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年花開月正圓》幕後製作守初心 葉錦添服裝設計哲學揭秘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劇情已過三分之二,其收視率持續問鼎榜首,雙台平均收視率始終保持在2.6%以上,在同檔期電視劇裡拔得頭籌,口碑與收視齊飛。這樣的成績不僅是靠優質題材和演技的加持,

還要歸功於劇組的精良製作。

這部劇中的服裝十分考究,主角和丫鬟們的造型都十分精緻。稍微做過瞭解的人都知道,這場華服之秀是出自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的葉錦添之手。用他自己的話說,“以色彩與細膩的角色性格融合,

形成清代的另一種形式美,自然而華麗,工整而活潑。”

創作,是一個漫射的過程。

葉錦添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將所有的靈感都發展成型,再與導演丁黑、演員們共同打磨,像用一個個漏斗,過濾去各種可能性,最終篩出來一個答案,

“那就是我們要的。”

這些精緻到各個細節、符合角色身份及人生境遇的服裝,經過嚴格的審核、校對,進入最終的手繪定稿,最後精心手制出成衣。

葉錦添回憶創作過程時表示,每個角色的服裝設計都經過了長時間的打磨,周瑩是最難的部分,因為她的經歷與其他人不同,

很容易就會落入俗套。

周瑩和養父討生活時,穿的是一身系帶粗布衣裳,雖不雅致但方便活動,與她的江湖氣倒是相襯。

後來被賣進沈家當丫鬟,再輾轉到吳家當丫鬟這個階段,周瑩穿的是草綠色、天藍色的樸素衣服,體現出的是一個行為無拘無束的頑皮丫鬟。

隨著劇情推動,新婚燕爾的周瑩則以清新淡雅的橘粉色、亮藍色、明黃色的著裝為主,絲綢衣料上的刺繡精美高雅,

鑲邊衣袖和釘珠十分考究。這個階段的周瑩和吳聘沐浴在愛河中,聰明的她從吳聘那裡學到了為人經商之道,整個人散發著甜蜜的嬌憨感。

吳聘去世之後,周瑩改以素色衣衫亮相,之後家道中落,她肩扛興吳之任,下地幹農活,去外地做生意……這個階段的服裝雖樸素務實但不暗淡,側面展現出周瑩在逆境中奮鬥的決心和人物堅韌開朗的性格特點。

直到成為吳家的大當家,服裝也進階為簡約大方的修身款式,莊重中帶著威嚴。

來看這件衣服的細節,葉錦添將蕾絲元素運用到古代服飾之中,既有中國古典的端莊又不失西方高雅,將周瑩在這段時期的幹練、果敢,和不動聲色便能力壓全場的氣勢展現得張弛有度。

胡詠梅出場時身著淡粉色衣衫,身為知書達禮、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胡詠梅舉手投足間盡顯溫婉端莊。對愛情懷有無限憧憬的她,神色氣質裡有著乾淨甜美的少女感。

表面上雖然溫和嬌柔,但胡詠梅並不是“乖乖女”,感情受挫後她變得偏執狠毒,服裝也從粉色慢慢過渡到淡紫色,再到深紫色,伴隨了她性格的蛻變。

除此之外,性格特徵迥然不同的幾位元男主角,也是通過風格各異的服裝加深了各自的氣質。

在前19集中,沈星移的服裝以綠色系為主,並繡有大片華麗的花紋,十分適合這位紈絝少爺在莽撞張揚,青澀稚嫩的“青春期”穿著。

沈星移性格中有玩世不恭的一面,行事難免衝動,因此他的服裝是收緊的袖口設計。而袖口繡有蘭竹這一細節也暗示出沈星移人物性格中的君子氣節。

隨著沈星移的成長,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逐漸變得成熟穩重,繡紋減少,質感也越來越好。之後沈星移能夠獨當一面時,衣服顏色會進化成更穩重的藍灰色。

