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鋼價結束連續上漲 仍會上行預計不會暴漲

我國自2016年推進鋼鐵去產能工作以來,至今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半年,大部分鋼企實現盈利。在鋼鐵行業保持高水準生產背景下,9月鋼鐵市場供需趨於平衡,導致價格有所回落。不過,相關分析認為,鋼價在長期仍有上行希望,但由於市場提前反應、需求下降等原因,後期不會出現暴漲。

淘汰鋼材落後產能卓有成效 價格合理回歸是必然

在鋼鐵行業全產業過剩、虧損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不斷發佈各種相關政策,

加快鋼鐵行業去產能。截至2017年8月底,中央企業已退出鋼鐵產能1614萬噸,退出煤炭產能5510萬噸。9月28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鋼鐵行業已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隨著去產能工作不斷推進,今年上半年,鋼材價格曾出現了大幅增長態勢。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鋼鐵協會會員鋼鐵企業平均鋼材結算價格為3325元/噸,同比每噸上升1095元,升幅為49.10%。

相關人士認為,

這一價格漲幅,是在鋼鐵行業過去長期飽受“地條鋼”擾亂市場秩序之苦、鋼材價格長期處於不正常低位的背景下取得的,是鋼材產品自身價值的回歸。

對此,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鋼價合理回歸有它的必然性。他認為,儘管人們說鋼價回升比較快,但是上半年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僅只有3.04%,遠低於整體工業產品6%的銷售利潤率。

“在大力度打擊地條鋼,

去除不合理的產量後,供給發生變化,正常的上漲回升是有助於企業解決它的債務問題。”央視財經評論員趙悅說。

9月出現價格回落 長期仍有上升動力

進入下半年,8月份鋼價保持了上漲趨勢,受採暖季限產等政策措施影響,市場預期持續升高,鋼鐵生產保持高水準,

鋼材價格繼續上升。9月,隨著市場預期下降,鋼價呈小幅回落走勢。

9月18日至24日,鋼材價格環比下降0.5%,結束了連續14周的上漲。其中,熱軋普通薄板、冷軋普通薄板、螺紋鋼、高速線材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1%、0.8%、0.6%和0.6%。

此次鋼價回落主要是因為供需基本平衡。旺季需求不及預期,加之庫存有所回升,多家機構預測,短期鋼材價格將延續調整態勢。

據中國鋼鐵協會旬報統計,9月上旬,

會員鋼鐵企業粗鋼日產187.43萬噸,估算全國為239.66萬噸,高於1-8月平均水準。而8月末全國主要市場鋼材庫存961萬噸,環比上升0.96%。可以看出,9月份,鋼材社會庫存由降轉升。隨著合規產能較快釋放,後期市場不會產生大的缺口,供需呈基本平衡態勢,鋼材價格難以繼續上漲。

不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2+26”城市工業企業採暖季要錯峰生產。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採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其他城市基本會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目前已有9個城市明確鋼鐵限產50%。

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研究總監李曉東表示,伴隨北方採暖季到來,供應緊縮的預期也顯著利好鋼價。鋼價雖然出現短期調整,但長期依然有上行的動力。

此外,蘭格鋼鐵網首席分析師馬力認為,由於前期鋼產量過大,且鋼價漲幅較高,建材庫存從七八月份開始也逐漸增長,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這些庫存,因此對四季度的行情來說,短期記憶體在較大壓力,“金九銀十”或許並不可期。不過雖然鋼價有回檔壓力,但總體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回落,10月下旬以後,價格依然有反彈的希望。

採暖季將呈現緊平衡 估計鋼價不會暴漲

那麼,採暖季為鋼材帶來的上行空間是否會帶來一波暴漲?據《中國冶金報》分析,雖然今年採暖季的鋼材供給會少於去年同期,但由於市場提前反應,價格預期被提前消耗,加之採暖季下游需求與去年同期持平或小於去年同期,因此可以判斷,鋼材市場呈現緊平衡格局,鋼價難以大幅上漲。

估算資料顯示,以2016年的實際鋼材產量資料進行推算,採暖季限產對鋼材產量的影響在4787萬噸~6260萬噸。鋼材產量同比減少13.3%~17.5%;根據2017年前7個月估算,2017年鋼材產量為11.06億噸,可以計算出全年占比下降4.4%~5.7%。而對於下游來說,採暖季期間,鋼鐵消費減少約1070萬噸。

不過,從宏觀資料來看,今年房地產、基建、汽車等對鋼材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均沒有較大的改善。加上建材行業錯峰生產力度加大,採暖季鋼材需求或將下降。

另外,9月份鋼材庫存連續增加,預計採暖季的庫存水準會高於去年同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限產帶來的供給缺口。近2個月鋼材價格普遍上漲,不排除價格預期已經被提前消耗的可能性。此外,鋼廠為保證採暖季的收益,還會提前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證供給。

因此,雖然鋼價仍有希望上升,但幅度不會太大。

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採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其他城市基本會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目前已有9個城市明確鋼鐵限產50%。

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研究總監李曉東表示,伴隨北方採暖季到來,供應緊縮的預期也顯著利好鋼價。鋼價雖然出現短期調整,但長期依然有上行的動力。

此外,蘭格鋼鐵網首席分析師馬力認為,由於前期鋼產量過大,且鋼價漲幅較高,建材庫存從七八月份開始也逐漸增長,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這些庫存,因此對四季度的行情來說,短期記憶體在較大壓力,“金九銀十”或許並不可期。不過雖然鋼價有回檔壓力,但總體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回落,10月下旬以後,價格依然有反彈的希望。

採暖季將呈現緊平衡 估計鋼價不會暴漲

那麼,採暖季為鋼材帶來的上行空間是否會帶來一波暴漲?據《中國冶金報》分析,雖然今年採暖季的鋼材供給會少於去年同期,但由於市場提前反應,價格預期被提前消耗,加之採暖季下游需求與去年同期持平或小於去年同期,因此可以判斷,鋼材市場呈現緊平衡格局,鋼價難以大幅上漲。

估算資料顯示,以2016年的實際鋼材產量資料進行推算,採暖季限產對鋼材產量的影響在4787萬噸~6260萬噸。鋼材產量同比減少13.3%~17.5%;根據2017年前7個月估算,2017年鋼材產量為11.06億噸,可以計算出全年占比下降4.4%~5.7%。而對於下游來說,採暖季期間,鋼鐵消費減少約1070萬噸。

不過,從宏觀資料來看,今年房地產、基建、汽車等對鋼材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均沒有較大的改善。加上建材行業錯峰生產力度加大,採暖季鋼材需求或將下降。

另外,9月份鋼材庫存連續增加,預計採暖季的庫存水準會高於去年同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限產帶來的供給缺口。近2個月鋼材價格普遍上漲,不排除價格預期已經被提前消耗的可能性。此外,鋼廠為保證採暖季的收益,還會提前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證供給。

因此,雖然鋼價仍有希望上升,但幅度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