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一歲多還不能自主行走,醫生的診斷讓家長怎麼也想不到

許多人結婚生子後,才明白當媽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

孩子活潑健康還好,但如果孩子三天兩頭生病,那當媽就成了一場修行,其中的酸楚和辛苦只有當事者才清楚。

小艾跟老公相戀三年後結婚,雖然嫁得不是什麼有錢人,但夫妻和睦,公婆也相對好處,小日子過得十分舒心。

三年後,小艾生下了兒子濤濤,除了生孩子時發生過短暫的宮內窒息外,一切還算順利。濤濤長得虎頭虎腦,深受全家人的喜愛。

半年後,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狀況,

小艾上了班,兒子則交給公婆帶。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生產時宮內短暫缺氧的影響,濤濤的一切活動都比同齡的孩子要慢,到了一歲才會匍匐著爬行,一歲半時還不會走路。

小艾有些著急了,公婆安慰她說,有的孩子走路就是比別的孩子晚,

讓她不要太擔心。

一歲八個月時,濤濤終於可以鬆開手自己走路了,這讓小艾松了口氣。

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濤濤雖然會走路了,但到二歲多時除了會叫爸爸媽媽等重複的詞語外,別的話都不會說,而且吐字不清晰,發音很拗口及口水直流,動作也比別的孩子慢半拍。

小艾和老公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告訴他們,說濤濤發育遲緩,語言和動作的發育比別的孩子都要慢半年,

這令小艾和老公很意外。

得知發育遲緩除了康復治療外並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小艾很痛苦,也很內疚,認為是自己的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小艾決定辭了工作,在家裡全身心帶濤濤進行康復。

由於濤濤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正常,

大動作、精細動作、自理能力和語言能力都弱于同齡孩子,所以小艾重點訓練濤濤的這些弱項。

開始時,濤濤幾乎看不到有什麼進展,小艾有些沮喪,但並沒有放棄。她到處尋找各種方法提高濤濤的各項能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了七個月後,濤濤的這幾個弱項開始有所好轉,尤其是精細動作和語言能力明顯好轉,這讓小艾增強了信心和看到了希望……

如果遭遇不幸,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媽媽的不懈堅持,就是孩子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