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沒想到東台習俗竟然這麼多!你未必都知道!

@幸福東台 官方微信群只剩少量席位,欲加群者請先添加小東微信號。

歡度國慶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您瞭解咱東台中秋習俗有哪些嗎?下面請周啟汶老師為我們講述。

八月十五月當頭

——漫談東台中秋習俗

周啟汶

在東台人心目中地位不亞於春節的中秋節,除了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外,揮之不去的卻是來自中秋節本身世代相傳沿襲至今,早已湮沒了來歷的傳統習俗………

東台分縣而治百數十年,

原住民極少,而原址淮南中十場豐富的鹽業資源帶來的巨額財稅,為歷朝歷代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歷史上幾次人口大遷移帶來的多元文化,淮揚鹽商入駐伴生了的鹽文化的輸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東台中秋習俗的形成。

中秋佳節來歷說法紛紜,有關吟詠中秋的詩文多的去了,我感覺《閩南僑鄉風情錄》記載的《聽月詩》最為有趣,也最能體現濃厚歷史的中秋傳說:“聽月樓高接太清,

倚欄聽月最分明。摩天咿呀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輕。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韻丁丁。忽聞一陣天風起,吹下嫦娥笑語聲。”這首詩在上世紀末被陳萼樓先生書寫在我的一把摺扇背面,揣摩把玩其中韻味還是蠻有意趣的。

元朝末年張士誠在白駒場聚眾起義,相約在農曆八月十五起事殺韃子,推翻蒙古人的血腥統治。中十場鹽民及各場民眾紛紛響應,

家家戶戶在灶下燒小麥稈子,煮麻鴨子(江淮一帶地方特產名鴨),炕發酵面餅;小麥稈子焚燒時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起義民眾聲稱放“麥關炮”,殺鴨子(諧音為殺韃子),以此嚇退敵人;此舉沿襲下來,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冷鍋餅,吃蔥燒鴨子。如今吃鴨子的習俗已不多見,但仍保留著八月十五打(做)冷鍋餅敬月光的習俗。

明朝中後期,日本海盜時常襲擊我國福建、浙江、江蘇沿海一帶,

戚繼光組織義軍抗擊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打仗,沒有條件埋鍋做飯。他想到旅途行人的乾糧——烙餅,用麵粉發酵做成大餅,發給士卒以充軍糧;還有一種說法:戚繼光為了收復某一城池,與其他義軍約定,農曆八月初一起事。參與起事的人員混進倭寇城內後,到某一地點領一面餅集結待命,指令藏在餅中。這些傳說流傳至今,就形成了東台農曆八月初一做“團圓餅”敬菩薩的習俗,
實為紀念戚繼光。“團圓餅”即不發酵的麵團,用少量油烙成的圓形面餅,直徑三十公分左右,“敬菩薩”後,家庭主婦將其切成面片,下在青菜湯鍋中,一家人團聚吃“面片湯”,後來面片湯就成了東台人的一種傳統小吃“片兒湯”。

東台人的中秋以及由中秋佳節衍生出來的習俗文化充滿了詩情畫意,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浪漫的人文情懷,遼闊的沿海地域為東台中秋習俗文化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儘管沿海環境具有物質的制約力,而創造性的選擇功能則蘊藏在聰明的東台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當中,這種選擇功能,很大程度受社會、經濟、政治、心理諸方面制約,而一望無際的海域灘塗,不過為這種文化的產生、發展提供歷史的機遇罷了。勤勞勇敢的東台人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以及社會生活實踐中,把握這種機遇,克服重重困難,吸收南國北域中秋習俗文化的精髓,終於形成東台地域獨特的中秋傳統文化。

東台中秋俗稱“八月半”,習俗儀注頗多,它把婚嫁迎娶,祈福納祥,喜慶豐收,闔家團聚雜糅在一塊,很多節慶功能都與春節重合,很難分得那麼清楚,其民風習俗之純正,文化內涵之豐厚萬言難盡。

