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加給日本的道德光環有哪些?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關於傳說中的“日本”的各種故事:中日夏令營、一次性筷子、中國煤炭填入東京灣、洗七次碗、喝馬桶水。那麼諸如此類事件背後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為你引路留學

“日本從不生產一次性筷子,完全依賴進口。96%的日本一次性筷子來自中國。而且日本人還注意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回收後製成紙漿, 再出口到紙漿緊張的中國。”

日本人先進的環保意識、精明的商業頭腦和中國人的“愚昧”和“醜陋”,全都濃縮在這段話裡……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印象深刻。

實際上,一次性筷子的確最早發端自日本,後來,日本也的確開始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

但是,原因不是日本人使壞故意掠奪中國的森林資源,而是因為便宜……

據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上世紀80年代,北海道和奈良是日本一次性木筷的生產基地,當時一雙筷子的價格是20日元(約0.18美元)。不久,中國的產品就佔領了這一市場,一雙筷子的價格僅為1至2日元。日本一次性木筷子生產商的數量也從70多家下降到8家。

同樣一雙用過就扔的筷子,日本貨賣20日元一雙,中國貨賣1日元,

你說商家買誰家的?

如今,中國和日本的角色已經顛倒。臺灣的中時電子報昨天報導,中國大陸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進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買主是大陸。日本2016年向大陸出口木材總值98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增長48%。

@小魚幹

有謠言說日本馬桶清洗以後可以直接舀水喝......但是實際上馬桶底下有一條彎道,那是不可能清洗到的,無論外面怎麼洗彎道還是髒的,而且水也是要從彎道經過的 。

@PenguinKing

我從小到大見過許多對「日本把從大清那裡要來的戰爭賠款全都投資教育」深信不疑的人。

所以日本把賠款都拿來幹啥了?我以前寫過一個回答:

所以說這算不算道德光環?一般來說教育是值得稱頌的和平事業,擴張軍備就不是。把花大筆錢擴張軍備硬說成花大筆錢發展教育,

我覺得還是強加了道德光環的。

@單色的

2000年左右很佩服日本人深夜都不闖紅燈 ,後來南京也一個路口裝快10個攝像頭我才知道為什麼。

@單色的

正好在日本旅居,說說我所看到的吧。

首先來日本之前,通過各種途徑認識到日本是個很乾淨的國家,沒人會亂扔垃圾。這一點似乎已被國人公認。來日本後發現這裡的確是乾淨,但絕不是沒人亂扔垃圾,

我在名古屋的港區,早晨去名古屋港跑步,長凳上時常散落著廢棄的易開罐和煙頭,有時路邊也有隨手丟棄的垃圾。上圖:

這是一座橋的下面,垃圾縱橫,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人性都是一樣的,在沒人管理,或是相對偏僻的地方,人會破壞規則。

日本觀光區,商業街的確很乾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也沒人亂扔垃圾,但外人看不到的地方又會是一個樣子,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意識已經在加強了,一兩代人之後必然不輸任何國家,這一點是需要時間的。

其次,有人說日本人素質高,自行車不會被偷。來了之後我就呵呵了,上圖:

盜難多發,這不僅是會有人偷自行車,而且是高危啊。現在中國大陸的很多大城市都已經沒什麼人偷自行車了。

第三,不闖紅燈。這一點日本人的確比我們做得好,但不意味著完全沒有人會去闖紅燈,每天都能碰到幾個闖紅燈的日本人。

第四,垃圾分類。這個很繁瑣,來日後學了好久還是做不對,當我去看日本居民的垃圾袋時發現很多人也沒有完全按照規定來,畢竟這種近乎於強迫症的分類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絲毫不差地執行,血肉之軀不是鋼鐵機械。

最後談談日本人辦事的效率,很低。在國內開個銀行帳戶分分鐘就拿到新卡,但在日本開個戶,表填了一大堆,印蓋了好幾個,然後等十天到兩周才能收到銀行寄來的存摺和卡。日本買手機號也是這樣,要等很久。中國的科技後來居上,彎道超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最明顯的還不是移動支付的便捷和網路購物、快遞的發達,因為這是中國秒殺的,而是業務大廳的叫號系統。在國內不論哪個行業,幾乎所有的業務大廳都有成熟的叫號系統,進門取號很方便。在日本去了兩個區役所辦業務,人很多,但還保留著人工發號、人工叫號的方式,此時不由得感到中國的發達。

總之,中國的問題在於不均衡,代際間素質的不均衡,地域間經濟科技的不均衡,這些是歷史和自然條件遺留的問題,隨著發展會慢慢變好。還是那句話,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以為自己不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我們有所比較時發現,我們還是挺行的。

團團有話說

看了上述網友的親身經歷,不難發現:幾十年來,我們對於日本人的“素質”,確有一些誇大的“誤會”。這或許是因為中外交流還不到位,或許是因為我們真的太希望中國能夠發展得更好,所以根據自己的期望,樹立了很多榜樣。當然,客觀地說,即便在今天,中國與日本之間,仍然在不少方面存在差距。除了不該妄自菲薄,我們也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讓自己、讓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這一切,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中國青年的共同努力。

日本觀光區,商業街的確很乾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也沒人亂扔垃圾,但外人看不到的地方又會是一個樣子,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意識已經在加強了,一兩代人之後必然不輸任何國家,這一點是需要時間的。

其次,有人說日本人素質高,自行車不會被偷。來了之後我就呵呵了,上圖:

盜難多發,這不僅是會有人偷自行車,而且是高危啊。現在中國大陸的很多大城市都已經沒什麼人偷自行車了。

第三,不闖紅燈。這一點日本人的確比我們做得好,但不意味著完全沒有人會去闖紅燈,每天都能碰到幾個闖紅燈的日本人。

第四,垃圾分類。這個很繁瑣,來日後學了好久還是做不對,當我去看日本居民的垃圾袋時發現很多人也沒有完全按照規定來,畢竟這種近乎於強迫症的分類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絲毫不差地執行,血肉之軀不是鋼鐵機械。

最後談談日本人辦事的效率,很低。在國內開個銀行帳戶分分鐘就拿到新卡,但在日本開個戶,表填了一大堆,印蓋了好幾個,然後等十天到兩周才能收到銀行寄來的存摺和卡。日本買手機號也是這樣,要等很久。中國的科技後來居上,彎道超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最明顯的還不是移動支付的便捷和網路購物、快遞的發達,因為這是中國秒殺的,而是業務大廳的叫號系統。在國內不論哪個行業,幾乎所有的業務大廳都有成熟的叫號系統,進門取號很方便。在日本去了兩個區役所辦業務,人很多,但還保留著人工發號、人工叫號的方式,此時不由得感到中國的發達。

總之,中國的問題在於不均衡,代際間素質的不均衡,地域間經濟科技的不均衡,這些是歷史和自然條件遺留的問題,隨著發展會慢慢變好。還是那句話,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以為自己不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我們有所比較時發現,我們還是挺行的。

團團有話說

看了上述網友的親身經歷,不難發現:幾十年來,我們對於日本人的“素質”,確有一些誇大的“誤會”。這或許是因為中外交流還不到位,或許是因為我們真的太希望中國能夠發展得更好,所以根據自己的期望,樹立了很多榜樣。當然,客觀地說,即便在今天,中國與日本之間,仍然在不少方面存在差距。除了不該妄自菲薄,我們也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讓自己、讓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這一切,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中國青年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