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認為,懟衛哲的小哥講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

前幾日頭條上驚現一篇怒懟D哥衛哲(老B2B人都是這麼稱呼衛哲)的文章《衛哲連B2B的門都沒有摸到,

有什麼資格談B2B的本質?》,頓時刷爆各位企業家的朋友圈,從標題來看雖有標題黨博眼球之嫌,但作者小哥從另一角度分析了B2B互聯網化的現狀。雖然能自圓其說,但是不免有強行抬杠,博眼球求關注之嫌!

小哥的文章中提到以下幾點:

a. B2B不僅連接的是人,還要連接流程和設備(批衛哲第一、第二的本質的錯誤)

b. B2B連接企業之間的交易需要中遠期計畫,

但不是衛哲說的提前佈局採購。

c. B2B自帶金融屬性,這個就太不全面了。

d. 互聯網改變企業,首先是要成平臺,而平臺具有天然的壟斷性。怎麼可能是先讓小B富起來。

小哥和D哥的觀點,純屬不同領域對B2B的探討

1.首先個人認為,D哥是在闡述在B2B場景中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優化,而小哥更多的是在闡述技術成面的提升。同樣都是通過IT技術對B2B領域的革新,實則是在不同領域的探討。

相對於2C的業務場景,2B顯然是更高維度的世界,所以小哥和D哥話題上的交叉,在我看來更像是三維世界裡的兩條直線在二維世界裡的交叉。我們當然既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要流程和流程、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連接。

2. 很多觀眾在評論裡質疑小哥沒有實戰經驗,只是在紙上談兵,還建議結合實戰事例會更有說服力,我不這麼認為。先簡單介紹下本人背景,本人06年畢業後開始在上海創業,

創辦上海舞動童年童裝網,國內獨立平臺TOP10.09年後在阿裡巴巴B2B事業部工作負責童裝行業運營,扶持過湖州織裡童裝產業帶,那幾年正好也是D哥執掌B2B的最後幾年。11年後重新出來再創業從事政企資料化管理軟體發展,行業品牌大資料採擷合作以及電商大資料諮詢。期間自主研發過情報魔方這款資料產品,幫過天貓建設過分銷平臺,合作建立唐河縣縣域大資料中心,
溯源大資料採擷等項目。每每跟品牌商或者企業家聊起產品需求,他們提到最大的痛點往往都是庫存問題。因為我們是帶著技術人員的身份跟企業進行了會話,同理,我相信D哥跟他們會話時候絕不會討論技術的問題,更多的會是在討論社會資源,討論人與人之間的資源互換,因為D哥的身份就是資源。所以,我相信小哥是實戰過的,不是理論派,
只是小哥站在了技術的的角度。很多人跟D哥一樣,站的是資源的角度。

3. B2B的春天,要有超過這個時代想像的技術來支撐。縱觀互聯網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概括起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高了我們獲取資源的能力。通過搜索,我們增強了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電商,我們可以足不出門購買地球另一端的商品,思密達國的人民甚至通過互聯網獲取資訊彈劾了朴阿姨。但是,目前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支撐B2B的負責要求,不管是D哥說的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還是小哥說的設備與設備,流程與流程的對接。我進阿裡巴巴B2B的那年,B2B剛開始轉型做線上交易,全站最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商友圈,就是D哥經常提起的商人社區。同地的,異地的,每天線上活躍的流量達到了幾萬十萬的PV和幾十萬的UV,但也只是停留在了資訊交流層面,後來平臺轉型做線上交易後,並沒有帶來成正比的交易量。遙想當年最好的服裝行業,平均一天的交易也只有200萬不到。歸結原因,要建立B2B級別的信任,光靠社區裡的文字交流還是遠遠不夠的,就算今天有了直播技術(據說B2B的直播當天轉化率平均有7個點多,一周的轉化率有35%),無非也是對小額採購批發有所幫助,離正常的建立貿易關係相差甚遠。或許哪天,有了比全息成像技術更牛逼的技術,也能讓兩地的人們身臨其境的置身於同一地進行交流。設備與設備,流程與流程的連接,以及實現銷售管道的資料視覺化,更是需要資料獲取技術的更新,同時也需要行業標準的制定,以及資料共用的意識轉變,更是難上加難。就像我們這幾年試圖幫助企業進行全管道的監控,就會遇到設備成本與回報不成正比,管道抵觸等諸多問題。進而很多企業採取彈性生產的方法去規避庫存的問題,但始終沒有解決管道的合理分佈以及管道之間的相互相互,無非是把庫存問題專題到管道上,管道一旦有了庫存壓力就會增加銷售價格。在銷售終端已經被壓榨到0利潤的今天,管道上還有很多空間沒有釋放到消費者手裡。

終上所述,B2B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各方的共同努力,以20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今天技術一樣的技術去支撐。更需要更加開放、透明、共用的互聯網精神去打通傳統的商務之間壁壘,共同來創造屬於真正B2B世界的明天。

目前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支撐B2B的負責要求,不管是D哥說的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還是小哥說的設備與設備,流程與流程的對接。我進阿裡巴巴B2B的那年,B2B剛開始轉型做線上交易,全站最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商友圈,就是D哥經常提起的商人社區。同地的,異地的,每天線上活躍的流量達到了幾萬十萬的PV和幾十萬的UV,但也只是停留在了資訊交流層面,後來平臺轉型做線上交易後,並沒有帶來成正比的交易量。遙想當年最好的服裝行業,平均一天的交易也只有200萬不到。歸結原因,要建立B2B級別的信任,光靠社區裡的文字交流還是遠遠不夠的,就算今天有了直播技術(據說B2B的直播當天轉化率平均有7個點多,一周的轉化率有35%),無非也是對小額採購批發有所幫助,離正常的建立貿易關係相差甚遠。或許哪天,有了比全息成像技術更牛逼的技術,也能讓兩地的人們身臨其境的置身於同一地進行交流。設備與設備,流程與流程的連接,以及實現銷售管道的資料視覺化,更是需要資料獲取技術的更新,同時也需要行業標準的制定,以及資料共用的意識轉變,更是難上加難。就像我們這幾年試圖幫助企業進行全管道的監控,就會遇到設備成本與回報不成正比,管道抵觸等諸多問題。進而很多企業採取彈性生產的方法去規避庫存的問題,但始終沒有解決管道的合理分佈以及管道之間的相互相互,無非是把庫存問題專題到管道上,管道一旦有了庫存壓力就會增加銷售價格。在銷售終端已經被壓榨到0利潤的今天,管道上還有很多空間沒有釋放到消費者手裡。

終上所述,B2B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各方的共同努力,以20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今天技術一樣的技術去支撐。更需要更加開放、透明、共用的互聯網精神去打通傳統的商務之間壁壘,共同來創造屬於真正B2B世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