東台人喜歡選擇中秋時節舉行婚嫁迎娶。中秋時節,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瓜果成熟,稻穀進倉,蝦躍蟹肥,菱鮮藕嫩。人們的精氣神經過漫長苦夏的煎熬,多少有點精疲力竭,此時飽啖大自然的恩賜而使身體得以恢復,從優生優育的角度考量,中秋時節婚配十分相宜,月圓花好,繁衍後代最為利好。歷史上的東台人,古風尚存,一直以節儉著稱於世,納吉迎娶,選擇中秋時節較其他時節少費支出,節約錢鈔。男方只要準備兩隻“圓蹄”(注:豬前腿,每只只有三斤六兩),而不是今天送十幾斤重的豬後腿;其次,就是送兩隻隔年陳的老母鴨,兩支完整的花香藕,“稻香村”四色月餅各一盒;女方“回禮”聽便。中秋時節婚宴菜蔬的採購也較容易。無論魚蝦海鮮還是果品鮮蔬,應有盡有,一概便宜,這也是大家都願意樂見其成的。

中秋佳節親戚之間禮尚往來,孝敬長輩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禮輕情義重,送禮並不鋪張,僅一隻老母鴨、兩盒(2×4)八隻月餅而已。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台城的月餅盒大致為長方形,用黃紙板做成,盒蓋上印有嫦娥奔月的圖案;占比例很大的圓月,依稀若見美麗的月宮,嫦娥懷抱玉兔呈飛天狀。我記得,彩衣街新安碼頭舊址旁的稻香村茶食店,中秋節前山架櫥窗中都會擺滿這樣的紙盒。那時候物質匱乏,幼時的我會把月餅紙盒收藏起來,不時拿出來欣賞,聞一下留在紙盒中的月餅氣息也是好的。在這時節,和尚廟、尼姑庵也會給施主居士們送禮,除了送藏香、棒棒香之外,還有蓋了花戳的“五仁饅頭”、“三辣菜”(芥菜蘿蔔乾之類)、“長生果”(水煮五香新鮮帶殼的花生),也有人家從自家院子裡採摘柿子、石榴送人,送禮純粹表示節日慰問,轉達相互之間的感情,談不上什麼功利目的。

舌尖上的中秋在東台很有考究,冷鍋餅少不了,它曾經是親戚之間相互饋贈的中秋禮物,除此之外,湯圓、粢粑、粘餅、水酵餅都是人們喜歡的節日早點,考究的人家,從五福齋、稻香村買回“五仁饅頭”、“板油涼團”回家權且當中秋早點,劉太生“稻香村”的酒釀餅正是最受小孩子歡迎的時令食品,鬆軟、香甜、可口。

八月為中秋,舊時東台人歡度中秋實為喜慶豐收。中秋節前十天,城裡城外,凡是可以泊船的河邊、橋下、壩樁底下,停滿了進城採買與運送農副產品進城的大小船隻。從廣濟橋到丁公橋,從新橋到下壩、北關橋一帶,外埠的幫船、拖駁運來了廣東香蕉,山東萊陽梨,興化的芋頭,寶應的花香藕;各大“八鮮行”夜以繼日,風雨無阻,組織人力裝缷這些蔬菜水果。鄉村的糟坊,用當年新登場的大麥、豌豆、高粱開作煮新酒,人口眾多的家庭也會蒸一籠屜新稻糯米飯,釀一盆甜蜜蜜的酒糟(酒釀);東鄉村舍裡,家家戶戶用新磨的小麥面做餅,西鄉莊子上,溝頭溝腦采菱挖藕正忙,溝港河汊到處可見拉網取魚的人。“雞頭”也被人們用鐮刀割了下來,裝進籃裡,打算捎到城裡去賣。江南稱“雞頭”為水中“八仙”之一,江南水中八仙:茭白、蓮藕、茨菰、水芹、荸薺、菱角、雞頭(芡實)、蓴菜。它們雖無富貴之氣,卻清淡宜人,雅俗均能接受。雞頭的葉子碧綠,碩大如蓋,表面多尖帶刺凸起,背面紫紅色;雞頭的花外瓣紫紅,越往裡漸漸暈染出霞紅色,花瓣中心的嫩瓣又變成了淺黃,在透著光亮的葉片下,雞頭的花兒極為妖豔。舊時東台城內近郊池塘溝渠隨處可見,人們視雞頭為野生植物,毫不稀罕,而雞頭可是“敬月光”必不可少的供品,整個東台,城裡鄉下,男女老少,全都沉浸在收穫金秋享受生活的愉悅之中。

