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才發現都過錯了

今年的集體婚禮新娘著鳳冠霞帔、新郎著筆挺中山裝,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婚禮文化。今日中秋,你知道古人是怎麼過中秋的嗎?古代人過中秋遠比現代人要講究得多。

在中國的農曆裡,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被稱為中秋亦或仲秋。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而正式定為節日是在唐代。我國自古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在《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相傳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的儀式。魏晉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

那麼,除了賞月,古人的中秋習俗還有哪些呢?

1吃月餅

中秋祭月,設香案,擺祭品,其中月餅絕不能少。《洛中記聞》中出現了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贊其味美,便下令將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北宋詩人蘇東坡形容月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

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人們把滿月型的月餅用於贈送親友,表示祝福。

2燃燈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觀花燈,猜燈謎,盛況空前。辛棄疾《元夕》詞雲:“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極力渲染了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其實古時中秋燃燈的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之夜,月明如鏡,良辰美景,美不勝收。於是有了用“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3觀潮

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寫到“定知玉兔十分圓,

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最具特色的觀光據點。

4飲桂花酒

中秋賞月,舉家環坐,聞著桂花香,淺酌桂花酒,物候相應、馥鬱流金,

花香酒香沁人心脾。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飽含著華夏先哲們的無窮智慧,記載了炎黃子孫的輝煌業績,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不忘傳統習俗,繼承與發揚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輝煌,珍惜這份豐厚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

月是故鄉明,秋雁唱歸聲,闔家團圓日,共訴中秋情。魯南製藥祝大家闔家幸福,中秋快樂!

主編丨郁傑

編輯丨小南

共訴中秋情。魯南製藥祝大家闔家幸福,中秋快樂!

主編丨郁傑

編輯丨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