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董卓權傾朝野,文武百官抱頭大哭,曹操為何卻放聲大笑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魯迅先生對曹操曾有這樣的評價: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對曹操而言,這個評價很中肯。曹操曾經是東漢末年叱吒風雲的人物,

但是當他剛出道的時候,有很多人根本不看好他,甚至看不起他。特別是跟大將軍何進身後密謀誅殺宦官之時,儘管曹操的建議很有建設性且具有可操作性還是十分正確的,卻受到何進的叱責:“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儘管受到如此對待,他還是一如既往、忠心耿耿地為何進出主意、辦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最終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一同殆盡,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上,
東漢進入董卓亂國時期。

在董卓專權之初,曹操借機靠近董卓,憑著聰明伶俐、甜言蜜語,頗得董卓信賴。曹操雖身在董卓身邊,卻心在王允身上。不然一個年輕的中下級軍官,並被董卓信賴有加的人又怎麼會突然出現在王司徒那麼高規格的私宴上,還表現出不合身份的舉動,實在是超出常人範疇。

原著是這樣描寫曹操當時說的三句話,兩句是在宴席上當場說的,另一句是對王允兩人私下說,即“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

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前兩句簡單又明理的話,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一下子就讓曹操博得在座公卿注意和認可;第三句慷慨激昂又具有可操作性,頓時得到王允的認同,刺殺董卓的方案一下子就通過。

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曹操職位低卻智商高。在王允的私人宴席上,曹操的職位最低,只是一個驍騎校尉,相對公卿,天囊之別。在眾官束手無策而痛哭,悲傷之中,

獨曹操胸有成竹而大笑,笑著出人意料,笑得很輕視。其實在赴宴之前,曹操早已想好對付董卓的計策,足見其智商之高。

接著,曹操年紀小卻心機重。在場人中,唯曹操年輕人,剛進官場不久,是官場的新手。其他人都是浸染官場數十年的老司機。然而一碰到董卓這種不守政治規矩,

不理遊戲規則,不按常理出牌的軍閥,那些官場老司機個個徒呼奈何,只能用哭來表示自己的無能。曹操卻不一樣,沒有參和附和公卿的意見,而是以笑來襯哭,一下子引起眾人的注意和關注,瞬間樹立起自己的形象,頓時成為智勇雙全的能人。

然後,曹操動作輕浮卻言語穩重。全場就屬曹操職別低,而曹操卻敢如此造次,在滿席上司面前卻撫掌大笑,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有如登徒浪子之形,動作輕浮。但講出的話,卻十分穩重,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而發:哭是哭不死董卓。

最後,曹操表面低沉卻內心慷慨。曹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宴席上也未見有什麼過激的言語,但在對付董卓這件大是大非的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說出話獻出計擲地有聲,慷慨激昂,視死如歸,一個忠君愛國,一腔熱血救國的國之典範一刹那就躍然紙上,絲毫不遜色于與董卓拔刀相向,憤而離京的袁紹。

曹操在王允宴席上的表現,特別是慷慨激昂又振奮人心的話語,視死如歸又浩然正氣的氣節,順其自然被公卿所接受,自然而然被忠漢者納為我輩中人。曹操不管行刺成敗不論,就已在滿朝文武中贏得了尊重與威望,賺得了名聲,一時形象大逆轉,從贅閹遺醜成為國家英雄。

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有如登徒浪子之形,動作輕浮。但講出的話,卻十分穩重,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而發:哭是哭不死董卓。

最後,曹操表面低沉卻內心慷慨。曹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宴席上也未見有什麼過激的言語,但在對付董卓這件大是大非的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說出話獻出計擲地有聲,慷慨激昂,視死如歸,一個忠君愛國,一腔熱血救國的國之典範一刹那就躍然紙上,絲毫不遜色于與董卓拔刀相向,憤而離京的袁紹。

曹操在王允宴席上的表現,特別是慷慨激昂又振奮人心的話語,視死如歸又浩然正氣的氣節,順其自然被公卿所接受,自然而然被忠漢者納為我輩中人。曹操不管行刺成敗不論,就已在滿朝文武中贏得了尊重與威望,賺得了名聲,一時形象大逆轉,從贅閹遺醜成為國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