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前你過的可能是個“假中秋”,這些習俗知道多少?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今天是中秋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小布祝願大家人月兩團圓!同時準備了不少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馬上告訴你~

中秋由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就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習俗

賞 月

民間的中秋賞月活動約始于魏晉時期,盛于唐宋。明清之後,每逢中秋,人們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直到皓月當空。今天,

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

吃月餅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到了明代,月餅才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按照傳統風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

每人一份。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

觀 潮

中秋觀潮的風俗漢代就已經存在,在宋代時更加盛行。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曾經寫道:“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

夜潮留向月中看。”觀潮是除賞月之外的另一中秋盛事。

賞桂花,飲桂花酒

我國食用桂花的歷史十分久遠,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北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賞桂花,在陣陣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傳統風俗。

燃 燈

在南宋時,人們就有以“燃燈”助月色的風俗。湖廣一帶習慣用瓦片疊於塔上燃燈,稱為“瓦子燈”;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而在廣東、香港等地,則有“樹中秋”的活動,製成不同形狀的燈豎起于高杆上,有些人也會放天燈,或手提花燈在月下玩賞。

玩兔兒爺

兔兒爺最早原本是人們祭月的物件,由泥製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們祭拜。而從清代開始,它逐漸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在民間藝人的手中,兔兒爺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為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拜 月

在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風俗傳統。如在廣東潮汕各地,每到中秋夜,婦女們就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祭拜;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也會準備食物,燃香拜月,然後一家人圍桌賞月用餐;而廣西西部壯族則會在中秋前後設供桌“祭月請神”。

舞火龍

舞火龍是農曆八月十五的民間習俗,代表地是香港。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凶,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

聽香、偷菜

在臺灣,中秋節有“聽香”、“偷菜”的習俗。“聽香”指中秋夜婦女們會在深夜點香默禱,表明要問的事情,然後拈香出門,聽到有人說話,就擲杯請示神明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重新蔔問聽香,一直等到解所問之事。“偷菜”指少女們可以在中秋夜到別人家的菜園偷菜,如果沒有被發現,就表示她馬上就會遇到如意郎君了。

中秋養生

溫差漸大防感冒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這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適度散步、打球、做操、練拳、習劍,這樣可提高身體禦寒能力,防止感冒的發生。

佳節聚會勿貪食

中秋小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不斷,時不時就要出去“搓上一頓”大餐。面對餐桌上的豐盛美食,很多人會難抵誘惑,放開腸胃大吃一通。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積,引發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如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

飲水喝湯保健康

人們在秋天經常會忘了喝水。所以,秋季千萬別等到口渴甚至嗓子冒煙了才想起喝水。專家建議,最好的飲水時機是,清晨起床後飲水一杯,改善一夜機體相對缺水的狀態,使血液濃度稀釋。這種方法尤其對那些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為有益。秋天喝湯可選蘿蔔湯、百合紅棗湯、豆腐青菜湯。

茶水配搭更有益

秋季氣溫走低,晝夜溫差加大,女性可以選擇一些炒制的茶葉溫補,例如紅茶和花茶。而兒童、虛寒體質的人群可以選擇山楂與麥芽,秋季活動量會減少,體內容易濕積,而山楂與麥芽有健脾的功效,對兒童與虛寒體質的人很有好處。對於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可以選擇苦蕎麥茶,有淨化血液、改善血液迴圈的功效。

保證睡眠解疲乏

秋季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身體本來就疲乏,如再不能保證睡眠時間,整天都會提不起精神,既影響工作,又影響生活品質。醫生建議,成年人每天應保證7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老年人要保證9至10小時,稍微再上歲數的老人宜在10至12小時內。

兔兒爺最早原本是人們祭月的物件,由泥製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們祭拜。而從清代開始,它逐漸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在民間藝人的手中,兔兒爺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為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拜 月

在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風俗傳統。如在廣東潮汕各地,每到中秋夜,婦女們就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祭拜;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也會準備食物,燃香拜月,然後一家人圍桌賞月用餐;而廣西西部壯族則會在中秋前後設供桌“祭月請神”。

舞火龍

舞火龍是農曆八月十五的民間習俗,代表地是香港。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凶,風調雨順。以前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

聽香、偷菜

在臺灣,中秋節有“聽香”、“偷菜”的習俗。“聽香”指中秋夜婦女們會在深夜點香默禱,表明要問的事情,然後拈香出門,聽到有人說話,就擲杯請示神明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重新蔔問聽香,一直等到解所問之事。“偷菜”指少女們可以在中秋夜到別人家的菜園偷菜,如果沒有被發現,就表示她馬上就會遇到如意郎君了。

中秋養生

溫差漸大防感冒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這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適度散步、打球、做操、練拳、習劍,這樣可提高身體禦寒能力,防止感冒的發生。

佳節聚會勿貪食

中秋小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不斷,時不時就要出去“搓上一頓”大餐。面對餐桌上的豐盛美食,很多人會難抵誘惑,放開腸胃大吃一通。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積,引發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如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

飲水喝湯保健康

人們在秋天經常會忘了喝水。所以,秋季千萬別等到口渴甚至嗓子冒煙了才想起喝水。專家建議,最好的飲水時機是,清晨起床後飲水一杯,改善一夜機體相對缺水的狀態,使血液濃度稀釋。這種方法尤其對那些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為有益。秋天喝湯可選蘿蔔湯、百合紅棗湯、豆腐青菜湯。

茶水配搭更有益

秋季氣溫走低,晝夜溫差加大,女性可以選擇一些炒制的茶葉溫補,例如紅茶和花茶。而兒童、虛寒體質的人群可以選擇山楂與麥芽,秋季活動量會減少,體內容易濕積,而山楂與麥芽有健脾的功效,對兒童與虛寒體質的人很有好處。對於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可以選擇苦蕎麥茶,有淨化血液、改善血液迴圈的功效。

保證睡眠解疲乏

秋季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身體本來就疲乏,如再不能保證睡眠時間,整天都會提不起精神,既影響工作,又影響生活品質。醫生建議,成年人每天應保證7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老年人要保證9至10小時,稍微再上歲數的老人宜在10至12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