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昨天,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了!看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有誰(附石黑一雄書單)

感謝您關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活力清水河”關注我們。

瑞典文學院5日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

授獎理由:

"他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頒獎詞:

石黑一雄,這個幾乎沒有出現在任何熱門賠率榜前列的名字拿到了今年的文學獎桂冠。頒獎詞表示:“他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

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宣佈,獲獎者為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于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

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

石黑一雄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該獎項由瑞典文學院頒發。

石黑一雄書單

石黑一雄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

與拉什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在石黑一雄之前,奈保爾已經拿下了一座諾貝爾文學獎。

評論界認為,石黑一雄與其他少數族裔作家不同,儘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但他從不操弄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是以身為一個國際主義的作家自居。

他的小說題材繁雜多樣,所設置的場景,人物也橫跨歐亞文明。

“記憶”是貫穿在石黑一雄創作始終的主題:

第一部小說《遠山淡影》講述了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悅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長崎的災難和戰後恢復;

《浮世畫家》則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

《長日留痕》發生的背景是戰後的英格蘭,聽年邁的英國管家講述他在戰場上的經歷;

《無可慰藉》講的是在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一名鋼琴家如何掙扎著按照計畫去演出的故事;

《上海孤兒》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海,講述一名私人偵探調查尋找失蹤了的父母的故事;

《別讓我走》涉及的主題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

石黑一雄的前幾部小說都聚焦於個體記憶,而在2015年出版的近作《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與第一次將寫作的主題設立在社會記憶與集體遺忘的問題之上。

故事偽託於英國後亞瑟王時代的傳說,不列顛人埃克索夫婦出門尋子,路遇兩位屠龍騎士:不列顛亞瑟王騎士高文,和撒克遜人維斯坦。他們所要討伐的母龍魁瑞格常年噴吐一種能致人失憶的迷霧。旅途中,由於海拔漸高迷霧趨薄,加之交談與行動上的磨合,眾人的記憶開始復蘇——原來所謂亞瑟王留下的兩族和諧共存的歷史遺產完全是假像,真實狀況是不列顛人通過迷霧掩蓋了屠殺撒克遜人進而取得統治權的血腥事實。於是眾人在屠龍問題上產生分歧,最終以拔劍相向收場。

石黑一雄借奇幻史詩的外衣探討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民族與個人面對歷史宿怨時應當如何在記憶與寬恕間做出抉擇。自2005年的《別讓我走》之後,石黑一雄一直潛心於《被掩埋的巨人》的創作,其間數易其稿。2008年,石黑一雄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曾這樣談論《被掩埋的巨人》的創作意圖:“我想要寫一部書,關於一個社會是如何銘記和忘卻的。我曾寫過有關個人與記憶的作品,但我發現,個人和社會在銘記和忘卻這兩個方面的表現截然不同。”

但石黑一雄這部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並未得到一致好評。英國書評家托比·利希蒂希當時曾撰文表示:“我們對石黑一雄的新作有多期待,它就有多讓人失望。”托比·利希蒂希說,石黑曾經獲得過巨大的成功,某種意義上,質樸一直是他成功的關鍵。不論他小說的場景是戰後的日本(《浮世畫家》,1986)、戰前的上海(《上海孤兒》,2000),抑或是反烏托邦的英格蘭(《別讓我走》,2005),他的人物都棲居在同一個王國裡,一個充滿了壓抑、失憶、自欺和不安的王國。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重要的東西——個人的成就、愛、生存——都被掩埋在一堆迷亂的細節下面:比如,如何“正確”提手提箱,或是如何“正確”準備野餐。他的第一人稱敘述人用以支撐這個世界的語言註定是克制的、猶豫的。換言之,是質樸的。

石黑是這些用法的大師:模糊限制語、修飾語、限定語、條件情態、被動態。儘管使用了原先的成功要素,《被埋葬的巨人》不同于石黑先前六部小說,以及他短篇小說集《小夜曲》(2009)裡的5個故事,落入了一個第三人稱敘述人之手。這便意味著,在這部小說裡,他奇怪而呆板的風格再也無法收穫和他其他作品一樣的效果——表達出某種處於精神痛苦狀態的個體意識。

《被掩埋的巨人》中文版去年1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上海譯文近年來還出版了石黑一雄《遠山淡影》《小夜曲》《無可慰藉》《浮世畫家》等多部作品。

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除了莫言,

你還知道誰?

以下是對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作品等情況進行的梳理。

“2016年”

【美國】鮑勃·狄倫

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狄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代表歌曲:《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等。

“2015年”【白俄羅斯】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複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2014年”【法】派翠克·莫迪亞諾

法國作家派翠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愛麗絲·門羅

加拿大女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代表作品:《逃離》 《快樂影子舞》 《愛的進程》 《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2012年”

【中國】莫言

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生死疲勞》。

“2011年”【瑞典】湯瑪斯·特朗斯特羅姆

瑞典作家湯瑪斯•特朗斯特羅姆。獲獎理由:“通過凝煉、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代表作品:《17首詩》 《途中的秘密》 《半完成的天空》 《看見黑暗》 《為生者和死者》 《悲哀貢朵拉》。

“2010年”【秘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獲獎原因:“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代表作品:《綠房子》 《世界末日之戰》 《城市與狗》 《酒吧長談》 《誰是殺人犯》。

“2009年”

