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還沒娶老婆的注意了,一個西漢權臣卻因為娶了這樣的老婆被滅滿門

俗語常說:娶妻當娶賢,嫁夫則嫁能。

每個人都希望能娶一個賢內助,也希望能嫁一個狀元郎。翻開史書,賢者能人輩出,因為娶了賢內助而發達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更不乏有人因為娶了一個無法駕馭的老婆,

導致自己留下汙跡不說,有個一代權臣更是因此被夷滅了全族,真是徒增後人茶餘飯後調侃笑料啊。

西元前91年,因為衛太子被誣陷逼死,漢武帝就立劉弗陵為儲君。他讓宮中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了霍光。其中暗示霍光來輔佐劉弗陵的意義已經十分明顯了。

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壁畫,因為是拓下來的,所以是黑色的

此時的霍光,因為早年其兄長霍去病立下不世戰功後英年早逝,使得漢武帝把對霍去病的喜愛大部分嫁接到了霍光身上。加之霍光自身的努力,在宮中當差二十載,未曾犯錯,於是在接下了這一份信任後,一代權臣霍光就這樣開始在史書上嶄露頭角了。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霍光的形象更像一代賢臣

西元前87年,漢武帝臨死前指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連同金日(mi)磾(di)、上官桀(jie)、桑弘羊三人一起為托孤大臣,一同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弗陵的形象

剛當上了大司馬大將軍之後的霍光懾于武帝餘威,

一開始也沒做做什麼太出格的事,兢兢業業,三觀也很正。

然而上官桀和桑弘羊卻不甘心被霍光壓制,兩人聯合起來要對抗霍光。先是請立上官桀孫女為皇后一事,又是因為巴結蓋長公主,要求封其情人為光祿大夫一事都被霍光拒絕。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弗陵皇后上官氏形象

憤憤之下,上官桀上書誣衊霍光,但是漢昭帝識破卻公開給霍光撐肩膀。於是,上官桀等人坐不住了,想廢漢昭帝。於是聯合了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一起謀反,但是謀事不密走漏了風聲。霍光先發制人,立刻就捕殺了上官桀等人,蓋長公主和燕王也畏罪自殺。

殺掉了其他兩個托孤大臣後,加之另一個親家金日磾已經病故,

又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此時的霍光已然成為了帝國的巔峰。霍光把持朝政後,一直推奉休養生息的國策,讓漢朝國力慢慢積蓄和恢復。

沒過多久漢昭帝劉弗陵就病逝了,一共在位十三年。因為漢昭帝沒有子嗣,霍光為了把持朝政,選立了昌邑王劉賀為皇帝。(漢武帝的孫子)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賀的形象

所謂權臣權臣,因之可以權傾朝野,甚至廢立帝王。此時的霍光經過托孤,立皇,他手中的權柄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地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權臣了。

可惜劉賀沒有太高的覺悟。繼任為皇時從昌邑國帶去200多人,心急手快的劉賀沒有認清自己是個傀儡皇帝的事實,剛繼任沒多久便開始要跟霍光搶班奪權了。(一說是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其實言過其實了。)

面對沒有威脅,卻又要做出威脅樣的劉賀,此時的霍光一點都沒有手下留情。立刻上書皇太后(他外孫女)以淫亂無道的罪行廢劉賀為昌邑王,後又改廢海昏侯。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詢的形象

廢了劉賀,霍光就新立皇帝。後來挑來挑去,就選了跟自己沾親帶故的漢武帝曾孫劉病已,讓其登基為皇,改名劉詢,史稱漢宣帝。(劉詢是衛太子的孫子,衛太子跟霍去病姨表兄弟)

漢宣帝繼位後,霍光一度表示要還政於帝,不過漢宣帝知道自己的定位,並沒有接受。霍光在經歷了廢立皇帝之後,他的權勢已經滔天,如果此時的霍光要謀朝篡位,一如後來的王莽一般,不過在翻手之間。不過霍光雖然權柄在手,並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可見霍光一生並沒有辜負漢武帝。

