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毫無懸念!引力波探測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獎金人民幣738萬元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教授,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教授以及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教授。

三位科學家的獲獎理由是:

他們對LIGO探測器和觀測引力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2月12日,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合作組宣佈,他們於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它來自一個品質為36太陽品質的黑洞與一個29太陽品質的黑洞的碰撞,然後併合為一個62太陽品質的黑洞,失去的3太陽品質轉化為引力波的能量。“太陽品質”是天體品質的單位,1個太陽品質意思就是說,它的品質等於太陽的品質。2015年12月26日,2017年1月4日,2017年8月14日,LIGO又先後三次探測到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獲獎人簡介 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1940年6月1日出生在美國猶他州的洛根市,現年77歲。父親威恩·索恩是農藝學專家,母親愛麗森·索恩是經濟學家。索恩早年在學術道路上順風順水,成為了加州理工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他於1962年獲得加州理工的學士學位,在1965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

1967年索恩回到加州理工被聘任為副教授,三年後晉升為理論物理的教授。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1932年9月29日在德國柏林出生,現年85歲。為了躲避政治動盪,一家在1932年末搬家到布拉格,後在1938年搬家到美國。他年輕時在紐約市度過,曾就讀于哥倫比亞文法學校。他在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士學位和196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於1960至1962年執教於美國塔夫斯大學,1962至64年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學者,

後於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任教。

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

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現年81歲。他在南加州長大,高中就讀於洛杉磯。1957年獲得物理學學士,1962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高能物理的博士學位。1963年他加入加州理工。巴里什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批准資助該專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LIGO的建造和交付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還創建了LIGO的科學合作組織(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目前全球的合作者已經超過1000個。

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三人將共用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