【德】赫塔·米勒

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獲獎理由: “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 《光年之外》 《行走界線》 《河水奔流》 《呼吸鐘擺》。

“2008年”【法】勒·克萊齊奧

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萊齊奧。獲獎理由:“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 《訴訟筆錄》 《金魚》《流浪的星星》 《少年心事》 《戰爭》 《烏拉尼亞》。

“2007年”

【英】桃莉絲·萊辛

英國女作家桃莉絲•萊辛。代表作品《金色筆記》 《野草在歌唱》 《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 《簡•薩默斯日記》。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圍觀“活力清水河”微信矩陣

《無可慰藉》講的是在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一名鋼琴家如何掙扎著按照計畫去演出的故事;

《上海孤兒》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海,講述一名私人偵探調查尋找失蹤了的父母的故事;

《別讓我走》涉及的主題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

石黑一雄的前幾部小說都聚焦於個體記憶,而在2015年出版的近作《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與第一次將寫作的主題設立在社會記憶與集體遺忘的問題之上。

故事偽託於英國後亞瑟王時代的傳說,不列顛人埃克索夫婦出門尋子,路遇兩位屠龍騎士:不列顛亞瑟王騎士高文,和撒克遜人維斯坦。他們所要討伐的母龍魁瑞格常年噴吐一種能致人失憶的迷霧。旅途中,由於海拔漸高迷霧趨薄,加之交談與行動上的磨合,眾人的記憶開始復蘇——原來所謂亞瑟王留下的兩族和諧共存的歷史遺產完全是假像,真實狀況是不列顛人通過迷霧掩蓋了屠殺撒克遜人進而取得統治權的血腥事實。於是眾人在屠龍問題上產生分歧,最終以拔劍相向收場。

石黑一雄借奇幻史詩的外衣探討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民族與個人面對歷史宿怨時應當如何在記憶與寬恕間做出抉擇。自2005年的《別讓我走》之後,石黑一雄一直潛心於《被掩埋的巨人》的創作,其間數易其稿。2008年,石黑一雄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曾這樣談論《被掩埋的巨人》的創作意圖:“我想要寫一部書,關於一個社會是如何銘記和忘卻的。我曾寫過有關個人與記憶的作品,但我發現,個人和社會在銘記和忘卻這兩個方面的表現截然不同。”

但石黑一雄這部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並未得到一致好評。英國書評家托比·利希蒂希當時曾撰文表示:“我們對石黑一雄的新作有多期待,它就有多讓人失望。”托比·利希蒂希說,石黑曾經獲得過巨大的成功,某種意義上,質樸一直是他成功的關鍵。不論他小說的場景是戰後的日本(《浮世畫家》,1986)、戰前的上海(《上海孤兒》,2000),抑或是反烏托邦的英格蘭(《別讓我走》,2005),他的人物都棲居在同一個王國裡,一個充滿了壓抑、失憶、自欺和不安的王國。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重要的東西——個人的成就、愛、生存——都被掩埋在一堆迷亂的細節下面:比如,如何“正確”提手提箱,或是如何“正確”準備野餐。他的第一人稱敘述人用以支撐這個世界的語言註定是克制的、猶豫的。換言之,是質樸的。

石黑是這些用法的大師:模糊限制語、修飾語、限定語、條件情態、被動態。儘管使用了原先的成功要素,《被埋葬的巨人》不同于石黑先前六部小說,以及他短篇小說集《小夜曲》(2009)裡的5個故事,落入了一個第三人稱敘述人之手。這便意味著,在這部小說裡,他奇怪而呆板的風格再也無法收穫和他其他作品一樣的效果——表達出某種處於精神痛苦狀態的個體意識。

《被掩埋的巨人》中文版去年1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上海譯文近年來還出版了石黑一雄《遠山淡影》《小夜曲》《無可慰藉》《浮世畫家》等多部作品。

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除了莫言,

你還知道誰?

以下是對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作品等情況進行的梳理。

“2016年”

【美國】鮑勃·狄倫

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狄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代表歌曲:《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等。

“2015年”【白俄羅斯】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複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2014年”【法】派翠克·莫迪亞諾

法國作家派翠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愛麗絲·門羅

加拿大女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代表作品:《逃離》 《快樂影子舞》 《愛的進程》 《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2012年”

【中國】莫言

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生死疲勞》。

“2011年”【瑞典】湯瑪斯·特朗斯特羅姆

瑞典作家湯瑪斯•特朗斯特羅姆。獲獎理由:“通過凝煉、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代表作品:《17首詩》 《途中的秘密》 《半完成的天空》 《看見黑暗》 《為生者和死者》 《悲哀貢朵拉》。

“2010年”【秘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獲獎原因:“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代表作品:《綠房子》 《世界末日之戰》 《城市與狗》 《酒吧長談》 《誰是殺人犯》。

“2009年”

【德】赫塔·米勒

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獲獎理由: “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 《光年之外》 《行走界線》 《河水奔流》 《呼吸鐘擺》。

“2008年”【法】勒·克萊齊奧

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萊齊奧。獲獎理由:“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 《訴訟筆錄》 《金魚》《流浪的星星》 《少年心事》 《戰爭》 《烏拉尼亞》。

“2007年”

【英】桃莉絲·萊辛

英國女作家桃莉絲•萊辛。代表作品《金色筆記》 《野草在歌唱》 《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 《簡•薩默斯日記》。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圍觀“活力清水河”微信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