中秋節下午,台城大街小巷擠滿了人,尤其是茶食店與水果攤。東台人向來不排斥外來的新的物品,上世紀五十年代百貨公司的副食品專櫃推出上海冠生園的廣式月餅,好奇嘗新的心理趨使這些月餅被一搶而空。糖炒栗子與糯米熟藕菱角攤子前面,總是圍著滿滿的人群。孩子們圍著跟著挑著擔子販賣泥塑兔兔兒、花香藕、菱角、蓮蓬、石榴的小販,這些泥塑“小擺設”都是為了中秋節“敬月光”準備的。

東台原本農耕社會,大自然的恩賜、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哺育了世世代代勤勞善良的東台人民,中秋晚宴必然是豐盛的。蔥燒鴨、蟹粉肉圓、韭黃炒蛤子、菱米燒雄雞、油炸藕夾、青萊頭溜蝦餅、燒回酥、百合蓮子羹、扁豆燒芋頭,紅煮鰱魚或清蒸白鰷、涼拌紅海蟄皮、鹽水毛豆、鹽水花生,炒的燒的煎的擺滿整整一桌;不論大家小戶,蔥燒鴨、扁豆燒芋頭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兩樣萊,就像端午節一定有“五紅”,有煮黃魚差不多,時至今日,這些菜肴除了少數依然保留,大多數日趨式微,蔥燒鴨、溜蝦餅、燒回酥只是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中秋節本身就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世世代代生長在海濱的東台人生性豪放喜歡熱鬧,追求美好,無論商店、學校、機關、工廠、作坊,還是街道、庭院,每到中秋便會張燈結綵,佈置陳設,到處都是鮮花。冷不丁忽然走進一條幽靜的小巷,沁人心脾的桂花芳香撲鼻而來,我記得仿來巷子盡頭,西楊家巷、杏林巷、碼頭上、葡萄巷、棋杆巷、蘭香巷、七彎巷一帶,還有京江公所、彭呃橋口都長了桂花,這時節台城無處不飄香。1964年中秋節的晚上,縣文化館在對外門臉西面高處窗臺上,擺放了一盆曇花,在聚光燈照耀下冉冉地展示嬌豔和芳香,時隔半個世紀仍然難忘!

敬月光才是過節的核心所在。祭月祀月,對月亮崇拜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人們的美好追求。據《清嘉錄》記載,北方祭月,有印好的月神供在案頭,儀注慎重繁複,南方祭月僅此香花月餅清茶而已;而東台雖地處蘇中海濱,應該屬南方範疇,但敬月光卻有“月光娘娘”紙像供奉。何為“月光娘娘”?實為木刻彩印在元書紙上懷抱一玉兔的嫦娥,紙坊稱其為“月光紙”。春秋大祭祭祀祖宗,東台人改“祭”為“敬”,稱之謂“敬先”,而中秋節祭月則稱為“敬月光”。敬月光的器皿有講究,最奢侈的莫過於銀盆銀碟,也有用描金鬥彩細瓷盤碟的,小戶人家沒有這麼講究,民窯粗瓷盆碟照樣也擺上桌。北方大多數人家只是把水果、月餅統統放在兩隻大盤子中,而東台受揚州鹽商文化浸潤久深,對天地的敬畏程度超過任何地方,在祭天——敬月光活動中特別虔誠、較真。首先是水果至少也不能少於六樣,多至八到十樣,那時東台罕見蘋果、葡萄,但卻有人從蘇州捎來佛手、檸檬,其他不外乎柿、梨、桃、石榴、香蕉、雞頭,有的人家湊不全,也有用沙棗、無花果、癩葡萄來替代的。儘管如此,每樣水果四隻,分別用碟的程式不能變。此外還有煮熟的菱角、芋苗籽、帶殼的水煮花生、鹽水毛豆分別裝盆;一支五至七節、藕節、葉芽包括頂芽完整的蓮藕,用漆盤裝盛,葉芽用紅紙條包裹裝扮,中間一節藕貼上紅紙剪的葫蘆(如果用於納吉,藕上會貼上紅紙剪的雙喜),這種藕在我們裡下河一帶被稱之為“花香藕”,因為支節、葉芽完好無損,又是“應景”之物,所以價值不菲。桌子正中擺放的月餅用淺盆(大盤)裝上,舊時東台時尚“宮餅”,由大到小疊上,底部可能是四斤,疊到頂部只有四兩(125克),頂部小宮餅上坐著一隻米粉做的小白兔,這便是人們所說的“玉兔望月”了。除了香燭紙馬,少不了插瓶花果,一般為紅月季、秋海棠,供桌前還有兩隻紙紮的月光燈,長方形,內點拜燭,三面分別浮水印“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圖案,供桌後部“月光娘娘”像前,獻上祭紅蓋碗新茶三盅,泥塑的“小擺設”串插其間,據《清嘉錄》記載,“小擺設”多為玉石、瓷器,外婆曾經給我兩隻鼎銅錫的小盆,上面惟妙惟肖地安裝著用錫做成的蓮藕、水果,這樣精細的“小擺設”,可惜文革期間把它當成廢銅爛錫賣了。後來沒有泥塑“小擺設”賣了,外婆變著法子用扁豆、白蘿蔔、雞蛋殼給我做小牛、小豬、娃娃,同樣滿足了我們兒時玩耍的性情。敬過月光,焚化了“月光紙”,偷著喝了敬月光娘娘的茶(據說喝了茶聰明),我們便又把春節、元宵節玩過的兔子燈拿出來,點上“拜燭”在院子里拉來拉去,十分開心。看著當空的皓月、大塊大塊宛如瓦片的白雲,朦朦朧朧地聽母親與外婆對話,大概意思是“八月十五月當頭,正月十五雪打燈”,來年都是好兆頭啊!