漢宣帝繼位後沒幾年,西元前68年,地節二年,拿捏帝國權柄二十載的霍光病逝。生前位極人臣,死後亦是享盡哀榮。漢宣帝以皇帝的禮儀陪葬于漢武帝的茂陵。(因為霍光總體上算漢武帝的臣子,所以陪葬茂陵。)這一場葬禮,葬具超規格,並且還以以縕輬車(古代葬車),黃屋(黃絲做的車蓋)為其送葬。諡號“宣成”。

可是就是這樣一場超規格的葬禮,劉詢已經盡顯了其對霍光扶立皇位的尊重,霍光遺孀霍顯(名顯,史書並無記載其姓)仍然覺得不夠氣派。私底下還偷偷的將霍光自己安排的墳墓規格擴大。

按說歷史到這裡也差不多了,霍光扶立漢宣帝,漢宣帝也對霍光極盡尊重。可是在霍光死後三年不到,霍光一族卻被夷平殆盡。難道是因為漢宣帝刻薄寡恩,在霍光死後翻臉清算霍光後人?

影視劇雲中歌中霍顯的形象比較像

其實不然,這一切皆要歸咎于霍光的“賢內助”,那個嫌棄霍光葬禮不夠排場的霍顯。

作為一個女人,可以不豁達大度,可以貪小便宜。但是當貪小便宜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帶來的不是小便宜,而是災難。

在漢宣帝即位之初,群臣為討好霍光紛紛請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就是烏龍闖情關裡霍水仙的原型)為皇后。但是漢宣帝沒有答應,而是委婉的以尋找在丟失在民間的故劍為名,要立自己的民間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當時霍光並沒有反對。可是一心想要女兒成為皇后,母儀天下的霍顯心中卻不答應了。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許平君的形象

沒過幾年,許平君在懷孕期間,因為要恢復身子找女醫診治。此時的霍顯知道機會來了,買通女醫,用生附子毒殺了許平君,但是當時的劉詢並不知情。只能將其葬于杜陵南園,諡號恭哀皇后。(劉詢對許平君是真愛,留下事蹟故劍情深、南園遺愛我們後面再談)

殺了許平君之後,漢宣帝懷疑女醫將其下獄,慌亂的霍顯才將計畫全盤托出告訴霍光。已經下手就無法撤回,霍光也無奈,通過權力將這件事就算是暫時壓了下去。一擊得手的霍顯如願讓自己的女兒當上了皇后,但是因為許平君與漢宣帝先前育有一子,被漢宣帝立為太子,霍顯又開始想要毒殺太子,奈何太子常常有人跟隨,吃東西前都有人先嘗試以下才吃,一直沒有下手的機會。

但是天下又哪有不透風的牆?霍光死後沒多久,就有人將這些事告訴了漢宣帝。漢宣帝當時並沒有採取行動,畢竟霍光剛死不久,一方面出於尊重,一方面出於對霍氏權柄的忌憚。當時霍光的兒子、女婿幾乎把持了皇宮的守衛。

影視劇雲中歌中霍禹的形象

為了應對霍氏,並且要開始親政。漢宣帝先是任命了其他人為丞相,又調離霍光之子霍禹右將軍的職位,升為大司馬,但是並不給實權,打了一招明升暗降,剝奪了其兵權。又重用史、許兩家的任,一個個慢慢的把霍光的女婿外派為太守,收回宮門守衛。另外霍光的孫子霍雲霍山等人熱衷於外出玩樂,常常隨便派個人請假不朝,皇帝樂於如此,沒有怪罪。守寡的霍顯也開始耐不住寂寞,勾搭上了霍家的大管家馮子都。

