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度上演宮鬥大戲,這一次人工智慧“輸了”

百度,這個曾經三分天下,如今黯然掉隊的前互聯網巨頭,

正在對內部進行一場大清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9人出局,最高甚至涉及核心決策層成員,覆蓋超過半數主要掌權人物,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百度核心成員吳恩達、王勁的離開只是一個剪影,真正的故事還深埋在背後,等待人們的挖掘。

本篇為節選,全文是《政商智庫》付費內容。

3月27日,百度原高級副總裁、原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公開表示,4月起將正式離職百度、自行創業。

百度原高級副總裁、原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

這已是短短一個星期內,百度流失的第二員大將。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已在多個社交平臺發佈公開信,宣佈自己將從百度離職。

此二人的離去,不僅意味著百度核心決策層(E-staff)將重新洗牌,

二人百度生涯的交集、一直獨立于百度傳統業務之外的體系——百度研究院,也將被正式收編,成為COO(首席運營官)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中,AI技術平臺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出身百度傳統業務“搜索業務群組”的副總裁王海峰負責。

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百度副總裁、E-Staff成員王海峰資料圖

吳恩達、王勁等人的離開只是一個剪影,真正的故事還深埋在背後,等待人們的挖掘。

百度研究院之興

故事要從2010年開始講起。

是年4月,前穀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王勁,宣佈加盟百度,就任技術副總裁。他是穀歌離開中國內地後,內部技術高管被同行成功挖角的第一人。

2011年7月,百度經歷了一次大型業務結構調整,王勁作為副總裁,

負責四大業務體系中的“商業產品與技術體系”(包括雲計算、無線技術業務等),直接向李彥宏彙報。

2013年6月,百度再次調整架構。此時,由王勁負責的“商業產品與技術體系”已然不見蹤影。據稱,王勁輔助李彥宏與余凱,於2013年1月創辦了深度學習實驗室(IDL)——這是百度研究院的發端,彼時李彥宏親自掛帥院長,余凱任副院長,王勁也將工作重心轉移至百度研究院體系中。

在隨後的日子裡,

李彥宏四處網羅人才,並且在2014年設立了“少帥計畫”——該計畫主要針對30歲以下的優秀人才甄選和培養,年薪百萬起步且上不封頂。

在余凱、王勁、以及“少帥計畫”的推動下,百度研究院陸續從雅虎、微軟等公司,引入了張潼、倪凱、顧嘉唯等技術大牛,並增添了大資料實驗室(BDL)。張潼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大資料實驗室負責人,倪凱主導百度無人駕駛和無人飛機專案,顧嘉唯則是“少帥計畫”的代表人物,在百度任主任研發架構師/首席設計師……

百度研究院原副院長、大資料實驗室原負責人張潼 資料圖

隨著人才的不斷湧入,百度研究院的實力日漸加強,風頭也日益興盛;終於在2014年5月,第三間實驗室—— 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SVAIL)——成立,百度研究院的三個實驗室體系終於正式落成。(2017年1月增添了AR實驗室ARL)

在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新址的啟用儀式上,百度宣佈任命前穀歌深度學習團隊領導人、人工智慧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

吳恩達的到來更是為百度吸引了一大批新鮮技術人才,至此,百度研究院進入鼎盛之時,一時風頭無兩。

王海峰的崛起

王勁算是所有人中最游離於百度研究院體系之外的。但其離職前領導的自動駕駛事業部,實際上就脫胎於百度研究院的“L4自動駕駛團隊”。

百度無人車資料圖

有趣的是,如今收編了百度研究院的王海峰,是與王勁在同一年——也就是2010年——加入的百度,負責傳統業務線中的自然語音處理部,並在2010-2013年間陸續負責過互聯網資料研發部、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

但彼時,王海峰的職位尚低於副總裁王勁,直到2013年10月,王海峰才晉升為副總裁。然而兩個月後,王勁又由副總裁晉升為了高級副總裁。

2014年,王海峰轉崗至由向海龍領導的搜索業務群組,任副總經理,彙報關係為:王海峰-向海龍-李彥宏。

2014年下半年,可能是王海峰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曾參與創造“微軟小冰”虛擬問答機器人的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員景鯤加入百度,就職於搜索業務群組總產品架構師,在王海峰的帶領下孵化打造一款類似“微軟小冰”的“度秘”。