而吳聘的服裝多為溫和雅致的藍色、米白色,衣面有暗紋,如同其人一般溫潤如玉。

角色海報上,吳聘身著鑲象牙色滾邊的藏青色外衫,穩妥規正,從視覺上就讓人感覺儒雅、忠厚,這和吳聘善良寬厚的人物性格高度吻合。相比沈星移,吳聘的服裝和性格都更加成熟穩重一些。

反派角色杜明禮則以暗沉的紫、黑色為主打色,折射出人物角色心機深重,陰鬱狠毒的特點。城府頗深的他利用了胡詠梅對周瑩的恨意,和胡詠梅結為同盟,兩人都時常穿著暗紫色的衣服。

涇陽縣令趙白石身著的官服經過改良,修身設計將身形襯托得更加挺拔。不穿官服時,趙白石的服裝簡約樸素但不隨意,衣袖盤扣等細節仍然是細緻的,體現出這位縣令耿直清正的性格風骨。

服裝不僅將各個角色的性格特性烘托地細緻入微,更是埋下了一些巧妙的隱喻,比如一直被觀眾熱議的一個細節,為什麼沈家上下的服飾都是深深淺淺的綠色?

跟“涇陽之冠”吳家相比,沈家雖然也是大戶人家,但終究是有些距離。

不同于吳家四代經商朝中有人,沈家是從沈四海這一輩才白手起家,從小生意開始做起,辛苦打拼才有了現在的家業。綠色,代表新生,也意味著稚嫩,暗喻著沈氏家族初露頭角,也暗示著沈家未來的無限可能,同時,過於張揚也意味著沈家今後將會遭遇挫折。

沈家雖是後起之秀,但從沈星移房裡的圓床、洋槍等物件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含有新生、張揚的特徵,像極了一隻綠色的幼苗,不斷吸收陽光養分,不顧一切地野蠻生長。

用服飾為人物和劇情錦上添花,葉錦添直言,他想要構建出能讓人們直接感知的美學。他表示,“每個角色的服飾,顏色、材料、剪影都是不一樣的,會讓觀眾第一眼就產生獨特的、整體的美學辨識度,在瞭解一個角色的時候就增加了視覺記憶。”

當然,《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組不僅在服裝設計上傾瀉了大量心血,構建拍攝場景也毫不馬虎。

跨越五省一市拍攝,並在無錫等地搭建了總計近五萬平米的外景和棚內景——包括吳家東院、沈家大院在內的秦商幾大家族精美宅院,還有一些街景。觀眾看到的許多白天和夜晚的場景,其實都是在影棚內拍攝完成的。

“吳家東院”所在9號影棚

據傳吳家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院,現尚存吳氏莊園、迎祥宮和望月樓三進院落,建築面積約為2600餘平方米。其中僅吳氏莊園的建築面積就達到了1012平方米。

吳家原型

而劇中宏大雅致的吳家大院,便是以此和史料記載進行1:1搭建,最大限度的還原“吳家東院”的真實面貌。再加上其他建築,一共近五萬多平米的實景搭建,劇組製作的確非常用心。

劇組實景搭建

據悉,在拍攝期間,孫儷的活動區域是一個41×30米的範圍,將近1200平米,而這還只是吳家東院的局部。而在《那年花開月正圓》月圓版預告片中,有網友分析,僅這個院子面積就在900平米左右。

美輪美奐的場景

實際是在棚內拍攝的

網友手繪的庭院佈局圖

就是在這樣宏大精緻的建築群中,這段講述秦商興衰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第一幕,長鏡頭緩慢移動,涇陽城的全貌在觀眾面前打開,鏡頭最後落在街頭賣藝的周瑩父女身上,故事開始了。

