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GOAL2017官方發佈《全球蝦類產量報告》,收藏!

GOAL2017在都柏林盛大開幕,全球水產業上下游企業代表參與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原創報導,如果你還有印象,你應該還記得去年在廣州盛大召開的2016年全球水產大會(GOAL 2016,也稱全球水產養殖領袖峰會),

該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近500位業者到廣州參與,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的零售商和連鎖經營企業,如沃爾瑪、迪士尼、百勝、Sysco、京東、天貓等,業內參與的企業有國聯、翔泰、百洋、極鮮網、海鮮盛宴、三良集團(良之隆)等。

2017年,這個由GAA(全球水產養殖聯盟)主辦的會議已經連續舉辦17個年頭了,今年的GOAL峰會在愛爾蘭的首都——美麗的都柏林舉辦。

當地時間上午9:00,GOAL 2017開幕,由愛爾蘭鼓手帶來的傳統表演讓在場參會嘉賓拍手叫好

當地時間10月4日上午,全球知名的零售商、餐飲企業和大宗海鮮採購200餘位均來到了開幕式現場,

包括Ahold Delhaize,Bidfood Australia,The Big Prawn Co.,BonAppétit,Brakes,Brinker International,Captain D's,Darden,Davigel,迪士尼,Gfresh,Sam's Club,京東、 Schnucks,Sysco Corp.Tesco,US Foods,Waitrose和Walmart等企業代表。

全球水產養殖聯盟執行總裁Wally Stevens為會議闡述了今年主題“下一個20:從承諾到交付”的主題,

解決了水產養殖面臨的主要挑戰:動物福利、消費者教育、環境和社會責任、飼料可持續性等多方面問題。

愛爾蘭農業食品和海洋部長Michael Creed先生致歡迎辭,他提到,當前,愛爾蘭正在實施的綠色認證也與GAA的BAP理念相符

Alltech 創始人、總裁 Pearse Lyons 先生,Pearse Lyons 是美國動物保健公司 Alltech的創始人和總裁,該公司擁有5,000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一位前瞻性思想家里昂博士在發表主旨發言時,將向觀眾介紹食品生產的未來,特別是水產養殖的未來,以及技術在破壞傳統商業行為方面的作用

F3無魚飼料挑戰賽的獲獎者在簡短的頒獎典禮上公佈並頒發20萬美元獎金參賽者於2015年9月15日在加拿大溫哥華的GOAL 2015年開幕,競爭對手使水產飼料製造商在2017年9月15日之前使用創新的蛋白質和脂質製劑生產和銷售最不含海產品的水產養殖飼料,或首次達到10萬噸無海鮮飼料銷售。最後獎項由恒興獲得。

討論交流1,討論會由BAP的Dan Lee擔任,這個討論會主要討論的是,水產飼料最新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情況和對養殖海產品的營養狀況的影響,以及未來20年裡水產飼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GAA主席George Chamberlain 博士講述了資料背後的故事,概述了影響生產,從動物疾病到市場抵抗國際貿易政治的問題,George是動物疾病的權威人士

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Jim Anderson 教授已連續11年為峰會作關於全球對蝦產業報告

據瞭解,Jim Anderson 教授是根據全球幾十家對蝦、魚類生產企業、協會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調查而來。

Jim Anderson教授首先就闡明了該資料是GOAL調查資料,與FAO資料有些差別,但這並不影響本文的閱讀。

下圖是2000-2019年全球蝦類主產區東南亞、中國、美國、印度、中東等地區的產量(預測)對比。最近幾年全球對蝦疾病爆發,尤其是亞洲非常嚴重,2016-2019年,預測全球對蝦產量每年將增長4.8%

2012年全球蝦類主產區產量大小依次是東南亞、中國、美國、印度、中東。

下列直條圖國家(東南亞、中國、印度、美國)在2012-2015年間和2015-2019年間的對比圖,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越南、印尼、孟加拉、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

2012-2019年,亞洲蝦類資料如下,可以看出中國的產量一直是遙遙領先與第二大主產區泰國。其中,對於養殖蝦來說,影響產量的原因還是病害因素,特別是2013年在中國和泰國爆發的病害問題。

2012-2019年間厄瓜多爾的養殖產量增加迅猛,而且是不斷的在增長,與此同時,墨西哥和巴西也在緩慢的增長。

接下來是養殖和野生捕撈關於不同品種的分佈直條圖。品種如圖中左上角:

全球蝦產量裡,南美白對蝦占了全球蝦類產量的76%,亞洲的產量占比71%,53%的供應來自養殖。

GOAL資料顯示,影響蝦產業發展最重要的3個因素是病害、種苗、親蝦品質。

再來看看貿易方面:2011-2013年,美國蝦類進口減少了12%,2013-2017年增加了31%。印度很大程度上與美國共用市場,美國有50%的蝦是從印度和印尼進口的,從泰國進口的量有所下降。

最後來看看中國的情況,這是中國冷凍蝦進出口情況,出口減少了37%,過去5年進口增長超過100%,可能還不包括一些從東南亞的進口。

或首次達到10萬噸無海鮮飼料銷售。最後獎項由恒興獲得。

討論交流1,討論會由BAP的Dan Lee擔任,這個討論會主要討論的是,水產飼料最新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情況和對養殖海產品的營養狀況的影響,以及未來20年裡水產飼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GAA主席George Chamberlain 博士講述了資料背後的故事,概述了影響生產,從動物疾病到市場抵抗國際貿易政治的問題,George是動物疾病的權威人士

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Jim Anderson 教授已連續11年為峰會作關於全球對蝦產業報告

據瞭解,Jim Anderson 教授是根據全球幾十家對蝦、魚類生產企業、協會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調查而來。

Jim Anderson教授首先就闡明了該資料是GOAL調查資料,與FAO資料有些差別,但這並不影響本文的閱讀。

下圖是2000-2019年全球蝦類主產區東南亞、中國、美國、印度、中東等地區的產量(預測)對比。最近幾年全球對蝦疾病爆發,尤其是亞洲非常嚴重,2016-2019年,預測全球對蝦產量每年將增長4.8%

2012年全球蝦類主產區產量大小依次是東南亞、中國、美國、印度、中東。

下列直條圖國家(東南亞、中國、印度、美國)在2012-2015年間和2015-2019年間的對比圖,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越南、印尼、孟加拉、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

2012-2019年,亞洲蝦類資料如下,可以看出中國的產量一直是遙遙領先與第二大主產區泰國。其中,對於養殖蝦來說,影響產量的原因還是病害因素,特別是2013年在中國和泰國爆發的病害問題。

2012-2019年間厄瓜多爾的養殖產量增加迅猛,而且是不斷的在增長,與此同時,墨西哥和巴西也在緩慢的增長。

接下來是養殖和野生捕撈關於不同品種的分佈直條圖。品種如圖中左上角:

全球蝦產量裡,南美白對蝦占了全球蝦類產量的76%,亞洲的產量占比71%,53%的供應來自養殖。

GOAL資料顯示,影響蝦產業發展最重要的3個因素是病害、種苗、親蝦品質。

再來看看貿易方面:2011-2013年,美國蝦類進口減少了12%,2013-2017年增加了31%。印度很大程度上與美國共用市場,美國有50%的蝦是從印度和印尼進口的,從泰國進口的量有所下降。

最後來看看中國的情況,這是中國冷凍蝦進出口情況,出口減少了37%,過去5年進口增長超過100%,可能還不包括一些從東南亞的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