“度秘”是一個被李彥宏高度關注的專案。在2015年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沒有像往常一樣談論百度的戰略、或者分享百度的技術崇拜,而是直接跳躍到了產品發佈環節,推出了手機人工智慧語音助手——“度秘”。2017年陸奇上任後,“度秘”團隊更是直接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由景鯤負責,向陸奇彙報。

李彥宏在2015年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

2015年2月,百度的又一次業務調整中,王海峰的職務未發生變化,並完成了PC和移動搜索的整合。

同年12月,在百度啟動的第四次業務調整中,王海峰獲得了進一步整合搜索、手百、Hao123、新聞、手機流覽器等業務的機會,發力手百及wise首頁等多端Feed流,實現了百度Feed流半年30倍的高速增長,打造了搜索及Feed雙引擎。

反觀百度研究院,情況開始變得沒那麼樂觀。

大牛陸續出走

2015年5月,就在吳恩達就任首席科學家一年後,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創始人、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宣佈離職創業,並且帶走了深度學習實驗室主架構師黃暢,成立了地平線機器人。

此後大約一年半的時間裡,包括倪凱、顧嘉唯、張潼等在內的多位技術大牛相繼出走,或自行創業,或轉而加入樂視、騰訊等公司擔任要職。

2016年4月,百度再次進行了業務架構調整。五個月後,原百度地圖旗下高精地圖團隊與百度車聯網團隊合併,成立智能汽車事業部。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3月,百度宣佈將自動駕駛事業部、智慧汽車事業部、以及2015年1月推出的Car Life etc.車聯網業務合併組成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組,由陸奇親自掛帥,兼任總經理。王勁不再負責自動駕駛事業部,“將內部休養一段時間”。

最終,2017年3月22日,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社交媒體上扔下一刻重磅炸彈,宣佈自己將從百度離職。如果說吳恩達的到來是百度研究院全盛時期的一個縮影,那麼他的離去,也同樣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隨後王勁的離職,更是在這個時代的木板上釘下了最後一根釘子。

而百度方面,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完成了對百度研究院的收編,研究院院長林元慶(2015年11月加入百度)向負責人王海峰彙報。王海峰同時晉升為E-Staff成員,向陸奇彙報。

至此,除了2013年9月加入的前Facebook資深科學家徐偉外,一眾早期加入的百度研究院大牛們已然幾近全部離職,近10位元技術頂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專家的出走,間接成就了國內一批AI初創的崛起,可謂是繼微軟亞洲研究院後又一人工智慧黃埔軍校。

百度美國研發中心遷址剪綵。吳恩達(左一)、李彥宏(中)、王勁(右二) 網路圖

如今,百度各體系業務負責人除了陸奇(2017年)與總裁張亞勤(2014年)外,全都是來自傳統業務的百度老將:副總裁王海峰(2010年)、高級副總裁朱光(2008年)、高級副總裁向海龍(2005年)。

這個局面,似乎是早就註定的。

……

全文閱讀請關注《政商智庫》“重磅·話題”欄目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論壇活動

在百度任主任研發架構師/首席設計師……

百度研究院原副院長、大資料實驗室原負責人張潼 資料圖

隨著人才的不斷湧入,百度研究院的實力日漸加強,風頭也日益興盛;終於在2014年5月,第三間實驗室—— 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SVAIL)——成立,百度研究院的三個實驗室體系終於正式落成。(2017年1月增添了AR實驗室ARL)

在矽谷人工智慧實驗室新址的啟用儀式上,百度宣佈任命前穀歌深度學習團隊領導人、人工智慧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