吳聘下葬時,黑雲壓城,大雪紛飛,長長的送葬隊伍和哀怨的挽聯,場面十分悲涼。

這一幕讓無數觀眾淚撒螢幕,也是劇情發展的第一個高☆禁☆潮。由此可見,真人實景呈現出的大場面氛圍是特效體現不出來的。

另外,劇中內景的傢俱、杯盞、擺飾也是工作人員在原產地多方尋訪得來,周瑩罰跪時的學徒房、吳家東院精緻的飛簷斗拱、門窗紋飾,一副副磚雕,都深度還原吳家東院的真實面貌。

細看吳家佈置,木質傢俱簡約大方,鏤空雕花的設計使得室內通透陽光,大氣中不失淡然,和吳家誠信寬厚的特性十分相符。

為了盡可能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吳家風貌,該劇的總製片人趙毅、導演丁黑、主演孫儷等多次前往陝西涇陽,考察安吳堡周瑩故居、陝西省秦商博物館等地,與吳氏後人吳國華女士進行多番交流溝通,深入瞭解周瑩的生平,並按縣誌等可靠資料恢復出了陝西涇陽清末時期的商業街。

在劇中,沈家院中的這株花樹成了寄予思念的象徵。自打在去迪化路上,沈星移對花樹下的周瑩怦然心動後,便時常在自家宅院的花樹下遐思,包含的是溫情,也是期盼。

而在眾人面前幹練爽朗的周瑩,也只有獨自一人時,才會流露出心底的無助和思念。和沈星移的嚮往和期待不同,她對吳聘的思念是哀愁的。

還有,劇裡的甑糕攤無論什麼時候出現,都是冒著熱氣的,但在吳聘死去的那天,甑糕攤沒有冒熱氣,攤主也不是老劉,而是一個年輕人。

在之前播出的劇集中,胡詠梅親口承認,是自己買通甑糕攤,在糕中下了毒想殺害周瑩,卻沒想到中傷的是吳聘。甑糕攤細節的設置可謂精妙,足見匠心。

另外,服裝、佈景傾盡心血,攝製的畫面也很有質感。不同於宅門戲的灰暗、古裝偶像劇的豔麗,為了讓觀眾看劇時產生情境感和美感,《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顏色基調是明亮溫暖的黃綠色。

丁黑導演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判斷一部劇是不是良心精品,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宏大;二是細節。能張弛有度,也能收放自如,這才是大製作的精髓。

雖然是“從新出發”,但《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組沒有丟掉行業老規矩。主演提前進組,男演員全部剃頭,在劇組裡都以角色名相稱,集體圍讀劇本,為保證演員的動作表情、聲音能夠同步,堅持同期聲等。

導演丁黑曾表示自己很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但對於傳統行業流傳下來的精華,自己也會堅持保留。

《那年花開月正圓》很好地兼顧到了“大製作和小細節”。播出接近尾聲,雖然在劇情上有些爭議,但網友們均表示,劇組在服裝佈景和細節上用心良苦,美感十足的畫面怎麼都看不夠。在IP亂行、泥沙俱下的環境中,出現這樣的精品劇集已然不易,同時也令人對幕後製作中,那些講不完的心血付出感到肅然起敬。

文|薄荷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彙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説明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去外地做生意……這個階段的服裝雖樸素務實但不暗淡,側面展現出周瑩在逆境中奮鬥的決心和人物堅韌開朗的性格特點。

直到成為吳家的大當家,服裝也進階為簡約大方的修身款式,莊重中帶著威嚴。

來看這件衣服的細節,葉錦添將蕾絲元素運用到古代服飾之中,既有中國古典的端莊又不失西方高雅,將周瑩在這段時期的幹練、果敢,和不動聲色便能力壓全場的氣勢展現得張弛有度。

胡詠梅出場時身著淡粉色衣衫,身為知書達禮、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胡詠梅舉手投足間盡顯溫婉端莊。對愛情懷有無限憧憬的她,神色氣質裡有著乾淨甜美的少女感。

