐杭州市內公交k16、k21、k28路至浙大,達到終點後於吳山廣場公交站乘車返回。

戶外達人十一郎的裝備清單及安全建議:

老實說,我要分享的這份清單並不長,像應急帳篷、救生毯、爐具之類的裝備在一日穿越(不露營)的行程中可以省略,反倒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裝備如 “戶外三大件”,我認為最需要得到新驢們的重視,它們在徒步期間發揮的作用也遠高於其他裝備。運動履鞋的選擇主要有兩種:高腰的徒步鞋和中低腰的越野跑鞋。徒步鞋保護腳踝,是有經驗的戶外愛好者的首選,但對於沒有穿過的人來說,走起路來太過笨重。我的建議是,零基礎的驢友可以先買一雙添加Gore-Tex防水塗層的越野跑鞋,穿這樣的鞋走山路會輕便得多。單日徒步不需攜帶宿營裝備,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小型背包作為負重工具,建議男生35升、女生25至30升之間為佳,背負系統盡可能選擇舒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款式。防風防雨的外套是戶外活動所必需的,最好能根據目的地天氣預報在衝鋒衣或軟殼(Soft-Shell)外套中選擇一種,如果預報有雨,就穿衝鋒衣,如果預報沒有雨但是有風,可以穿軟殼外套,後者除了能夠防風之外,還能抵禦中小雨。

衝鋒褲有全防水的功能,穿著感會比較悶,我個人不是太喜歡。考慮到腿部有大肌群覆蓋,較身體其他部位更耐寒,我認為外褲選擇輕快、親膚的軟殼褲還是十分合適的。襪子不妨試試看Coolmax材質的運動襪,這種透氣、吸濕的面料有助於體表汗液排出,因而徒步期間腳上不會留有太多積汗。另外,有必要提醒北方的戶外愛好者,在這個季節外出時一定要準備一件薄的羽絨服或羽絨背心,市面上有不少品牌的衝鋒衣都提供抓絨內膽或與保暖內衣疊穿的方案,但僅靠衝鋒衣無法抵禦山頂或夜間的低溫。

帽子和太陽眼鏡要帶,我通常建議身邊的驢友在多日行程中準備兩副太陽眼鏡,以備不時之需,同樣要準備一副薄的手套,軟殼或抓絨的手套即可。水壺或水袋要帶,平常喜歡喝熱水的人可以帶一個保溫水壺。頭燈也是很重要的裝備,即便是白天行程,一樣會有無法按時下山、夜晚行進的情況。登山杖可以在上攀和下行過程中為身體提供平衡點,減少腿部和膝關節壓力,因此不僅要準備,還要提前學會使用,戶外愛好者們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單杖或雙杖。另外,登山杖還有其他的作用,例如撥開雜草,清理爬蟲、蛇,嚇退野狗等。

事先掌握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特徵,例如有無涉水路段、懸崖、樹林,路線長度,飲食補給點及下撤點,可以讓你更好的應對突然狀況。出發前跟家裡人留下行程細節,徒步期間及時報備進度,保持與外界的通訊聯繫,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發生後的搜救困難;團隊內部的通訊聯繫,我建議使用對講機完成,超過5人的小團隊應配備兩部對講機,10人的大團隊應配備三台對講機,及時溝通可以避免中途成員走散、迷路的情況,這樣是我多年來組織戶外活動養成的習慣。

使用有地圖功能的戶外app軟體管理行程,則會讓徒步過程變得更加簡明有序,我常用的app軟體有“奧維互動地圖”、“戶外助手”、“六隻腳”、“DJI GO”這幾個,其中,“戶外助手”是很多山野救援隊使用的軟體,對出行的説明最大。最後的建議是,大家可以在出發之前下載目的地的離線地圖,這樣一來即便是在手機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GPS模組在地圖上獲得準確定位,有些app還具備關聯多人手機GPS的功能,允許使用者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全體成員的定位情況。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西沖天文臺附近的海岸線景觀