一邊是皇帝的疏遠,一邊是霍氏內部的腐化。漸漸的霍光留下來的權勢家底,全讓霍氏一家敗光。實力上已經很難形成鮮明的對抗。

後來霍禹發覺了皇帝對他們的疏遠,也開始請假不上班。更常常更霍顯抱怨此時,霍顯才將毒殺許平君的事情曝光出來。後來又因為李竟勾結諸侯王想謀反事敗,在供詞中涉及到了霍氏。漢宣帝念及霍光的扶立之恩,並沒有殺害霍氏,而是下旨讓霍山霍雲兩人辭職回家,又因為霍光幾個女兒對皇太后不經,馮子都數次犯法,都下旨責任。雖然沒有動殺機,但是這也讓霍家人手足無措。

於是一心覺得漢宣帝還會有後續步驟的霍氏幾人開始商議對策。商量來商量去,想讓皇太后為宣帝的外祖母博平君設宴,並且宴請丞相及以下的官員參加。想在宴中以皇太后的名義一舉擊殺丞相等親近漢宣帝等人,然後進而逼宮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這次的霍氏已經等同於謀逆了。

奈何謀事不秘,計畫還沒實行便洩露了。為此霍山、霍雲自殺,霍顯被腰斬,霍禹及其幾個女兒兄弟全部處死。更是牽連好幾千家,霍氏滿門唯獨霍成君一人因為沒有參與而倖免,被廢幽禁在昭太宣。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十二年後,霍成君在痛苦中自殺。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霍水仙原型霍成君

自此,一代權臣霍光,原本身後也盡享哀榮,卻因為娶了霍顯這樣一個女人而遭至死後全族被滅。後來漢宣帝下詔中寫道:“XXX報冠陽侯雲謀為大逆,朕以大將軍故,抑而不揚,冀其自新。今大司馬博陸侯禹與母宣成侯夫人顯及從昆弟子冠陽侯雲、樂平侯山諸姊妹婿謀為大逆,欲窪誤百姓。賴宗廟神靈,先發得,咸伏其辜,朕甚悼之。”由此可見,其實漢宣帝一直念及霍光的緣故,對霍氏一忍再忍,殺妻之仇可以不報,毒子不遂之仇也可以忍,但是你們還想謀反,既然對此漢宣帝只有對霍氏滿門拔出了屠刀。

都說漢宣帝刻薄寡人,霍光扶立其為皇帝,竟然還在霍光死後誅其滿門。其實他們全然選擇忽視一個殺皇后殺太子都要讓自己女兒當上皇后的女人,一個躺在父親餘威大樹下的只顧享樂大將軍大司馬。霍氏滿門被誅,此禍只能說皆由霍氏咎由自取。

也有人說漢宣帝對霍氏滿門被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漢宣帝在霍光死後還讓霍氏諸人把持朝政,才讓霍氏諸人在和漢宣帝產生矛盾後又了謀逆之心。如果一開始就供以高位,不以實權,就不會有後來這些事。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說來說去,貪婪的人畢竟不會滿足任何現有的一切,得隴望蜀,所有的人心都是敗在一個貪字上。

麒麟閣十一功臣圖

不過霍氏滿門被滅之後,怒火並沒有牽連到霍光的陵墓。漢宣帝一直保持著對霍光的尊敬,更是在西元前51年,漢宣帝感念諸臣輔佐之功,畫十一名功臣的畫像掛于麒麟閣,稱為麒麟閣十一功臣。其中霍光排第一,更是因為敬重霍光,唯獨沒寫其全名,而是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賀的形象

所謂權臣權臣,因之可以權傾朝野,甚至廢立帝王。此時的霍光經過托孤,立皇,他手中的權柄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地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權臣了。

可惜劉賀沒有太高的覺悟。繼任為皇時從昌邑國帶去200多人,心急手快的劉賀沒有認清自己是個傀儡皇帝的事實,剛繼任沒多久便開始要跟霍光搶班奪權了。(一說是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其實言過其實了。)

面對沒有威脅,卻又要做出威脅樣的劉賀,此時的霍光一點都沒有手下留情。立刻上書皇太后(他外孫女)以淫亂無道的罪行廢劉賀為昌邑王,後又改廢海昏侯。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劉詢的形象