表面上雖然溫和嬌柔,但胡詠梅並不是“乖乖女”,感情受挫後她變得偏執狠毒,服裝也從粉色慢慢過渡到淡紫色,再到深紫色,伴隨了她性格的蛻變。

除此之外,性格特徵迥然不同的幾位元男主角,也是通過風格各異的服裝加深了各自的氣質。

在前19集中,沈星移的服裝以綠色系為主,並繡有大片華麗的花紋,十分適合這位紈絝少爺在莽撞張揚,青澀稚嫩的“青春期”穿著。

沈星移性格中有玩世不恭的一面,行事難免衝動,因此他的服裝是收緊的袖口設計。而袖口繡有蘭竹這一細節也暗示出沈星移人物性格中的君子氣節。

隨著沈星移的成長,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逐漸變得成熟穩重,繡紋減少,質感也越來越好。之後沈星移能夠獨當一面時,衣服顏色會進化成更穩重的藍灰色。

而吳聘的服裝多為溫和雅致的藍色、米白色,衣面有暗紋,如同其人一般溫潤如玉。

角色海報上,吳聘身著鑲象牙色滾邊的藏青色外衫,穩妥規正,從視覺上就讓人感覺儒雅、忠厚,這和吳聘善良寬厚的人物性格高度吻合。相比沈星移,吳聘的服裝和性格都更加成熟穩重一些。

反派角色杜明禮則以暗沉的紫、黑色為主打色,折射出人物角色心機深重,陰鬱狠毒的特點。城府頗深的他利用了胡詠梅對周瑩的恨意,和胡詠梅結為同盟,兩人都時常穿著暗紫色的衣服。

涇陽縣令趙白石身著的官服經過改良,修身設計將身形襯托得更加挺拔。不穿官服時,趙白石的服裝簡約樸素但不隨意,衣袖盤扣等細節仍然是細緻的,體現出這位縣令耿直清正的性格風骨。

服裝不僅將各個角色的性格特性烘托地細緻入微,更是埋下了一些巧妙的隱喻,比如一直被觀眾熱議的一個細節,為什麼沈家上下的服飾都是深深淺淺的綠色?

跟“涇陽之冠”吳家相比,沈家雖然也是大戶人家,但終究是有些距離。

不同于吳家四代經商朝中有人,沈家是從沈四海這一輩才白手起家,從小生意開始做起,辛苦打拼才有了現在的家業。綠色,代表新生,也意味著稚嫩,暗喻著沈氏家族初露頭角,也暗示著沈家未來的無限可能,同時,過於張揚也意味著沈家今後將會遭遇挫折。

沈家雖是後起之秀,但從沈星移房裡的圓床、洋槍等物件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含有新生、張揚的特徵,像極了一隻綠色的幼苗,不斷吸收陽光養分,不顧一切地野蠻生長。

用服飾為人物和劇情錦上添花,葉錦添直言,他想要構建出能讓人們直接感知的美學。他表示,“每個角色的服飾,顏色、材料、剪影都是不一樣的,會讓觀眾第一眼就產生獨特的、整體的美學辨識度,在瞭解一個角色的時候就增加了視覺記憶。”

當然,《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組不僅在服裝設計上傾瀉了大量心血,構建拍攝場景也毫不馬虎。

跨越五省一市拍攝,並在無錫等地搭建了總計近五萬平米的外景和棚內景——包括吳家東院、沈家大院在內的秦商幾大家族精美宅院,還有一些街景。觀眾看到的許多白天和夜晚的場景,其實都是在影棚內拍攝完成的。

“吳家東院”所在9號影棚

據傳吳家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院,現尚存吳氏莊園、迎祥宮和望月樓三進院落,建築面積約為2600餘平方米。其中僅吳氏莊園的建築面積就達到了1012平方米。

吳家原型

而劇中宏大雅致的吳家大院,便是以此和史料記載進行1:1搭建,最大限度的還原“吳家東院”的真實面貌。再加上其他建築,一共近五萬多平米的實景搭建,劇組製作的確非常用心。

