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鴨子怎麼過中秋,中國到底哪裡的鴨子最好吃?

▲ 嗜鴨狂魔們來了,快跑!

在家禽中,雞鴨的地位可謂不可撼動。

秋天到了,嗜鴨人士拍手稱快。秋天的鴨子肥美,味甘性涼,可滋五臟、除秋燥。

剛過去的中元節,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鴨”與“壓”諧音,吃鴨子就是壓住鬼魂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到底哪裡的鴨子最好吃?

我們搜集篩選出了10地的鴨子佳餚。

如果你喜愛的鴨子美味沒有入選,歡迎在留言區為之平反。

01、金陵鴨饌甲天下,江蘇南京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

鴨子之于南京,大約就像牛羊之於內蒙。南京人嗜鴨,到了“無鴨不成席”的地步。黎戈在《南京的鴨子》中寫道“南京人和鴨子的淵源很深,三兩朋友小聚,或是尋常家宴,都會斬盤鴨子,配些素菜,燉個葷湯,就成席了。”

前些日子,有一篇爆款文章便調侃道——在南京,

沒有一人只鴨子能游過長江。

南京人的嗜鴨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古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緊鄰長江的南京,自古便出產膘肥色白,肉質鮮嫩的鴨子。因此南京城裡一直盛行用鴨製作菜肴,故有“金陵鴨饌甲天下”之說。

等到明朝建都金陵後,我們如今熟知的“金陵鹽水鴨”便正式出道了。鹽水鴨一年四季均可製作,尤以秋季、稻穀飄香、桂花盛開時製作者為上品,俗稱為桂花鴨,

以其“肉內有桂花香也”。

取應季的“桂花鴨”為原料,用鹽、鹵水醃制後,取出掛陰涼處晾乾,食用時加水煮熟即可。觀之皮白油潤,肉嫩微紅,食之淡而有鹹,香、鮮、嫩三者俱全,令人久食不厭。

02、京味兒美食文化的logo,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

一提起北京美食,不少朋友第一個想到的,

便是北京烤鴨。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可謂聞名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必邀其品嘗烤鴨。

北京烤鴨的技法,經歷了“燜爐”和“掛爐”兩種變化。

“燜爐”烤法最早來自便宜坊,這種烤法是以秫秸將爐膛燒熱,放入鴨子,關閉爐門,以余溫將鴨子燜熟。燜爐烤出的鴨子外皮酥脆,內層鮮嫩多汁,肉質肥嫩。便宜坊建店至今600多年,其歷史要久遠于全聚德。

而“掛爐烤法”則出自于清宮“包哈局”。“掛爐烤鴨”技藝一代代逐漸完善,具體的工藝可細分為十九道步驟。掛爐烤出的鴨皮酥脆,肉質則稍稍發幹。

03、溫暖身心補氣血,福建泉州薑母鴨

泉州薑母鴨

姜母鴨發源於泉州,“薑母鴨”可謂是美食中的藥膳,尤其適合秋冬季進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秋冬吃完後通體溫暖。薑母鴨後流傳至臺灣,也漸漸成為沿襲至今的火鍋食譜。

取紅面番鴨宰殺後洗淨,老薑切片,伴著米酒一起于帶蓋陶土砂鍋中燉煮,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補藥,等老薑的香氣彌漫屋子的時候,鴨也就熟了。

薑母鴨食色誘人,肉酥汁多,老薑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食後通體暖暢,氣血雙補。

04、外來的鴨子奇特的飼養,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相傳嘉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最早在瓊海市嘉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

他的養鴨方法相當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

這些鴨子的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食之肥而不膩,特別甘美。

嘉積鴨的烹製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切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因而最為有名。

05、鴨血伴鴨肉,鮮香色濃郁,湖南永州血鴨

湖南永州血鴨

在永州老鄉家裡吃飯,桌上必會有這一道菜——永州血鴨,它可謂是湖南永州的一款特色傳統名菜。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太平軍首領洪秀全率眾將士攻下了永州城,當地老百姓為慰勞起義軍,也前往軍中與廚子一起下廚。可是在殺鴨拔毛時,鴨身上的細毛卻怎麼也拔不乾淨。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生鴨血倒進鴨肉裡,繼續炒拌成糊狀,這樣一來,鴨塊上的細毛自然看不見了。由此,永州血鴨的做法才流傳開來。