廢了劉賀,霍光就新立皇帝。後來挑來挑去,就選了跟自己沾親帶故的漢武帝曾孫劉病已,讓其登基為皇,改名劉詢,史稱漢宣帝。(劉詢是衛太子的孫子,衛太子跟霍去病姨表兄弟)

漢宣帝繼位後,霍光一度表示要還政於帝,不過漢宣帝知道自己的定位,並沒有接受。霍光在經歷了廢立皇帝之後,他的權勢已經滔天,如果此時的霍光要謀朝篡位,一如後來的王莽一般,不過在翻手之間。不過霍光雖然權柄在手,並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可見霍光一生並沒有辜負漢武帝。

漢宣帝繼位後沒幾年,西元前68年,地節二年,拿捏帝國權柄二十載的霍光病逝。生前位極人臣,死後亦是享盡哀榮。漢宣帝以皇帝的禮儀陪葬于漢武帝的茂陵。(因為霍光總體上算漢武帝的臣子,所以陪葬茂陵。)這一場葬禮,葬具超規格,並且還以以縕輬車(古代葬車),黃屋(黃絲做的車蓋)為其送葬。諡號“宣成”。

可是就是這樣一場超規格的葬禮,劉詢已經盡顯了其對霍光扶立皇位的尊重,霍光遺孀霍顯(名顯,史書並無記載其姓)仍然覺得不夠氣派。私底下還偷偷的將霍光自己安排的墳墓規格擴大。

按說歷史到這裡也差不多了,霍光扶立漢宣帝,漢宣帝也對霍光極盡尊重。可是在霍光死後三年不到,霍光一族卻被夷平殆盡。難道是因為漢宣帝刻薄寡恩,在霍光死後翻臉清算霍光後人?

影視劇雲中歌中霍顯的形象比較像

其實不然,這一切皆要歸咎于霍光的“賢內助”,那個嫌棄霍光葬禮不夠排場的霍顯。

作為一個女人,可以不豁達大度,可以貪小便宜。但是當貪小便宜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帶來的不是小便宜,而是災難。

在漢宣帝即位之初,群臣為討好霍光紛紛請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就是烏龍闖情關裡霍水仙的原型)為皇后。但是漢宣帝沒有答應,而是委婉的以尋找在丟失在民間的故劍為名,要立自己的民間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當時霍光並沒有反對。可是一心想要女兒成為皇后,母儀天下的霍顯心中卻不答應了。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許平君的形象

沒過幾年,許平君在懷孕期間,因為要恢復身子找女醫診治。此時的霍顯知道機會來了,買通女醫,用生附子毒殺了許平君,但是當時的劉詢並不知情。只能將其葬于杜陵南園,諡號恭哀皇后。(劉詢對許平君是真愛,留下事蹟故劍情深、南園遺愛我們後面再談)

殺了許平君之後,漢宣帝懷疑女醫將其下獄,慌亂的霍顯才將計畫全盤托出告訴霍光。已經下手就無法撤回,霍光也無奈,通過權力將這件事就算是暫時壓了下去。一擊得手的霍顯如願讓自己的女兒當上了皇后,但是因為許平君與漢宣帝先前育有一子,被漢宣帝立為太子,霍顯又開始想要毒殺太子,奈何太子常常有人跟隨,吃東西前都有人先嘗試以下才吃,一直沒有下手的機會。

但是天下又哪有不透風的牆?霍光死後沒多久,就有人將這些事告訴了漢宣帝。漢宣帝當時並沒有採取行動,畢竟霍光剛死不久,一方面出於尊重,一方面出於對霍氏權柄的忌憚。當時霍光的兒子、女婿幾乎把持了皇宮的守衛。