劇組實景搭建

據悉,在拍攝期間,孫儷的活動區域是一個41×30米的範圍,將近1200平米,而這還只是吳家東院的局部。而在《那年花開月正圓》月圓版預告片中,有網友分析,僅這個院子面積就在900平米左右。

美輪美奐的場景

實際是在棚內拍攝的

網友手繪的庭院佈局圖

就是在這樣宏大精緻的建築群中,這段講述秦商興衰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第一幕,長鏡頭緩慢移動,涇陽城的全貌在觀眾面前打開,鏡頭最後落在街頭賣藝的周瑩父女身上,故事開始了。

吳聘下葬時,黑雲壓城,大雪紛飛,長長的送葬隊伍和哀怨的挽聯,場面十分悲涼。

這一幕讓無數觀眾淚撒螢幕,也是劇情發展的第一個高☆禁☆潮。由此可見,真人實景呈現出的大場面氛圍是特效體現不出來的。

另外,劇中內景的傢俱、杯盞、擺飾也是工作人員在原產地多方尋訪得來,周瑩罰跪時的學徒房、吳家東院精緻的飛簷斗拱、門窗紋飾,一副副磚雕,都深度還原吳家東院的真實面貌。

細看吳家佈置,木質傢俱簡約大方,鏤空雕花的設計使得室內通透陽光,大氣中不失淡然,和吳家誠信寬厚的特性十分相符。

為了盡可能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吳家風貌,該劇的總製片人趙毅、導演丁黑、主演孫儷等多次前往陝西涇陽,考察安吳堡周瑩故居、陝西省秦商博物館等地,與吳氏後人吳國華女士進行多番交流溝通,深入瞭解周瑩的生平,並按縣誌等可靠資料恢復出了陝西涇陽清末時期的商業街。

在劇中,沈家院中的這株花樹成了寄予思念的象徵。自打在去迪化路上,沈星移對花樹下的周瑩怦然心動後,便時常在自家宅院的花樹下遐思,包含的是溫情,也是期盼。

而在眾人面前幹練爽朗的周瑩,也只有獨自一人時,才會流露出心底的無助和思念。和沈星移的嚮往和期待不同,她對吳聘的思念是哀愁的。

還有,劇裡的甑糕攤無論什麼時候出現,都是冒著熱氣的,但在吳聘死去的那天,甑糕攤沒有冒熱氣,攤主也不是老劉,而是一個年輕人。

在之前播出的劇集中,胡詠梅親口承認,是自己買通甑糕攤,在糕中下了毒想殺害周瑩,卻沒想到中傷的是吳聘。甑糕攤細節的設置可謂精妙,足見匠心。

另外,服裝、佈景傾盡心血,攝製的畫面也很有質感。不同於宅門戲的灰暗、古裝偶像劇的豔麗,為了讓觀眾看劇時產生情境感和美感,《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顏色基調是明亮溫暖的黃綠色。

丁黑導演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判斷一部劇是不是良心精品,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宏大;二是細節。能張弛有度,也能收放自如,這才是大製作的精髓。

雖然是“從新出發”,但《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組沒有丟掉行業老規矩。主演提前進組,男演員全部剃頭,在劇組裡都以角色名相稱,集體圍讀劇本,為保證演員的動作表情、聲音能夠同步,堅持同期聲等。

導演丁黑曾表示自己很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但對於傳統行業流傳下來的精華,自己也會堅持保留。

《那年花開月正圓》很好地兼顧到了“大製作和小細節”。播出接近尾聲,雖然在劇情上有些爭議,但網友們均表示,劇組在服裝佈景和細節上用心良苦,美感十足的畫面怎麼都看不夠。在IP亂行、泥沙俱下的環境中,出現這樣的精品劇集已然不易,同時也令人對幕後製作中,那些講不完的心血付出感到肅然起敬。

文|薄荷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彙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説明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