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難忘的記憶」開國大閱兵空軍為何要“違規”帶彈受閱?真相在這裡!

1949年9月23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後的第二天,在位於中南海的會議廳內,正當參加新政協會議的代表對新中國國旗、國歌方案進行商討的時候,屋頂上空響起了飛機的陣陣轟鳴。

空中傳來的巨大轟鳴聲究竟是什麼原因?當年五月發生在南苑機場的那場空襲硝煙還未散盡,這是不是敵軍的又一次空襲呢?這些轟轟作響的飛機,

究竟從何而來,代表們的安全又能否得到保障呢?

原來這些飛機是南苑機場飛行中隊的飛機,

由於領受了參加閱兵的命令,這一天負責制定飛行計畫的方槐帶領人員到天安門進行了試航。

聶榮臻

方槐

參加編隊飛行的一共17架飛機,

而為了保證北平的防空安全,經過一番思考,聶榮臻最終同意了方槐帶彈飛行的建議,決定選取幾架飛機放置彈藥以防意外空襲。

在受閱飛行的前一天,每個受閱飛行人員都立下誓言,留下了這樣一段誓詞:“我參加檢閱,一旦飛機出現故障,

寧願獻出生命,也不讓飛機掉在廣場和附近的建築物上。”

就在戰車方隊滾滾而過的同時,天空中由遠而近出現了一串串飛機的身影,

飛機編隊以“品”字形排列,最早駛過天安門上空的是戰鬥機機群。九架P-51戰鬥機緩緩駛過,這其中就有因擔負空中保障任務而帶彈飛行的兩架飛機。

這17架飛機在後來閱兵時被外國媒體描述成了26架,這其中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八點,歡迎繼續鎖定央視軍事農業頻道《軍事紀實》為您播出的《難忘的記憶·開國大典》下集!

歡迎繼續鎖定央視軍事農業頻道《軍事紀實》為您播出的《難忘的記憶·開國大典》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