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視新聞頻道將推出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還看今朝·上海——奮楫者先》

陸家嘴夜景

喜迎十九大,今朝看中國。10月1日上午10點至12點,央視新聞頻道將推出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還看今朝·上海——奮楫者先》。節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主線,以直播的方式,生動展現上海五年來的變化、成就和百姓的精氣神。

從普通人的點滴生活中,看上海的巨大變化;在日新月異的日子裡,看上海人追逐夢想的不悔執著;在砥礪奮進的五年裡,看震撼人心的上海成就。

東方衛視、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屆時將並機直播,本市公車、地鐵移動電視及樓宇電視都將進行轉播。此外,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將在當晚黃金時段重播。

看五年中砥礪奮進的努力

為上海的五年發展畫像

洋山港

在近110分鐘的特別節目中,9路衛星直播系統同時上星,12路衛星信號即時線上,200人直播團隊全力配合,全景呈現上海五年來的新變化。央視將動用大型直升機,一路記者在直升機上直播,帶觀眾從身處300米的高空俯瞰上海,並沿黃浦江溯江而上,一路飛越陸家嘴、外灘、豫園、張江、上海自貿區、洋山港;地面上,

各個機位將沿著黃浦江岸線接力配合;黃浦江上,記者將在遊船上進行直播。45分鐘的大型直播接力,通過“天地對接”、“天江對接”的極致視角,“海陸空”全景帶您看上海五年新變化。

節目集合了央視、SMG多位名嘴主播,如潘濤、袁鳴、葉蓉、雷小雪、陳辰、於飛等,都將在上海新地標集體亮相。主播們將以沉浸式、體驗式的報導,帶觀眾遊覽濱江新岸線、剛剛落成的郊野公園,

帶觀眾探秘C919大飛機的量產車間,帶觀眾見證全球最大無人碼頭上正在調試的振華重工一批出口國外的機械揚帆出海。節目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角度和表達方式,曬成就,說幸福,看五年中砥礪奮進的努力,為上海的五年發展畫像。

普通百姓唱主角

煙火氣中看獲得感

活力四射的上海

地鐵2號線張江高科站,每天早上8點到9點,12000多人會準時地從地下湧上來,奔赴張江園區的各個公司。張江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矽谷和藥穀。源自這裡36萬的從業者。“我叫王驥,男,31歲,西安交大研究生畢業,在上海張江的通用電氣中國研發中心工作。對,我就是你們經常說的張江男。”節目中,“張江男”王驥這樣介紹自己:“網路上是這樣定義我們的:理工科背景,深居簡出,工作勤奮,拙於表達。薪水很高,但沒有時間花。髮型主要分兩種,’梳了‘和’沒梳‘。穿著標配是:粗黑框的眼鏡、裝筆記型電腦的黑色雙肩包、胸口的一支圓珠筆、永不離身的門禁卡。我們不是只會和電腦打交道的機器人。我們不僅能讀清華出版社的《程式設計》,也會去看沈從文的《邊城》。每天,在張江,有三十萬和我一樣的年輕人,按著Ctrl、Alt和Delete,重啟著電腦。但我們知道,人的一生是無法重啟的。用我們掌握的知識,用科學,為別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節目中,《上海有我》《上海24小時》等板塊,通過獨特的故事角度,聚焦在上海的普通人:有最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張江男”,有“新上海人”,有老外,有科學家,有公務員,有大國工匠。節目通過他們第一視角的講述,將上海五年的變化發展中老百姓的精氣神、生活狀態和幸福感,一一在節目中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廣大百姓的奮鬥點滴,集聚在一起也描繪出一幅這個時代的“清明上河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視覺呈現上,節目還運用了全新的實景AR技術,把記者出鏡與特效無縫結合,一鏡到底加虛擬特效,兩三分鐘讓觀眾瞭解一個不一樣的上海。微觀資料折射大理念,從意外中看情理之中的新氣象,生動體現五年發展亮點。

節目主創表示,“上海是有溫度和力度的城市。《還看今朝·上海》中,有安居的老人,有樂業的年輕人,也有更大格局的國家使命。如何用更好的視覺語言和語態來呈現主題,也是節目努力探索的重要方面。”

深居簡出,工作勤奮,拙於表達。薪水很高,但沒有時間花。髮型主要分兩種,’梳了‘和’沒梳‘。穿著標配是:粗黑框的眼鏡、裝筆記型電腦的黑色雙肩包、胸口的一支圓珠筆、永不離身的門禁卡。我們不是只會和電腦打交道的機器人。我們不僅能讀清華出版社的《程式設計》,也會去看沈從文的《邊城》。每天,在張江,有三十萬和我一樣的年輕人,按著Ctrl、Alt和Delete,重啟著電腦。但我們知道,人的一生是無法重啟的。用我們掌握的知識,用科學,為別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節目中,《上海有我》《上海24小時》等板塊,通過獨特的故事角度,聚焦在上海的普通人:有最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張江男”,有“新上海人”,有老外,有科學家,有公務員,有大國工匠。節目通過他們第一視角的講述,將上海五年的變化發展中老百姓的精氣神、生活狀態和幸福感,一一在節目中原汁原味地呈現。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廣大百姓的奮鬥點滴,集聚在一起也描繪出一幅這個時代的“清明上河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視覺呈現上,節目還運用了全新的實景AR技術,把記者出鏡與特效無縫結合,一鏡到底加虛擬特效,兩三分鐘讓觀眾瞭解一個不一樣的上海。微觀資料折射大理念,從意外中看情理之中的新氣象,生動體現五年發展亮點。

節目主創表示,“上海是有溫度和力度的城市。《還看今朝·上海》中,有安居的老人,有樂業的年輕人,也有更大格局的國家使命。如何用更好的視覺語言和語態來呈現主題,也是節目努力探索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