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斯氏家族有多牛,看看這200多年前10000多平方米的豪宅就知道了!

《建軍大業》中二十六軍第二師師長斯烈

《建軍大業》中的斯勵,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曾任北伐軍獨立師長兼黨代表。

電影《建軍大業》開頭是,周恩來與斯烈、斯勵兄弟的會談交涉。斯烈時任二十六軍第二師師長,手握重兵,官居要職。其弟黃埔三其畢業,四一二政變中營救周恩來,1931年被殺害。斯氏兄弟為浙江諸暨人,

斯氏家族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斯氏古村

斯宅古村位於諸暨市東南部,在5平方公里內,許多古跡得以保留至今。這個古村裡,竟然有千柱屋(含筆峰書屋)、華國公別墅、發祥居等3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國保)。這是全國應是極少見的!

千柱屋在斯宅最為著名,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為當地富商斯元儒所建。“千柱屋”磚木結構,氣勢恢宏,建築面積現占地6 9 0 0 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有屋1 1 8 間,弄3 2 條。內含1 0 個天井,屋柱盈千,故名“千柱屋”。千柱屋有1322根柱子,將富豪大家族的排場發揮到令鄉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走遍千柱屋的每一個角落,可以“晴不見日,雨不濕鞋”。這是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築。1822年,斯元儒五世同堂。千柱屋由其四個兒子居住。

千柱屋正廳門樓製作講究,其門額以青石製作,上鐫“於斯為盛”4字,為九重篆。門額四周用磚雕人物、山水、龍鳳等圖案裝飾。

院落裡栽著桂樹、槐樹,經二百餘年風雨,或已越過窗櫺,或已高於屋簷。漫步其間,可以感受到耕讀人家的古樸、清幽和安寧的意蘊。

過門樓即為正廳,五架抬式結構。正廳兩側分設“叢桂堂”、“雙槐堂”、“福壽堂”、“仁壽堂”,均用青石鐫刻楷書堂名鑲嵌於壁上。

今尚保存有“孝廉方正”、“彤管重輝”、“一枝挺秀之軒”、“石澗聽松之館”等匾額多方。屋內廊柱林立,門戶重重,玲瓏剔透,令人目不暇接,有入五里霧中之感。後院牆上的磚雕“百馬圖”栩栩如生,座樓木門的淺浮雕人物花鳥圖案生動傳神,如“米芾拜石”、“黃雀石榴”等,中軸線兩側四個堂分別以“梅蘭竹菊”為題材鐫刻。

該建築分佈5條縱軸線,3條橫軸線,為庭院式組群佈局。坐南朝北,通面寬124米,縱進深60米。各縱軸線北端均設重簷式門樓,共5座,全系青石、磚雕製作,鐫刻人物、山水圖案,皆形象生動逼真,極其精美。整棟建築的文人意境淺浮雕表現方法已成為我國南方木雕藝術的瑰寶。千柱屋已成為江南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築代表。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筆鋒書屋座落於松嘯灣,背靠筆架山,是斯元儒為千柱屋的子孫讀書而建的家塾。屋前有明代的紫薇、羅漢松、黃檀、玉蘭、龍爪槐等,還有一株被評為浙江十大最美古樹的榔榆,景區古木參天。

筆峰書屋已在此靜靜守候200餘年,走進文昌閣,仿佛聽到了當年的讀書聲。2001年與千柱屋一起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國公別墅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集學塾和家廟為一體的功能建築,系後人為追念斯華國而建。

院內古木參天,建築設計堪稱完美,環境端莊靜諡,移步即景。

其中,左右兩側的雌雄樹、科舉捷報和陰陽井奇觀,令人嘖嘖讚歎。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斯氏家族十分重視教育,斯氏兄弟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斯烈後升任第二十六軍副軍長,參加北伐,由閩入浙。1928年5月,進軍濟南,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五三慘案”,因反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憤而辭職南歸,在杭州閉戶讀書達7年之久。1936年6月,應陳儀之邀,出任福建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7月,去職,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1937年8月,去職回鄉,任諸暨抗敵後援會副主任。194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糧食管理處副處長。1948年,任浙江地方銀行董事長,兼管糧政。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被選為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並任杭州市救濟事業委員會副會長。1953年病逝。

(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該建築分佈5條縱軸線,3條橫軸線,為庭院式組群佈局。坐南朝北,通面寬124米,縱進深60米。各縱軸線北端均設重簷式門樓,共5座,全系青石、磚雕製作,鐫刻人物、山水圖案,皆形象生動逼真,極其精美。整棟建築的文人意境淺浮雕表現方法已成為我國南方木雕藝術的瑰寶。千柱屋已成為江南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築代表。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筆鋒書屋座落於松嘯灣,背靠筆架山,是斯元儒為千柱屋的子孫讀書而建的家塾。屋前有明代的紫薇、羅漢松、黃檀、玉蘭、龍爪槐等,還有一株被評為浙江十大最美古樹的榔榆,景區古木參天。

筆峰書屋已在此靜靜守候200餘年,走進文昌閣,仿佛聽到了當年的讀書聲。2001年與千柱屋一起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國公別墅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集學塾和家廟為一體的功能建築,系後人為追念斯華國而建。

院內古木參天,建築設計堪稱完美,環境端莊靜諡,移步即景。

其中,左右兩側的雌雄樹、科舉捷報和陰陽井奇觀,令人嘖嘖讚歎。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斯氏家族十分重視教育,斯氏兄弟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斯烈後升任第二十六軍副軍長,參加北伐,由閩入浙。1928年5月,進軍濟南,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五三慘案”,因反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憤而辭職南歸,在杭州閉戶讀書達7年之久。1936年6月,應陳儀之邀,出任福建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7月,去職,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1937年8月,去職回鄉,任諸暨抗敵後援會副主任。194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糧食管理處副處長。1948年,任浙江地方銀行董事長,兼管糧政。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被選為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並任杭州市救濟事業委員會副會長。1953年病逝。

(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