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宇宙中恒星的一些小秘密,如黑洞不是在“吞噬”物質

宇宙中恒星的十大有趣事實,比如太陽其實是綠色的,而黑洞並非“吞噬”物質。

第十大事實:夜空中觀測到的每一顆恒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宇宙中大約有5 0 0 0顆

恒星的光度在6度以上,只有非常少的恒星體積和亮度與我們的太陽相當,剩餘的恒星無論是體積或者亮度都異常巨大。亮度在4度以上的恒星數量大約有500顆(包括每一顆地球上不借助設備觀測肉眼可見的恒星),它們本質上依舊比太陽更大更亮。地球上肉眼觀測到的最明亮的50顆恒星中,

亮度最低的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在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區很難觀測到它的存在。即便如此它還是比太陽更明亮——亮度為太陽的1.5倍。

第九大事實:在黑暗的夜晚你看不到上百萬顆恒星

在很多電視廣告、詩歌和歌曲中提到,

人們會觀看到夜空閃爍著上百萬顆恒星,事實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這些恒星距離地球太遙遠且不夠明亮。即使在非常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或者其它任何形式的光源,一個視力非常好的人也只能勉強一次看到2000至2500顆恒星(即使是這麼少數量的恒星,數起來也非常費力)。

第八大事實:紅色並非炙熱,而冰藍色並非冷卻

當我們描述某些事物時,往往習慣認為紅色代表炎熱而藍色表示涼爽,這並非無稽之談。因為紅色發光的壁爐溫度很熱,而冰川和極地地區的冰的確溫度很低。但我們這樣描述僅僅是受限於有限的經歷。事實上,加熱的物體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顏色的改變,紅色只代表了加熱物體能夠發出可見光時的最低溫度。

隨著物體不斷升溫,它的顏色將逐漸變為白色,最終變成藍色。因此,你在夜空中觀測到的紅色恒星其實是“溫度最低的”(最不炎熱),而藍色代表的才是最炙熱的恒星。

第七大事實:恒星是黑色的天體

黑色天體幾乎能夠100%吸收落入它表面的電磁輻射(包括光、無線電波等)。

恒星是完美的光線吸收者,所有發射到黑色天體表面的輻射能量都被全部吸收,而且這並不影響恒星再次釋放出能量,並且它們向太空發射出的輻射能量甚至比吸收的還要多。

第六大事實:人眼觀測角度並不存在綠色恒星

儘管很多人稱恒星看起來像綠色的,實際上大多數觀測者並沒有觀測到恒星呈現綠色,因為使用的望遠鏡會產生光學效應,而個人視覺和對比度會導致偏差。恒星會釋放出光譜(“彩虹”)的顏色,包括綠色。綠色和其它顏色相混合時,恒星會顯示出白色。對於恒星而言,一般呈現的顏色按溫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所以從人眼觀測角度說,並不存在綠色恒星。

第五大事實:從光角度看,太陽其實是顆綠色恒星

太陽其實是“綠色”恒星,準確來說,是藍綠色恒星,它的峰值波長位於光譜的藍色和綠色之間。這個事實尤為重要,因為恒星的溫度是與它發射出的光的主要波長顏色有光。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5800K,光波長大約為500納米,為藍綠色。但由於人眼觀測的因素,太陽看起來的顏色更傾向于淡黃白色。

第四大事實:太陽是顆矮恒星

人們認為太陽是顆“正常”的恒星,事實上它是一顆“矮”恒星,它與白矮星有所不同,後者是指一顆垂死的年老恒星。從“正常”(也即天體能夠通過持續穩定的氫聚變產生自身能量)的角度嚴格來說,恒星只分為“矮恒星”、“巨星”和“超級巨星”三種。巨星和超級巨星代表恒星的終結階段,但大部分處於進化過程中漫長的成熟階段的恒星都被稱為“矮恒星”。這類恒星的體積大小不一,但大部分都比巨星以及超級巨星小很多。因此嚴格意義上說,太陽是顆矮星,有時也被稱為黃矮星。

第三大事實:恒星並不閃爍

在人們的觀念裡,恒星似乎一直在閃爍,尤其是當它們接近地平線時。曾經天狼星因閃耀、發光以及閃爍非常頻繁而被人們誤認為是UFO。事實上,閃爍並不是恒星的特性,而是地球大氣層導致的。當恒星發出的光線經過地球大氣層時,尤其是當它們位於地平線附近,光線必須經過很多密度迅速發生變化的氣流層。它將產生輕微的光偏移效應,並且每次偏移會導致光線在顏色和密度上發生輕微的改變,當這些光將最終到達人們眼裡時,就會產生“閃爍”的效果。

