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主品牌把錢花在了看不見的地方其實不是“傻”

買車或者做車型對比,不應該只看重表面的資料與參數配置,而是要真正瞭解那些產品之中,並不容易看見的地方。比如,底盤、懸架、隔音棉等等。

那麼,普通消費者該如何瞭解呢?媒體熱衷的“拆車”就是個很好的展示方式。拆車的方式很容易看到車型之間的差異、產品設計與做工的“厚道”程度。一直都有關注市場各個車型的拆車的資訊,最近,關注到江淮前不久和某權威機構合作對瑞風S7進行了拆解,經過深入的研究接觸發現,

這一拆暴露了瑞風S7那些藏得很深的內在優勢。

底盤部分如何拼厚道?

衡量底盤整體的一個直觀標準,就是看底盤的規整情況,通常豪華品牌在護板方面都做的非常好,但很多低端轎車,甚至需要越野的SUV車型,在護板配置方面都不夠用心,底盤防護都不完善。

瑞風S7則是向豪華品牌看齊,非常注重底盤平整化,為此在發動機艙下面使用了一大塊的塑膠護板進行覆蓋,

除了起到保護作用之外,還能在行駛過程中減少底盤亂流的產生,而且對於減少底盤噪音的產生以及提高行駛穩定性都有很好的幫助。

瑞風S7全框式副車架

而瑞風S7護板下發隱約可見的全框式副車架的設計,其實 也很有學問:全框式前副車架看似與車身結構安全毫無關係,

但實際上全框式副車架尺寸較大,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越能起到更好的防護作用,並且對底盤強度和抗扭性也會有所幫助。因為成本等問題,美系車大多使用該結構,德系、韓系和部分日系車並不常用。

瑞風S7雙活塞卡鉗

在性能車改裝領域,經常能夠聽到“雙活塞卡鉗”的詞彙,它是性能車的標籤之一。而瑞風S7也裝配了能更快釋放制動力的雙活塞卡鉗,大大提升了刹車性能。

瑞風S7下控制臂

此外,瑞風S7採用了雙層鋼板前下控制臂,相比很多車型的單層設計,這種設計使得瑞風S7在懸架方面扎實性更強,

也更給操控和舒適性打下基礎。

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低。吉利博越同樣也配備了發動機護板,雖然兩車的發動機護板都是樹脂材質,但防護面積略有不同,瑞風S7的發動機護板面積略大。

而且博越沒有採用真正意義上的全框式前副車架,只是在元寶梁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延伸,用金屬部件拼出了一個全框式的結構,相較於瑞風S7真正意義上的全框式副車架遜色了不少。

通過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瑞風S7在前防撞梁下方設置了一根非金屬材質的防護杠,搭配前保險杠內部的泡沫緩衝結構,就形成了“行人腿部防護結構”,該結構在遇到與行人發生碰撞時,首先會觸碰到成年行人腿部靠下的位置,將行人鏟起後落在強風擋或者引擎蓋上,避免“二次傷害”的風險。

這個很人性化的安全設計,之前只在注重安全的高端車型中才會出現,出現在10萬元左右的國產車型中比較難見,江淮安全細節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

另外,還有一個容易忽視的安全細節:車頂加強筋。江淮瑞風S7在車頂防護方面用料十足,除去標準天窗的框架之外,瑞風S7還在後方車頂設置了三道加強筋以及一條橫向加強結構,不單單是頂部,天窗組件本身的強度也有所提升。不要小看這些“加強筋”,在重大事故中往往起到救命的作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博越雖然也配備了“行人腿部防護結構”,但該結構明顯屬於後補設計:在原防護杠鐵基礎上進行增加,防護杠兩側分別用點焊方式連接行人腿部防護梁安裝支架,並且沒有采有非金屬材質。

另外,因為兩款車天窗結構不同,採用全景天窗設計的吉利博越也配備了加強筋,雖然不如瑞風S7那麼多,但也算比較厚道的了。畢竟以高價格、高品質、高安全示人的大眾速騰和奧迪A3,其頂部一根加強筋都沒有。。。。。。

關於“棉”的那些事兒

S7車門吸音棉

通常注重舒適性的車型,都會大量在車內“安插”吸音棉,以提升車內靜謐性和舒適感。江淮瑞風S7不但在車門內、ABC柱等內飾板元件中都配備了,而且還採用了原生材料白色吸音棉,在滿足隔音降噪的條件下還充分考慮了安全性。

尤為難得的是,瑞風S7採用了海綿地板填充層,要知道國內市場地板填充層,目前都以再生棉為主,上至賓士等豪華品牌,中至大眾這些“金字招牌”概莫例外。原因無它,皆是成本所致。