中秋節,大人小孩期盼過的中秋節,現如今家中敬月光照常舉行,餐桌上的豐盛遠遠超過了當年,而東台中秋習俗,我們的兒孫恐怕很難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

本期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編輯丨小馬

儘管沿海環境具有物質的制約力,而創造性的選擇功能則蘊藏在聰明的東台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當中,這種選擇功能,很大程度受社會、經濟、政治、心理諸方面制約,而一望無際的海域灘塗,不過為這種文化的產生、發展提供歷史的機遇罷了。勤勞勇敢的東台人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以及社會生活實踐中,把握這種機遇,克服重重困難,吸收南國北域中秋習俗文化的精髓,終於形成東台地域獨特的中秋傳統文化。

東台中秋俗稱“八月半”,習俗儀注頗多,它把婚嫁迎娶,祈福納祥,喜慶豐收,闔家團聚雜糅在一塊,很多節慶功能都與春節重合,很難分得那麼清楚,其民風習俗之純正,文化內涵之豐厚萬言難盡。

東台人喜歡選擇中秋時節舉行婚嫁迎娶。中秋時節,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瓜果成熟,稻穀進倉,蝦躍蟹肥,菱鮮藕嫩。人們的精氣神經過漫長苦夏的煎熬,多少有點精疲力竭,此時飽啖大自然的恩賜而使身體得以恢復,從優生優育的角度考量,中秋時節婚配十分相宜,月圓花好,繁衍後代最為利好。歷史上的東台人,古風尚存,一直以節儉著稱於世,納吉迎娶,選擇中秋時節較其他時節少費支出,節約錢鈔。男方只要準備兩隻“圓蹄”(注:豬前腿,每只只有三斤六兩),而不是今天送十幾斤重的豬後腿;其次,就是送兩隻隔年陳的老母鴨,兩支完整的花香藕,“稻香村”四色月餅各一盒;女方“回禮”聽便。中秋時節婚宴菜蔬的採購也較容易。無論魚蝦海鮮還是果品鮮蔬,應有盡有,一概便宜,這也是大家都願意樂見其成的。

中秋佳節親戚之間禮尚往來,孝敬長輩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禮輕情義重,送禮並不鋪張,僅一隻老母鴨、兩盒(2×4)八隻月餅而已。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台城的月餅盒大致為長方形,用黃紙板做成,盒蓋上印有嫦娥奔月的圖案;占比例很大的圓月,依稀若見美麗的月宮,嫦娥懷抱玉兔呈飛天狀。我記得,彩衣街新安碼頭舊址旁的稻香村茶食店,中秋節前山架櫥窗中都會擺滿這樣的紙盒。那時候物質匱乏,幼時的我會把月餅紙盒收藏起來,不時拿出來欣賞,聞一下留在紙盒中的月餅氣息也是好的。在這時節,和尚廟、尼姑庵也會給施主居士們送禮,除了送藏香、棒棒香之外,還有蓋了花戳的“五仁饅頭”、“三辣菜”(芥菜蘿蔔乾之類)、“長生果”(水煮五香新鮮帶殼的花生),也有人家從自家院子裡採摘柿子、石榴送人,送禮純粹表示節日慰問,轉達相互之間的感情,談不上什麼功利目的。