第二大事實:你至少能夠看到20萬億英里遠處

在晴朗的夜晚,你能夠輕易地看到19萬億英里的遠處,相當於能看到位於天鵝座的明亮恒星天津四,天鵝座是秋冬季節夜晚最明亮的星座。天津四異常明亮,在北半球任何地方都能夠輕鬆地觀測到它。

第一大事實:黑洞並不“吞噬”

很多作者常常描述稱“黑洞吞噬環繞它周圍的一切物質”。但一般來說,黑洞並不“吞噬”。這不僅僅是語義差別,還代表了整個過程和結果。黑洞並不是通過“吸”來吸引物質,而是通過異常強大的引力吸引作用將物質拉進。引力是自然的基本作用力,所有物質都存在引力。當物質被拉進黑洞裡,整個過程就類似於魚被垂釣者通過魚鉤牽引,而非木舟被水帶動無情地拖入一個瀑布。

儘管很多人稱恒星看起來像綠色的,實際上大多數觀測者並沒有觀測到恒星呈現綠色,因為使用的望遠鏡會產生光學效應,而個人視覺和對比度會導致偏差。恒星會釋放出光譜(“彩虹”)的顏色,包括綠色。綠色和其它顏色相混合時,恒星會顯示出白色。對於恒星而言,一般呈現的顏色按溫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所以從人眼觀測角度說,並不存在綠色恒星。

第五大事實:從光角度看,太陽其實是顆綠色恒星

太陽其實是“綠色”恒星,準確來說,是藍綠色恒星,它的峰值波長位於光譜的藍色和綠色之間。這個事實尤為重要,因為恒星的溫度是與它發射出的光的主要波長顏色有光。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5800K,光波長大約為500納米,為藍綠色。但由於人眼觀測的因素,太陽看起來的顏色更傾向于淡黃白色。

第四大事實:太陽是顆矮恒星

人們認為太陽是顆“正常”的恒星,事實上它是一顆“矮”恒星,它與白矮星有所不同,後者是指一顆垂死的年老恒星。從“正常”(也即天體能夠通過持續穩定的氫聚變產生自身能量)的角度嚴格來說,恒星只分為“矮恒星”、“巨星”和“超級巨星”三種。巨星和超級巨星代表恒星的終結階段,但大部分處於進化過程中漫長的成熟階段的恒星都被稱為“矮恒星”。這類恒星的體積大小不一,但大部分都比巨星以及超級巨星小很多。因此嚴格意義上說,太陽是顆矮星,有時也被稱為黃矮星。

第三大事實:恒星並不閃爍

在人們的觀念裡,恒星似乎一直在閃爍,尤其是當它們接近地平線時。曾經天狼星因閃耀、發光以及閃爍非常頻繁而被人們誤認為是UFO。事實上,閃爍並不是恒星的特性,而是地球大氣層導致的。當恒星發出的光線經過地球大氣層時,尤其是當它們位於地平線附近,光線必須經過很多密度迅速發生變化的氣流層。它將產生輕微的光偏移效應,並且每次偏移會導致光線在顏色和密度上發生輕微的改變,當這些光將最終到達人們眼裡時,就會產生“閃爍”的效果。

第二大事實:你至少能夠看到20萬億英里遠處

在晴朗的夜晚,你能夠輕易地看到19萬億英里的遠處,相當於能看到位於天鵝座的明亮恒星天津四,天鵝座是秋冬季節夜晚最明亮的星座。天津四異常明亮,在北半球任何地方都能夠輕鬆地觀測到它。

第一大事實:黑洞並不“吞噬”

很多作者常常描述稱“黑洞吞噬環繞它周圍的一切物質”。但一般來說,黑洞並不“吞噬”。這不僅僅是語義差別,還代表了整個過程和結果。黑洞並不是通過“吸”來吸引物質,而是通過異常強大的引力吸引作用將物質拉進。引力是自然的基本作用力,所有物質都存在引力。當物質被拉進黑洞裡,整個過程就類似於魚被垂釣者通過魚鉤牽引,而非木舟被水帶動無情地拖入一個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