吳恩達的到來更是為百度吸引了一大批新鮮技術人才,至此,百度研究院進入鼎盛之時,一時風頭無兩。

王海峰的崛起

王勁算是所有人中最游離於百度研究院體系之外的。但其離職前領導的自動駕駛事業部,實際上就脫胎於百度研究院的“L4自動駕駛團隊”。

百度無人車資料圖

有趣的是,如今收編了百度研究院的王海峰,是與王勁在同一年——也就是2010年——加入的百度,負責傳統業務線中的自然語音處理部,並在2010-2013年間陸續負責過互聯網資料研發部、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

但彼時,王海峰的職位尚低於副總裁王勁,直到2013年10月,王海峰才晉升為副總裁。然而兩個月後,王勁又由副總裁晉升為了高級副總裁。

2014年,王海峰轉崗至由向海龍領導的搜索業務群組,任副總經理,彙報關係為:王海峰-向海龍-李彥宏。

2014年下半年,可能是王海峰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曾參與創造“微軟小冰”虛擬問答機器人的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員景鯤加入百度,就職於搜索業務群組總產品架構師,在王海峰的帶領下孵化打造一款類似“微軟小冰”的“度秘”。

“度秘”是一個被李彥宏高度關注的專案。在2015年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沒有像往常一樣談論百度的戰略、或者分享百度的技術崇拜,而是直接跳躍到了產品發佈環節,推出了手機人工智慧語音助手——“度秘”。2017年陸奇上任後,“度秘”團隊更是直接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由景鯤負責,向陸奇彙報。

李彥宏在2015年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

2015年2月,百度的又一次業務調整中,王海峰的職務未發生變化,並完成了PC和移動搜索的整合。

同年12月,在百度啟動的第四次業務調整中,王海峰獲得了進一步整合搜索、手百、Hao123、新聞、手機流覽器等業務的機會,發力手百及wise首頁等多端Feed流,實現了百度Feed流半年30倍的高速增長,打造了搜索及Feed雙引擎。

反觀百度研究院,情況開始變得沒那麼樂觀。

大牛陸續出走

2015年5月,就在吳恩達就任首席科學家一年後,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創始人、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宣佈離職創業,並且帶走了深度學習實驗室主架構師黃暢,成立了地平線機器人。

此後大約一年半的時間裡,包括倪凱、顧嘉唯、張潼等在內的多位技術大牛相繼出走,或自行創業,或轉而加入樂視、騰訊等公司擔任要職。

2016年4月,百度再次進行了業務架構調整。五個月後,原百度地圖旗下高精地圖團隊與百度車聯網團隊合併,成立智能汽車事業部。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3月,百度宣佈將自動駕駛事業部、智慧汽車事業部、以及2015年1月推出的Car Life etc.車聯網業務合併組成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組,由陸奇親自掛帥,兼任總經理。王勁不再負責自動駕駛事業部,“將內部休養一段時間”。

最終,2017年3月22日,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社交媒體上扔下一刻重磅炸彈,宣佈自己將從百度離職。如果說吳恩達的到來是百度研究院全盛時期的一個縮影,那麼他的離去,也同樣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隨後王勁的離職,更是在這個時代的木板上釘下了最後一根釘子。

而百度方面,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完成了對百度研究院的收編,研究院院長林元慶(2015年11月加入百度)向負責人王海峰彙報。王海峰同時晉升為E-Staff成員,向陸奇彙報。

至此,除了2013年9月加入的前Facebook資深科學家徐偉外,一眾早期加入的百度研究院大牛們已然幾近全部離職,近10位元技術頂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專家的出走,間接成就了國內一批AI初創的崛起,可謂是繼微軟亞洲研究院後又一人工智慧黃埔軍校。

百度美國研發中心遷址剪綵。吳恩達(左一)、李彥宏(中)、王勁(右二) 網路圖

如今,百度各體系業務負責人除了陸奇(2017年)與總裁張亞勤(2014年)外,全都是來自傳統業務的百度老將:副總裁王海峰(2010年)、高級副總裁朱光(2008年)、高級副總裁向海龍(2005年)。

這個局面,似乎是早就註定的。

……

全文閱讀請關注《政商智庫》“重磅·話題”欄目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論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