把切成很多小快的鴨肉放鍋裡,大火翻炒,等鴨肉熟後,可把準備好的薑、豆子、辣椒等放入繼續翻炒。快出鍋了,就可以放鴨血了,邊倒邊炒一二分種,攪拌,待鴨血熟後是黑紫色或醬紅色,即可出鍋了。

而這鴨血的處理可是重中之重,在殺鴨時將鴨血留於碗中,要攪拌5分鐘,防止結塊,如此才可在出鍋時,使鴨血與鴨肉黏合相融,保持鮮香之味。

06、松毛來烤,蜂蜜塗,雲南宜良燒鴨

雲南宜良燒鴨

宜良燒鴨也叫宜良烤鴨。它可謂是雲南別具一格的傳統美味名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它的特色之處在於以宜良本地滇麻鴨為原料,烘烤時,以松毛結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適時翻轉鴨身,塗沫蜂蜜水塗抹於表皮。

這樣烤出的鴨,皮黃脆不焦,色澤紅豔油潤,肉酥鬆軟,甜嫩離骨。

07、檸檬酸香繞口舌,廣西南寧檸檬鴨

廣西南寧檸檬鴨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肴。南寧氣候和東南亞相仿,受東南亞料理風味影響,所以常採用檸檬作為調料。

將宰後洗淨的鴨子切成塊,入鍋炒至六分熟,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檸檬、酸梅、生薑及蒜泥等,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煨熟後淋上香油即可。

鴨肉酸酸辣辣,香脆有肉感,檸檬的酸香中透著梅子的甜味,微辣的口感中藏著鴨肉的細膩。春、秋天吃,可謂是相當好的“滋潤補品”,老少皆宜。

08、樟木茶香需用心,四川成都樟茶鴨

四川成都樟茶鴨

樟茶鴨,因其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味而聞名。據傳這道菜可是慈禧的心頭好。但這道菜費時費工,要經過醃、熏、蒸、炸四道工序,才可做成正宗的“四制樟茶鴨”。

選用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鴨,先以陳皮、紹興酒及其他醃料塗抹鴨身,然後用樟木碎和茶葉慢慢煙熏,上蒸籠蒸煮,再將鴨皮炸至酥香即可。

做好的樟茶鴨不僅紅黃誘人,外酥裡嫩,而且還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氣。入口後酒香隨咀嚼逐漸散發出來,肉香濃郁,怪不得挑剔的慈禧吃了都說好。

09、先熏後鹵肉肥美,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熏鴨

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熏鴨

無為熏鴨又名無為板鴨,是享譽中外的安徽省名菜。

據無為縣誌記載:“民俗婚筵多用鵝後改為鴨”,至今當地還留傳著這樣的風俗。

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熏後鹵的獨特方法烹製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因而全縣聞名。

民國年間成書的《無為縣小志》亦有提及:“無為板鴨(鹵制後複以木屑烘之,使作褐色)肥嫩異常,別具風味,馳名附近”。

10、鴨子肚大容萬物,上海八寶鴨

上海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因為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不僅容易納入各種配料,而且更容易蒸熟,所以八寶鴨的做法頗受推崇。

八寶鴨是將鴨切開,在肚內填入鴨、冬菇、冬筍、火腿丁、蝦仁、紹興酒、醬油、白糖、青豆等等配料,扣在大碗裡,上籠蒸煮數小時,出籠時再澆上調製好的鹵即可。

食之滋味豐富,滿口濃郁。這道菜可謂將葷素完美相融,不僅能健脾開胃,還能滋陰補虛。

尤其適合秋冬季進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秋冬吃完後通體溫暖。薑母鴨後流傳至臺灣,也漸漸成為沿襲至今的火鍋食譜。

取紅面番鴨宰殺後洗淨,老薑切片,伴著米酒一起于帶蓋陶土砂鍋中燉煮,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補藥,等老薑的香氣彌漫屋子的時候,鴨也就熟了。

薑母鴨食色誘人,肉酥汁多,老薑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食後通體暖暢,氣血雙補。

04、外來的鴨子奇特的飼養,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海南瓊海嘉積鎮嘉積鴨

相傳嘉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最早在瓊海市嘉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

他的養鴨方法相當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

這些鴨子的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食之肥而不膩,特別甘美。

嘉積鴨的烹製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切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因而最為有名。

