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很中國|中秋佳節,月餅傳承那份團圓的情懷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中秋月

團圓月

圓者,滿也。

又是一年「中秋」如約而至,這是綿延千年的約定,

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請。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中秋節最惹人情懷,最能淨化人們的情感。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兒時,看著天上的圓月,心卻飄到更遠的地方。我們渴望長大,渴望去看看外面的月亮是什麼樣。

長大以後,我們走過人山人海,也跨過山河大海,才發現外面的月亮總沒有家鄉的美。臨近中秋,才想起:中秋節和誰過?要不要回家?

難怪,古人總是對月傷懷。李白曾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也有感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任時光流走,任你身處天涯海角,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依舊不變。

中秋節

月餅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作為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大概就是中國月餅的「始祖」。

沿傳至唐朝,便有了「月餅」的說法、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洛中見聞》有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到了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隨之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再到後來,月餅逐漸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西湖遊覽志》中有:“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也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發展至明清時期,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

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沿襲到現代,中秋吃月餅依然成為一種節日儀式,同時,月餅也成了中秋節表達心意和祝福的最佳禮品。

月餅承載了萬千中華兒女的思鄉情懷,寄託了中國人的家庭情節。發展至今,月餅品種越來越多樣化,風味也因地而異。其中,尤以「中國四大月餅體系」為我國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這裡為大家科普下,咱們「中國四大月餅體系」分為:廣式、京式、滇式、蘇式四種,每一種也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廣式月餅 · 流傳最廣

它是廣東省漢族特色名點之一,雖然起源于廣州,但已流行於全國各地,成為目前流傳最廣的一類月餅。

廣式月餅的優點在於選料和製作技藝十分精巧,特點在於皮薄、餡大,吃起來口感鬆軟、細滑、造型美觀,表面光澤突出。

傳統的廣式月餅按餡料不同可分為果仁型、肉禽型、椰蓉型、蓉沙型等,20世界90年代後又開發了水果型、果醬型、蔬菜型等,口味眾多,總有一款你會喜歡。

京式月餅 · 宮廷遺風

起源於我國京津及周邊地區,是北方地區月餅類食品的代表,花樣眾多。它是清代滿族人及宮廷加以改良的月餅,所以也可稱之為滿式月餅。

京式月餅口味清甜,口感脆松,以餡的特殊風味為主,給你地道的北方味兒。最大的特色則是宮廷風格,做工考究,製作程式之複雜居中國四大月餅體系之首,選料程式也相當複雜。

滇式月餅 · 火腿飄香

此類月餅又稱雲腿月餅,用雲南特產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豬油、白糖等作為餡心,用昆明呈貢的紫麥麵粉為皮料烘烤而成。

其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外有一層硬殼,油潤豔麗,千層酥皮裹著餡心。這種月餅既有香味撲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帶鹹的誘人蜜汁,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如今的雲腿月餅,除了延續傳統的做法外也有一些創新,比如將鮮花融入餡料之中,一口咬下去,酥香可口,唇齒留香,有的還會在餡料裡面加入蛋黃。不管加入什麼餡料,雲腿月餅的傳統味道依舊不變,只不過有了更多的風味。

蘇式月餅 · 精緻小巧

起源于上海、江浙以及周邊地區,作為我國漢族中秋節的傳統食品,受到江南地區人民的喜愛。

蘇式月餅小巧精緻、皮層酥鬆,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讓你吃出江南人獨有的溫柔體貼。它的特點是“酥”,餡被壓得緊緊的,用牙輕輕一咬就酥散了。

如今,鮮肉月餅可以說是近幾年月餅家族中的新寵,成為了蘇式月餅中的佼佼者。蘇式月餅製作技藝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秋賦

中國賦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文化對華人影響巨大,“團圓、幸福、甜美、統一、和諧”早已成為中秋文化的內涵和主旨,而月餅作為中秋節的重要象徵,就是這一文化內涵和主旨的載體,同時也折射出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

愛美味,是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本能追求。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似乎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跟美食相關聯著。

