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出門遛彎看到柳樹,寶寶脫口而出萬條垂下綠絲絛

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唐詩,幾乎是每個寶寶文學啟蒙的首選。

我家的娃也不例外,我出了月子,就開始有意給他灌輸唐詩。買了張唐詩有聲掛圖,

沒事就放給他聽。後來發現竟還是哄娃利器,只要他哭鬧時,打開讓他聽,大部分時候立刻就安靜下來了。

有朋友來玩時會問,這麼小就聽唐詩啊,能聽懂嗎?那當然是聽不懂的,我也沒指望他聽懂,但是要相信,磨耳朵是很有用的,美妙的韻律一定會在他心裡留下印象。

到娃會說長句子的時候,我發現掛圖上的九首唐詩,只要我起個頭,他就能順著背完,根本不用刻意去教他背,

小時候聽過的,都在他腦子裡存著呢。

娃2歲多了,理解能力增強,在學唐詩上,我也調整了方法,不再是單純的聽,而是結合當時當下的物和事,在聊天中就把一首詩學會了,這樣學的好處是容易理解,容易記住,並且還能學以致用。

比如他吃飯時把飯粒掉在了地上,我就跟他說糧食怎麼來的,不愛惜糧食,在老家種糧食的外婆會哭的,外婆種糧食很辛苦的,然後把憫農這首詩說出來。

後來他再把飯粒掉出來時自己就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愛惜糧食,外婆要哭的。

過年時我抱他站在陽臺的櫃子上看遠處的煙花,告訴他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叫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早上聽到外面鳥兒叫,我給他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最近柳樹發芽,帶他出去玩時就讓他看柳樹,順便教了詠柳。然後看到柳樹他會突然冒出一句萬條垂下綠絲絛。

總之呢,教孩子學唐詩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能背下來,所以不要強迫孩子去死記硬背,那樣很快孩子就會不願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