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庸《射雕英雄傳》中的“射雕大俠”郭靖,歷史上原型是否存在?

金庸筆下的《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自幼資質愚鈍,但心地善良,多次機緣巧合地為鐵木真稱霸蒙古立下了功勞。後來,他幸遇武林高人,練就了一身蓋世武功。而他與丐幫幫主黃蓉的愛情故事,

更是少男少女們心中神仙眷屬的典範。當然,最讓人感懷的還是他作為襄陽城守將時多次擊退蒙元大軍,誓死報國,最終在城破之時與其妻黃蓉、其子郭破虜俱死國難的事蹟。英雄扼腕的結局,在所有讀者心中塑造了一位鮮活而不朽的“射雕大俠”形象。

小說《射雕英雄傳》為讀者塑造了一位憨厚、木訥、真誠、善良,武功超群、重情重義的大英雄郭靖,而後的小說《神雕俠侶》則從側面刻畫了中年郭靖正氣凜然的抗元英雄形象。

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也為讀者描述了宋末元初軍民抗元的一幕慘烈畫面。

面對書中這樣一位慷慨凜然、大仁大義的抗元名將,襄陽城的守城軍官,有些讀者不禁產生究根溯源的猜想:"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麼一個郭大俠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宋史"忠義傳四"郭靖》中,真的就有這麼一位郭靖,但他既不是大俠,也不是抗元英雄,而是一位普通的抗金百姓。

《宋史》中記載,真實的郭靖,是南宋時四川嘉陵江地區的一位元土豪巡檢,也就是地方武裝的護衛隊首領。南宋開禧二年(1206),四川的宣撫副使吳曦叛變降金,當地的百姓不願一同歸服的,便扶老攜幼順著嘉陵江而下投奔南宋朝廷。但吳曦卻派出軍隊驅趕四散的百姓,讓他們回去。郭靖也在被驅趕的人群中。當人群走到白關時,

郭靖告訴自己的弟弟:"我們世代是宋朝的子民。自從金兵入侵,我們兄弟不能以死報國,反而入關避難。今日我們被吳曦驅逐降金,我不忍捨棄漢人的衣冠。我願死在此地,做趙氏王朝的鬼。"於是,郭靖與其妻子兒女一同投江而死。

真實的郭靖比起小說中同名的英雄,

可謂平凡之極。他沒有蓋世的武功,也沒有顯赫的頭銜,只是一個無名的百姓。他死的時候蒙古還沒有開始侵宋,至於與他浪漫一生的黃蓉,更是子虛烏有的人物。不同的時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遭遇,乍看起來,兩個郭靖幾乎毫無聯繫。

其實,如果說真實的郭靖給予了小說人物性格的素材,那麼在郭靖守襄陽的故事中,金庸先生更是有無數的題材可以借鑒和臨摹。宋元交替的那一場歷史變革中,宋朝軍民英勇抗擊元軍的感人故事數不勝數。在真實的襄陽保衛戰中,南宋民兵部將張順、張貴,智勇雙全,臨危不懼,戰前對部下豪言:"此行有死而已,你們有所顧慮的趕快退出,不要壞我大事!"他們臨陣勇抗敵鋒,最後為國捐軀。如此事蹟,在那一時刻又何止這兩人呢?可以說,襄陽保衛戰中的無數英雄故事,也同樣是金庸筆下郭靖的原型。

其實,如果說真實的郭靖給予了小說人物性格的素材,那麼在郭靖守襄陽的故事中,金庸先生更是有無數的題材可以借鑒和臨摹。宋元交替的那一場歷史變革中,宋朝軍民英勇抗擊元軍的感人故事數不勝數。在真實的襄陽保衛戰中,南宋民兵部將張順、張貴,智勇雙全,臨危不懼,戰前對部下豪言:"此行有死而已,你們有所顧慮的趕快退出,不要壞我大事!"他們臨陣勇抗敵鋒,最後為國捐軀。如此事蹟,在那一時刻又何止這兩人呢?可以說,襄陽保衛戰中的無數英雄故事,也同樣是金庸筆下郭靖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