05、鴨血伴鴨肉,鮮香色濃郁,湖南永州血鴨

湖南永州血鴨

在永州老鄉家裡吃飯,桌上必會有這一道菜——永州血鴨,它可謂是湖南永州的一款特色傳統名菜。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太平軍首領洪秀全率眾將士攻下了永州城,當地老百姓為慰勞起義軍,也前往軍中與廚子一起下廚。可是在殺鴨拔毛時,鴨身上的細毛卻怎麼也拔不乾淨。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生鴨血倒進鴨肉裡,繼續炒拌成糊狀,這樣一來,鴨塊上的細毛自然看不見了。由此,永州血鴨的做法才流傳開來。

把切成很多小快的鴨肉放鍋裡,大火翻炒,等鴨肉熟後,可把準備好的薑、豆子、辣椒等放入繼續翻炒。快出鍋了,就可以放鴨血了,邊倒邊炒一二分種,攪拌,待鴨血熟後是黑紫色或醬紅色,即可出鍋了。

而這鴨血的處理可是重中之重,在殺鴨時將鴨血留於碗中,要攪拌5分鐘,防止結塊,如此才可在出鍋時,使鴨血與鴨肉黏合相融,保持鮮香之味。

06、松毛來烤,蜂蜜塗,雲南宜良燒鴨

雲南宜良燒鴨

宜良燒鴨也叫宜良烤鴨。它可謂是雲南別具一格的傳統美味名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它的特色之處在於以宜良本地滇麻鴨為原料,烘烤時,以松毛結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適時翻轉鴨身,塗沫蜂蜜水塗抹於表皮。

這樣烤出的鴨,皮黃脆不焦,色澤紅豔油潤,肉酥鬆軟,甜嫩離骨。

07、檸檬酸香繞口舌,廣西南寧檸檬鴨

廣西南寧檸檬鴨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肴。南寧氣候和東南亞相仿,受東南亞料理風味影響,所以常採用檸檬作為調料。

將宰後洗淨的鴨子切成塊,入鍋炒至六分熟,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檸檬、酸梅、生薑及蒜泥等,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煨熟後淋上香油即可。

鴨肉酸酸辣辣,香脆有肉感,檸檬的酸香中透著梅子的甜味,微辣的口感中藏著鴨肉的細膩。春、秋天吃,可謂是相當好的“滋潤補品”,老少皆宜。

08、樟木茶香需用心,四川成都樟茶鴨

四川成都樟茶鴨

樟茶鴨,因其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味而聞名。據傳這道菜可是慈禧的心頭好。但這道菜費時費工,要經過醃、熏、蒸、炸四道工序,才可做成正宗的“四制樟茶鴨”。

選用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鴨,先以陳皮、紹興酒及其他醃料塗抹鴨身,然後用樟木碎和茶葉慢慢煙熏,上蒸籠蒸煮,再將鴨皮炸至酥香即可。

做好的樟茶鴨不僅紅黃誘人,外酥裡嫩,而且還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氣。入口後酒香隨咀嚼逐漸散發出來,肉香濃郁,怪不得挑剔的慈禧吃了都說好。

09、先熏後鹵肉肥美,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熏鴨

安徽蕪湖無為縣無為熏鴨

無為熏鴨又名無為板鴨,是享譽中外的安徽省名菜。

據無為縣誌記載:“民俗婚筵多用鵝後改為鴨”,至今當地還留傳著這樣的風俗。

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熏後鹵的獨特方法烹製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因而全縣聞名。

民國年間成書的《無為縣小志》亦有提及:“無為板鴨(鹵制後複以木屑烘之,使作褐色)肥嫩異常,別具風味,馳名附近”。

10、鴨子肚大容萬物,上海八寶鴨

上海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因為鴨子胸腔比雞大,皮肉薄,不僅容易納入各種配料,而且更容易蒸熟,所以八寶鴨的做法頗受推崇。

八寶鴨是將鴨切開,在肚內填入鴨、冬菇、冬筍、火腿丁、蝦仁、紹興酒、醬油、白糖、青豆等等配料,扣在大碗裡,上籠蒸煮數小時,出籠時再澆上調製好的鹵即可。

食之滋味豐富,滿口濃郁。這道菜可謂將葷素完美相融,不僅能健脾開胃,還能滋陰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