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爸,我不想讓你抱。從小培養孩子主見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選擇媽媽的時候,都是覺得媽媽能夠讓她健康快樂的長大。

當孩子大了之後,意見和父母不一致,也需要表達出來。大部分的父母是能夠理會的,然而,有一部分家長,

就會覺得孩子是我生我養的,一定得聽我的……然後,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結婚成家之後,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干擾。

但是孩子對社會的認知是不全面的。怎麼樣去對待孩子的主觀意見呢?

昨天,喜爸下班回來想抱喜娃,喜娃躲開了。然後父子倆就在那裡鬧,

不亦樂乎。

晚上,我跟喜爸說,喜娃不想讓你抱,你就不要抱他,想抱也要經過他允許才行。結果,喜爸委屈的不行,

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孩子,首先他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獨立的人,雖然幼稚不成熟,但他是一個獨立於你存在的人,也許他需要你的照顧,

但人格上並不依附於你。

尊重孩子的內容很多。如,孩子放學,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不高興,你想知道原因,追問他,但他不願意說,那我覺得你就不應該再一個勁兒地追問,而是告訴他,不想說就不用說,當你想說的時候,爸爸媽媽隨時可以聽。

涉及到孩子的事情,

我認為,無特殊情況,都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可能的話應遵從於他,小到衣服樣式顏色的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中到上什麼樣的興趣班,大到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等等等等。

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我認為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與判斷,

開始獨立思考了,在這方面,父母不能單憑所謂的家長權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與做法,因為,從人格上說,孩子與父母都是平等的,雖然他小,但他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可能不同于家長,人的思想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大人也是從孩子長大的,應該有所體悟,所以家長要尊重這一規律,而不是忽視或抹殺,當然,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思想的發展,注意撥不明或迷亂以返正。

父母的面對自己的孩子,要引以為戒才是,父母尊重孩子,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作出判斷與選擇的權利,並放手讓其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孩子與父母才能對話平等,交流思想,敞開心懷,父母也才能設身處地換位思想,才能理解孩子,見善而勉之,見不善而撥正,孩子才能真正技藝與修養、知識與思想、見識與判斷、肉體與精神共同成長,他才能清風明月能賞,疾風驟雨能化,才會更好的立身這個世界。

當然,尊重不是無原則的遷就,這裡面的度,需要父母家長據事據實而把握,事有千種,境有萬端,不一而足,全在父母家長之見之識,及由此而生的之斷,所以父母之職,呵呵,也是任重而道遠。

對孩子,或陪伴,或監控,反應的是家庭的文化氛圍~

才能理解孩子,見善而勉之,見不善而撥正,孩子才能真正技藝與修養、知識與思想、見識與判斷、肉體與精神共同成長,他才能清風明月能賞,疾風驟雨能化,才會更好的立身這個世界。

當然,尊重不是無原則的遷就,這裡面的度,需要父母家長據事據實而把握,事有千種,境有萬端,不一而足,全在父母家長之見之識,及由此而生的之斷,所以父母之職,呵呵,也是任重而道遠。

對孩子,或陪伴,或監控,反應的是家庭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