東西沖海岸線

東西沖穿越是公認的深圳最美麗、最經典的海岸徒步路線,有別于深山原野徒步的孤寂體驗,這段路線覆蓋了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岩、丘陵等多樣化地貌,全程依山傍海、山嶽縱橫,風景開闊而迷人,一般旅行者用4個小時便可以走完全程。該線路的主要難度在於石灘石陣較多,海灘及山間道路陡峭、不易攀爬,但好處是沿路都有清晰的指標引路,且在後半段西沖部分還有民宿、餐廳可以歇腳、補給,相比國內絕大多數其他徒步線路而言要舒適得多。

長度:9公里

類型:城郊、海岸

路線:東沖村委入口-鬼仔角-穿鼻岩-崖頭頂-天文臺-西沖四號沙灘

交通:乘高鐵或地鐵直達深圳北站,在深圳北站交通樞紐公交站轉乘E11路公交至大鵬中心,乘M231路公車或計程車至東沖村。

文海的格桑花海僅在每年九、十月份得以一見

麗江文海

文海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坐落于麗江到迪慶的必經之路上,舊時馬幫自束河、白沙前往金沙江邊的龍蟠鄉虎跳鎮,再轉迪慶,經過文海時休養生息,在這裡放牧騾馬,在草甸上架設帳篷暫歇。每年的9、10月份的文海是格桑花開得最盛的時節,從麗江出發,用9個多小時可以抵達這片被雪山、湖泊、草場、花海包裹的山坡,雖然路途較長,但是一天之內也足以完成,且路況較好,登山拉練之餘,還可以攝影、騎馬、品嘗農家樂。

長度:23.5公里

類型:高原、山地、湖泊

路線:白沙鎮-上村-下村-文海-涑河古鎮

交通:于麗江古城口乘7路公交直達白沙鎮,沿盤山公路上行,連續翻越兩個山坡後可抵達文海湖及文海村。

海坨山的草甸

海坨山

海坨山分為大、小海坨兩座主峰,分別位於河北和北京市境內,兩座主峰之間有一片長達數公里的高山草甸,因為形狀猶如馬鞍,而被稱為“鞍部”,這裡也是深受華北地區驢友喜愛的露營地。徒步登海坨山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相對舒適輕鬆的一條線路是自張家口市赤城縣大海坨村出發,沿著海拔1200米的山路依次穿越小海坨、大海陀,期間爬升高度約一千米,當日打一個來回。該路線的公里數較長,且強度高於一般休閒徒步路線,對於新驢而言是個帶有進階性質的路線。徒步期間選擇輕量化裝備有助於更輕鬆地完成攀登。

長度:25公里

類型:山地

路線:大海坨村-黑松林-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啤酒溪

交通:北京市內自駕至大海坨國家自然保護區,或於德勝門公交站乘919路至延慶,改乘麵包車前往。

影古線沿途,溪頭村的竹林

從化影古線

影古線是驢友自行開發,由廣州從化良口鎮影村起始,至呂田鎮古田村結束的徒步路線。除大部分山路外,該路線還涉及竹海穿越、水渠路、農耕路及水泥路不同路段,沿線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尤其是溪頭村、古田村附近的溪水、楓林、竹林很是賞心悅目。

長度:25公里

類型:山地、叢林

路線:影村-叢林-竹林-毛坪-堯社-阿婆六峰-溪頭村-古田村

交通:廣州從化汽車站有開往良口的巴士,在影村或共青路站下車,轉乘摩的前往影村入口。

環西湖群山徒步期間常見的龍井茶園

環西湖群山

環西湖群山的路線同樣是由驢友自行開發的知名輕裝徒步線路,整條線路位於西湖群山的山脊上,允許徒步者居高臨下的俯視西湖秀麗清雅的風景,在竹林、茶園、寺廟及多座文化古跡間穿行。環西湖群山的難度較徽杭古道略高,路況也相對複雜,除了常見山路和健行步道之外,還包括部分涉水路段,全程走完耗時7至10小時不等。以休閒徒步為目的驢友通常會選擇只走線路的前半程,在五雲山真跡寺附近下撤。

