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就是你可憐我的理由?

父母輩總是喜歡用同情的目光去看待單親家庭的孩子。總以為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被可憐,

來到了這個世上,既然無法享受完整的父母之情,就學會自己努力與改變。

無非就是要比別的孩子成長的更早。

關於成長,一切的路都是自己選的。既然是自己選的,就不要在心底保留半點對同情的接納。

1.

鄰村有個男孩子,他媽很早就跟著別的男人跑了。

他爸一手把他帶著,小時候他爸因為要給他找學費而去偷竊被判刑。之後他就被爺爺奶奶帶著。

他不是我班上的,但卻格外的聲名遠揚,

因為他是學生群體中最能作的,

時常打架、蹺課,經常去網吧偷別人的自行車,

有次被抓到了打得骨折,

還是沒改掉他偷東西的氣質,

有時候自行車不好偷,

還偷自己家的米出來賣。

2.

鄰村一個女孩子他爸在他媽懷孕的時候不負責任的跑了。

她媽靠賣小百貨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

我以前經常看到她在她媽路邊小攤上寫作業,

她媽目不識丁,她就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教給媽媽,比如加減乘除、寫一些簡單的常用字。

後來這個女孩大學畢業回到家裡和媽媽一起經營著一家服裝店。

她媽和周圍認識的人都讓她出去找工作,會有很好的發展,

但她只想留在家鄉照顧她媽媽,

因為她小時候媽媽起早貪黑的賺錢供養她血液,身體烙下了病根。

她出去了不能經常照顧自己的母親。

3.

以前有個同學一直有一個古惑仔的宏偉夢想。

初中讀完就出去混社會了,

成天跟著一群所謂社會大哥混,結果都是些不入流的小混混。

整天琢磨著怎麼去收保護費、怎麼去偷電瓶車賣。

有次同學會他在那沾沾自喜的聊,

說他收初中生保護費一週五百多塊,我差點笑出聲。

還說偷電瓶車這事在他的地盤只要打個電話,沒人敢動同學的電瓶車。

我當時腦回路差點都跟不上節奏。

這社會混得我聽著精神抖擻。

我們在還小的時候,人格和三觀往往都來源於父母的引導。

雖然體會到的親情少了一半,但至少在人生價值上的引導是不會少的。

我也在很小的時候遭遇父母離異,職高畢業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我從未因為父母的離異、父親的去世而墮落下去,

人生總有無法控制的事情和意外,

「學會坦然接受,自我約束,才會發現人生並不需要別人的同情。雖然人生有著遺憾,但不要放棄去擁抱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