影視劇雲中歌中霍禹的形象

為了應對霍氏,並且要開始親政。漢宣帝先是任命了其他人為丞相,又調離霍光之子霍禹右將軍的職位,升為大司馬,但是並不給實權,打了一招明升暗降,剝奪了其兵權。又重用史、許兩家的任,一個個慢慢的把霍光的女婿外派為太守,收回宮門守衛。另外霍光的孫子霍雲霍山等人熱衷於外出玩樂,常常隨便派個人請假不朝,皇帝樂於如此,沒有怪罪。守寡的霍顯也開始耐不住寂寞,勾搭上了霍家的大管家馮子都。

一邊是皇帝的疏遠,一邊是霍氏內部的腐化。漸漸的霍光留下來的權勢家底,全讓霍氏一家敗光。實力上已經很難形成鮮明的對抗。

後來霍禹發覺了皇帝對他們的疏遠,也開始請假不上班。更常常更霍顯抱怨此時,霍顯才將毒殺許平君的事情曝光出來。後來又因為李竟勾結諸侯王想謀反事敗,在供詞中涉及到了霍氏。漢宣帝念及霍光的扶立之恩,並沒有殺害霍氏,而是下旨讓霍山霍雲兩人辭職回家,又因為霍光幾個女兒對皇太后不經,馮子都數次犯法,都下旨責任。雖然沒有動殺機,但是這也讓霍家人手足無措。

於是一心覺得漢宣帝還會有後續步驟的霍氏幾人開始商議對策。商量來商量去,想讓皇太后為宣帝的外祖母博平君設宴,並且宴請丞相及以下的官員參加。想在宴中以皇太后的名義一舉擊殺丞相等親近漢宣帝等人,然後進而逼宮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這次的霍氏已經等同於謀逆了。

奈何謀事不秘,計畫還沒實行便洩露了。為此霍山、霍雲自殺,霍顯被腰斬,霍禹及其幾個女兒兄弟全部處死。更是牽連好幾千家,霍氏滿門唯獨霍成君一人因為沒有參與而倖免,被廢幽禁在昭太宣。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十二年後,霍成君在痛苦中自殺。

影視劇烏龍闖情關中霍水仙原型霍成君

自此,一代權臣霍光,原本身後也盡享哀榮,卻因為娶了霍顯這樣一個女人而遭至死後全族被滅。後來漢宣帝下詔中寫道:“XXX報冠陽侯雲謀為大逆,朕以大將軍故,抑而不揚,冀其自新。今大司馬博陸侯禹與母宣成侯夫人顯及從昆弟子冠陽侯雲、樂平侯山諸姊妹婿謀為大逆,欲窪誤百姓。賴宗廟神靈,先發得,咸伏其辜,朕甚悼之。”由此可見,其實漢宣帝一直念及霍光的緣故,對霍氏一忍再忍,殺妻之仇可以不報,毒子不遂之仇也可以忍,但是你們還想謀反,既然對此漢宣帝只有對霍氏滿門拔出了屠刀。

都說漢宣帝刻薄寡人,霍光扶立其為皇帝,竟然還在霍光死後誅其滿門。其實他們全然選擇忽視一個殺皇后殺太子都要讓自己女兒當上皇后的女人,一個躺在父親餘威大樹下的只顧享樂大將軍大司馬。霍氏滿門被誅,此禍只能說皆由霍氏咎由自取。

也有人說漢宣帝對霍氏滿門被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漢宣帝在霍光死後還讓霍氏諸人把持朝政,才讓霍氏諸人在和漢宣帝產生矛盾後又了謀逆之心。如果一開始就供以高位,不以實權,就不會有後來這些事。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說來說去,貪婪的人畢竟不會滿足任何現有的一切,得隴望蜀,所有的人心都是敗在一個貪字上。

麒麟閣十一功臣圖

不過霍氏滿門被滅之後,怒火並沒有牽連到霍光的陵墓。漢宣帝一直保持著對霍光的尊敬,更是在西元前51年,漢宣帝感念諸臣輔佐之功,畫十一名功臣的畫像掛于麒麟閣,稱為麒麟閣十一功臣。其中霍光排第一,更是因為敬重霍光,唯獨沒寫其全名,而是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