如果說瑞風S7車內用到環保材料是為了用戶身體健康方面考慮,那車外翼子板內襯居然也都採用的是原生材料吸音襯棉,那真算的上是不計成本的“業界良心”了。

反觀博越,前後門內飾板貼合原生棉材質隔音棉,隔音棉貼合在內飾板內側,前門隔音面積約占門板面積的60%;後門隔音面積約占門板面積的80%,但是地板隔音方面吉利博越採用了較低成本的再生棉,且異味較大,影響了車內的空氣品質,誰高誰低,自見分曉。

眾所周知,車輛終端售價走低將成為趨勢,“壓縮成本”已經成為所有車企提高利潤的重要手段。從這點來看,瑞風S7似乎有些太“傻”了,都把錢花在了看不見的地方。而實際上,是騾子是馬溜過就知道,長期看來,瑞風S7這種“憨厚”扎實用料的行為,也必定會給他帶來好的口碑。

相信隨著消費升級與消費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會更看重這些優勢,進而成為選擇的一大標準,瑞風S7的厚道不會被掩埋。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未來的車主們也是一樣,他們會把這些優勢帶來的明顯益處,口口相傳,最終形成瑞風S7乃至江淮的有口皆碑。當下,每個自主品牌特別需要瑞風S7的這種“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品牌真正崛起,讓品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只是在元寶梁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延伸,用金屬部件拼出了一個全框式的結構,相較於瑞風S7真正意義上的全框式副車架遜色了不少。

通過照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瑞風S7在前防撞梁下方設置了一根非金屬材質的防護杠,搭配前保險杠內部的泡沫緩衝結構,就形成了“行人腿部防護結構”,該結構在遇到與行人發生碰撞時,首先會觸碰到成年行人腿部靠下的位置,將行人鏟起後落在強風擋或者引擎蓋上,避免“二次傷害”的風險。

這個很人性化的安全設計,之前只在注重安全的高端車型中才會出現,出現在10萬元左右的國產車型中比較難見,江淮安全細節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

另外,還有一個容易忽視的安全細節:車頂加強筋。江淮瑞風S7在車頂防護方面用料十足,除去標準天窗的框架之外,瑞風S7還在後方車頂設置了三道加強筋以及一條橫向加強結構,不單單是頂部,天窗組件本身的強度也有所提升。不要小看這些“加強筋”,在重大事故中往往起到救命的作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博越雖然也配備了“行人腿部防護結構”,但該結構明顯屬於後補設計:在原防護杠鐵基礎上進行增加,防護杠兩側分別用點焊方式連接行人腿部防護梁安裝支架,並且沒有采有非金屬材質。

另外,因為兩款車天窗結構不同,採用全景天窗設計的吉利博越也配備了加強筋,雖然不如瑞風S7那麼多,但也算比較厚道的了。畢竟以高價格、高品質、高安全示人的大眾速騰和奧迪A3,其頂部一根加強筋都沒有。。。。。。

關於“棉”的那些事兒

S7車門吸音棉

通常注重舒適性的車型,都會大量在車內“安插”吸音棉,以提升車內靜謐性和舒適感。江淮瑞風S7不但在車門內、ABC柱等內飾板元件中都配備了,而且還採用了原生材料白色吸音棉,在滿足隔音降噪的條件下還充分考慮了安全性。

尤為難得的是,瑞風S7採用了海綿地板填充層,要知道國內市場地板填充層,目前都以再生棉為主,上至賓士等豪華品牌,中至大眾這些“金字招牌”概莫例外。原因無它,皆是成本所致。

如果說瑞風S7車內用到環保材料是為了用戶身體健康方面考慮,那車外翼子板內襯居然也都採用的是原生材料吸音襯棉,那真算的上是不計成本的“業界良心”了。

反觀博越,前後門內飾板貼合原生棉材質隔音棉,隔音棉貼合在內飾板內側,前門隔音面積約占門板面積的60%;後門隔音面積約占門板面積的80%,但是地板隔音方面吉利博越採用了較低成本的再生棉,且異味較大,影響了車內的空氣品質,誰高誰低,自見分曉。

眾所周知,車輛終端售價走低將成為趨勢,“壓縮成本”已經成為所有車企提高利潤的重要手段。從這點來看,瑞風S7似乎有些太“傻”了,都把錢花在了看不見的地方。而實際上,是騾子是馬溜過就知道,長期看來,瑞風S7這種“憨厚”扎實用料的行為,也必定會給他帶來好的口碑。

相信隨著消費升級與消費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會更看重這些優勢,進而成為選擇的一大標準,瑞風S7的厚道不會被掩埋。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未來的車主們也是一樣,他們會把這些優勢帶來的明顯益處,口口相傳,最終形成瑞風S7乃至江淮的有口皆碑。當下,每個自主品牌特別需要瑞風S7的這種“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品牌真正崛起,讓品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