路線:浙大玉泉校區-老和山-將軍山-美女山-靈峰山-北高峰-美人峰-龍門山-石人亭-天門山-十裡郎當-五雲山-林海亭-馬鞍山-馬兒山-貴人閣-虎跑-玉皇山-慈雲宮-將臺山-鳳凰山-孔家山-九華山-萬松書院-雲居山-城隍山-吳山廣場

交通:乘坐杭州市內公交k16、k21、k28路至浙大,達到終點後於吳山廣場公交站乘車返回。

戶外達人十一郎的裝備清單及安全建議:

老實說,我要分享的這份清單並不長,像應急帳篷、救生毯、爐具之類的裝備在一日穿越(不露營)的行程中可以省略,反倒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裝備如 “戶外三大件”,我認為最需要得到新驢們的重視,它們在徒步期間發揮的作用也遠高於其他裝備。運動履鞋的選擇主要有兩種:高腰的徒步鞋和中低腰的越野跑鞋。徒步鞋保護腳踝,是有經驗的戶外愛好者的首選,但對於沒有穿過的人來說,走起路來太過笨重。我的建議是,零基礎的驢友可以先買一雙添加Gore-Tex防水塗層的越野跑鞋,穿這樣的鞋走山路會輕便得多。單日徒步不需攜帶宿營裝備,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小型背包作為負重工具,建議男生35升、女生25至30升之間為佳,背負系統盡可能選擇舒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款式。防風防雨的外套是戶外活動所必需的,最好能根據目的地天氣預報在衝鋒衣或軟殼(Soft-Shell)外套中選擇一種,如果預報有雨,就穿衝鋒衣,如果預報沒有雨但是有風,可以穿軟殼外套,後者除了能夠防風之外,還能抵禦中小雨。

衝鋒褲有全防水的功能,穿著感會比較悶,我個人不是太喜歡。考慮到腿部有大肌群覆蓋,較身體其他部位更耐寒,我認為外褲選擇輕快、親膚的軟殼褲還是十分合適的。襪子不妨試試看Coolmax材質的運動襪,這種透氣、吸濕的面料有助於體表汗液排出,因而徒步期間腳上不會留有太多積汗。另外,有必要提醒北方的戶外愛好者,在這個季節外出時一定要準備一件薄的羽絨服或羽絨背心,市面上有不少品牌的衝鋒衣都提供抓絨內膽或與保暖內衣疊穿的方案,但僅靠衝鋒衣無法抵禦山頂或夜間的低溫。

帽子和太陽眼鏡要帶,我通常建議身邊的驢友在多日行程中準備兩副太陽眼鏡,以備不時之需,同樣要準備一副薄的手套,軟殼或抓絨的手套即可。水壺或水袋要帶,平常喜歡喝熱水的人可以帶一個保溫水壺。頭燈也是很重要的裝備,即便是白天行程,一樣會有無法按時下山、夜晚行進的情況。登山杖可以在上攀和下行過程中為身體提供平衡點,減少腿部和膝關節壓力,因此不僅要準備,還要提前學會使用,戶外愛好者們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單杖或雙杖。另外,登山杖還有其他的作用,例如撥開雜草,清理爬蟲、蛇,嚇退野狗等。

事先掌握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特徵,例如有無涉水路段、懸崖、樹林,路線長度,飲食補給點及下撤點,可以讓你更好的應對突然狀況。出發前跟家裡人留下行程細節,徒步期間及時報備進度,保持與外界的通訊聯繫,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發生後的搜救困難;團隊內部的通訊聯繫,我建議使用對講機完成,超過5人的小團隊應配備兩部對講機,10人的大團隊應配備三台對講機,及時溝通可以避免中途成員走散、迷路的情況,這樣是我多年來組織戶外活動養成的習慣。

使用有地圖功能的戶外app軟體管理行程,則會讓徒步過程變得更加簡明有序,我常用的app軟體有“奧維互動地圖”、“戶外助手”、“六隻腳”、“DJI GO”這幾個,其中,“戶外助手”是很多山野救援隊使用的軟體,對出行的説明最大。最後的建議是,大家可以在出發之前下載目的地的離線地圖,這樣一來即便是在手機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GPS模組在地圖上獲得準確定位,有些app還具備關聯多人手機GPS的功能,允許使用者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全體成員的定位情況。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