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秋月更圓

今秋月更圓,今夜月更明。

惟獨中秋節,可以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

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一種特別的期許。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準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所以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只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正所謂的:“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

媽媽做的月餅外形看起來,樣子有很多,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瓜子,核桃,芝麻,紅糖等調好的餡。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特別的木刻的模子所刻畫出來的圖案,新鮮出爐的月餅,酥軟可口,外焦裡嫩,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每個人都情有獨鍾。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好幾個兒,如果偶爾回不了家的情況下,總會收到母親千里迢迢快遞過來的充滿家鄉味道的,帶著母親體溫的純手工月餅,
覺得好香、好甜,難怪人們說:“媽在哪,家就在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舌尖上的中國》調動了多少人的胃口,激起了多少人的味蕾,也凝聚了多少中國人的心結。從自家的餐桌就能看到家鄉的人們的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家鄉的人們過上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全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新氣象。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家鄉的人們過上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全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新氣象。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