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為討一個好彩頭;春節吃餃子,迎接新春的來臨;元宵吃湯圓,全家團團圓圓…….中秋節吃月餅也是如此,這一系列的飲食文化和食俗已經深入人心,你吃的不僅僅是那份味道,還有千年流傳下來的真摯情懷。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每次都萬分期待切月餅的時刻。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尤其喜愛月餅裡的蛋黃,而爸媽在分切的時候,也會心照不宣地把蛋黃最多的那一塊留給我。

今天是中秋佳節,即使不能回家,也請打一個電話、聊幾句家常話,將你的心意傳達給山水遠隔的家人,聊慰彼此的牽掛。

其中,尤以「中國四大月餅體系」為我國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這裡為大家科普下,咱們「中國四大月餅體系」分為:廣式、京式、滇式、蘇式四種,每一種也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廣式月餅 · 流傳最廣

它是廣東省漢族特色名點之一,雖然起源于廣州,但已流行於全國各地,成為目前流傳最廣的一類月餅。

廣式月餅的優點在於選料和製作技藝十分精巧,特點在於皮薄、餡大,吃起來口感鬆軟、細滑、造型美觀,表面光澤突出。

傳統的廣式月餅按餡料不同可分為果仁型、肉禽型、椰蓉型、蓉沙型等,20世界90年代後又開發了水果型、果醬型、蔬菜型等,口味眾多,總有一款你會喜歡。

京式月餅 · 宮廷遺風

起源於我國京津及周邊地區,是北方地區月餅類食品的代表,花樣眾多。它是清代滿族人及宮廷加以改良的月餅,所以也可稱之為滿式月餅。

京式月餅口味清甜,口感脆松,以餡的特殊風味為主,給你地道的北方味兒。最大的特色則是宮廷風格,做工考究,製作程式之複雜居中國四大月餅體系之首,選料程式也相當複雜。

滇式月餅 · 火腿飄香

此類月餅又稱雲腿月餅,用雲南特產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豬油、白糖等作為餡心,用昆明呈貢的紫麥麵粉為皮料烘烤而成。

其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外有一層硬殼,油潤豔麗,千層酥皮裹著餡心。這種月餅既有香味撲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帶鹹的誘人蜜汁,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如今的雲腿月餅,除了延續傳統的做法外也有一些創新,比如將鮮花融入餡料之中,一口咬下去,酥香可口,唇齒留香,有的還會在餡料裡面加入蛋黃。不管加入什麼餡料,雲腿月餅的傳統味道依舊不變,只不過有了更多的風味。

蘇式月餅 · 精緻小巧

起源于上海、江浙以及周邊地區,作為我國漢族中秋節的傳統食品,受到江南地區人民的喜愛。

蘇式月餅小巧精緻、皮層酥鬆,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讓你吃出江南人獨有的溫柔體貼。它的特點是“酥”,餡被壓得緊緊的,用牙輕輕一咬就酥散了。

如今,鮮肉月餅可以說是近幾年月餅家族中的新寵,成為了蘇式月餅中的佼佼者。蘇式月餅製作技藝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秋賦

中國賦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文化對華人影響巨大,“團圓、幸福、甜美、統一、和諧”早已成為中秋文化的內涵和主旨,而月餅作為中秋節的重要象徵,就是這一文化內涵和主旨的載體,同時也折射出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

愛美味,是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本能追求。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似乎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跟美食相關聯著。

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為討一個好彩頭;春節吃餃子,迎接新春的來臨;元宵吃湯圓,全家團團圓圓…….中秋節吃月餅也是如此,這一系列的飲食文化和食俗已經深入人心,你吃的不僅僅是那份味道,還有千年流傳下來的真摯情懷。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每次都萬分期待切月餅的時刻。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尤其喜愛月餅裡的蛋黃,而爸媽在分切的時候,也會心照不宣地把蛋黃最多的那一塊留給我。

今天是中秋佳節,即使不能回家,也請打一個電話、聊幾句家常話,將你的心意傳達給山水遠隔的家人,聊慰彼此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