舌尖上的中秋在東台很有考究,冷鍋餅少不了,它曾經是親戚之間相互饋贈的中秋禮物,除此之外,湯圓、粢粑、粘餅、水酵餅都是人們喜歡的節日早點,考究的人家,從五福齋、稻香村買回“五仁饅頭”、“板油涼團”回家權且當中秋早點,劉太生“稻香村”的酒釀餅正是最受小孩子歡迎的時令食品,鬆軟、香甜、可口。

八月為中秋,舊時東台人歡度中秋實為喜慶豐收。中秋節前十天,城裡城外,凡是可以泊船的河邊、橋下、壩樁底下,停滿了進城採買與運送農副產品進城的大小船隻。從廣濟橋到丁公橋,從新橋到下壩、北關橋一帶,外埠的幫船、拖駁運來了廣東香蕉,山東萊陽梨,興化的芋頭,寶應的花香藕;各大“八鮮行”夜以繼日,風雨無阻,組織人力裝缷這些蔬菜水果。鄉村的糟坊,用當年新登場的大麥、豌豆、高粱開作煮新酒,人口眾多的家庭也會蒸一籠屜新稻糯米飯,釀一盆甜蜜蜜的酒糟(酒釀);東鄉村舍裡,家家戶戶用新磨的小麥面做餅,西鄉莊子上,溝頭溝腦采菱挖藕正忙,溝港河汊到處可見拉網取魚的人。“雞頭”也被人們用鐮刀割了下來,裝進籃裡,打算捎到城裡去賣。江南稱“雞頭”為水中“八仙”之一,江南水中八仙:茭白、蓮藕、茨菰、水芹、荸薺、菱角、雞頭(芡實)、蓴菜。它們雖無富貴之氣,卻清淡宜人,雅俗均能接受。雞頭的葉子碧綠,碩大如蓋,表面多尖帶刺凸起,背面紫紅色;雞頭的花外瓣紫紅,越往裡漸漸暈染出霞紅色,花瓣中心的嫩瓣又變成了淺黃,在透著光亮的葉片下,雞頭的花兒極為妖豔。舊時東台城內近郊池塘溝渠隨處可見,人們視雞頭為野生植物,毫不稀罕,而雞頭可是“敬月光”必不可少的供品,整個東台,城裡鄉下,男女老少,全都沉浸在收穫金秋享受生活的愉悅之中。

中秋節下午,台城大街小巷擠滿了人,尤其是茶食店與水果攤。東台人向來不排斥外來的新的物品,上世紀五十年代百貨公司的副食品專櫃推出上海冠生園的廣式月餅,好奇嘗新的心理趨使這些月餅被一搶而空。糖炒栗子與糯米熟藕菱角攤子前面,總是圍著滿滿的人群。孩子們圍著跟著挑著擔子販賣泥塑兔兔兒、花香藕、菱角、蓮蓬、石榴的小販,這些泥塑“小擺設”都是為了中秋節“敬月光”準備的。

東台原本農耕社會,大自然的恩賜、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哺育了世世代代勤勞善良的東台人民,中秋晚宴必然是豐盛的。蔥燒鴨、蟹粉肉圓、韭黃炒蛤子、菱米燒雄雞、油炸藕夾、青萊頭溜蝦餅、燒回酥、百合蓮子羹、扁豆燒芋頭,紅煮鰱魚或清蒸白鰷、涼拌紅海蟄皮、鹽水毛豆、鹽水花生,炒的燒的煎的擺滿整整一桌;不論大家小戶,蔥燒鴨、扁豆燒芋頭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兩樣萊,就像端午節一定有“五紅”,有煮黃魚差不多,時至今日,這些菜肴除了少數依然保留,大多數日趨式微,蔥燒鴨、溜蝦餅、燒回酥只是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中秋節本身就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世世代代生長在海濱的東台人生性豪放喜歡熱鬧,追求美好,無論商店、學校、機關、工廠、作坊,還是街道、庭院,每到中秋便會張燈結綵,佈置陳設,到處都是鮮花。冷不丁忽然走進一條幽靜的小巷,沁人心脾的桂花芳香撲鼻而來,我記得仿來巷子盡頭,西楊家巷、杏林巷、碼頭上、葡萄巷、棋杆巷、蘭香巷、七彎巷一帶,還有京江公所、彭呃橋口都長了桂花,這時節台城無處不飄香。1964年中秋節的晚上,縣文化館在對外門臉西面高處窗臺上,擺放了一盆曇花,在聚光燈照耀下冉冉地展示嬌豔和芳香,時隔半個世紀仍然難忘!

敬月光才是過節的核心所在。祭月祀月,對月亮崇拜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人們的美好追求。據《清嘉錄》記載,北方祭月,有印好的月神供在案頭,儀注慎重繁複,南方祭月僅此香花月餅清茶而已;而東台雖地處蘇中海濱,應該屬南方範疇,但敬月光卻有“月光娘娘”紙像供奉。何為“月光娘娘”?實為木刻彩印在元書紙上懷抱一玉兔的嫦娥,紙坊稱其為“月光紙”。春秋大祭祭祀祖宗,東台人改“祭”為“敬”,稱之謂“敬先”,而中秋節祭月則稱為“敬月光”。敬月光的器皿有講究,最奢侈的莫過於銀盆銀碟,也有用描金鬥彩細瓷盤碟的,小戶人家沒有這麼講究,民窯粗瓷盆碟照樣也擺上桌。北方大多數人家只是把水果、月餅統統放在兩隻大盤子中,而東台受揚州鹽商文化浸潤久深,對天地的敬畏程度超過任何地方,在祭天——敬月光活動中特別虔誠、較真。首先是水果至少也不能少於六樣,多至八到十樣,那時東台罕見蘋果、葡萄,但卻有人從蘇州捎來佛手、檸檬,其他不外乎柿、梨、桃、石榴、香蕉、雞頭,有的人家湊不全,也有用沙棗、無花果、癩葡萄來替代的。儘管如此,每樣水果四隻,分別用碟的程式不能變。此外還有煮熟的菱角、芋苗籽、帶殼的水煮花生、鹽水毛豆分別裝盆;一支五至七節、藕節、葉芽包括頂芽完整的蓮藕,用漆盤裝盛,葉芽用紅紙條包裹裝扮,中間一節藕貼上紅紙剪的葫蘆(如果用於納吉,藕上會貼上紅紙剪的雙喜),這種藕在我們裡下河一帶被稱之為“花香藕”,因為支節、葉芽完好無損,又是“應景”之物,所以價值不菲。桌子正中擺放的月餅用淺盆(大盤)裝上,舊時東台時尚“宮餅”,由大到小疊上,底部可能是四斤,疊到頂部只有四兩(125克),頂部小宮餅上坐著一隻米粉做的小白兔,這便是人們所說的“玉兔望月”了。除了香燭紙馬,少不了插瓶花果,一般為紅月季、秋海棠,供桌前還有兩隻紙紮的月光燈,長方形,內點拜燭,三面分別浮水印“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圖案,供桌後部“月光娘娘”像前,獻上祭紅蓋碗新茶三盅,泥塑的“小擺設”串插其間,據《清嘉錄》記載,“小擺設”多為玉石、瓷器,外婆曾經給我兩隻鼎銅錫的小盆,上面惟妙惟肖地安裝著用錫做成的蓮藕、水果,這樣精細的“小擺設”,可惜文革期間把它當成廢銅爛錫賣了。後來沒有泥塑“小擺設”賣了,外婆變著法子用扁豆、白蘿蔔、雞蛋殼給我做小牛、小豬、娃娃,同樣滿足了我們兒時玩耍的性情。敬過月光,焚化了“月光紙”,偷著喝了敬月光娘娘的茶(據說喝了茶聰明),我們便又把春節、元宵節玩過的兔子燈拿出來,點上“拜燭”在院子里拉來拉去,十分開心。看著當空的皓月、大塊大塊宛如瓦片的白雲,朦朦朧朧地聽母親與外婆對話,大概意思是“八月十五月當頭,正月十五雪打燈”,來年都是好兆頭啊!

中秋節,大人小孩期盼過的中秋節,現如今家中敬月光照常舉行,餐桌上的豐盛遠遠超過了當年,而東台中秋習俗,我們的兒孫恐怕很難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

本期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編輯丨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