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只有伊萬會玩核彈?美國這種武器士兵要用得先立遺囑

莫斯科時間1961年10月30日上午11時32分,一架經過特殊改裝的圖-95“熊”式轟炸機在15000米高空向北冰洋新地島北岸的米圖西喀灣投下一枚長8米,直徑2米,重達27噸的巨型炸彈。188秒後,這枚炸彈在4200米高空引爆,

立即形成了直徑4600米的火球,之後形成的蘑菇雲寬40公里,高60公里,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引起裡氏5級地震,並將整個歐亞大陸向南推了整整9毫米。

超級喜歡玉米的赫魯雪夫同志向全世界宣佈,這枚被稱為“大伊萬”的氫彈爆炸威力為一億噸核當量,

美國測定為5700萬噸,而俄羅斯的檔案顯示這次核爆炸的當量是5000萬噸。當然,這個數量級的核彈實際上已經沒有實戰意義,但即使只是政治炫耀,蘇聯所展現出來的可怕潛力依然令全世界心驚。

之後的三十年,蘇聯與美國進行了一場窮盡人類瘋狂天性的軍事競爭,

其中的大頭就是核軍備競賽,加起來能毀滅地球上百次的核武器讓全世界見識到人類到底有怎樣的智慧和殘忍。

如果說俄國人對巨型機械的狂熱崇拜造就了“大伊萬”這樣的怪物,那麼美國人就“理智”得多,美國人奉行實用主義,

不造那麼大塊頭的,沒用,要整就整點有用的。結果美國人把空對空火箭、地雷、魚雷、水雷都給帶上了“核”字,甚至還給步兵裝備了核無後坐力炮,一種無論是蘇聯還是中國都不敢學的東西。

早期核彈頭都很大,重量以噸計算,隨著技術的進步,

核彈頭越來越小,美國人更是仗著技術先進牛哄哄的,造出了MK-54微型核彈頭,僅重23公斤,最大威力為20噸當量,殺傷半徑400米,還可以調節威力大小。

美軍以這款核彈頭為戰鬥部,研發出M-388核炮彈,代號大衛克羅,採用特製無後坐力炮發射,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

實際上分為兩個型號,M28型口徑120毫米,最大射程2000米,M29型口徑155毫米,射程4000米。

無論多大口徑,這兩種炮都採用了三腳架,既可以固定發射陣地,亦可以安裝裝甲運兵車上使用, 三人炮組操作,屬於步兵編制。1962年7月7日進行試驗,精度不咋樣,威力也不算大,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輻射污染,150米內為立即致死的輻射劑量級,400米內為可能致死劑量級。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在實戰使用這傢伙,操作人員就是在自殺,根本不具備實戰意義,所以這是一種獨有的武器,中國和蘇/俄都沒有類似的武器,不是不會造,而是這東西實在不划算,爭取勝利是一回事,但真的拿人做毫無意義的犧牲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為研發者,美國當然知道這種武器的不足,但在冷戰的大背景下還是生產並列裝了2100枚炮彈,1961年開始裝備,這也和北約的戰術環境有關,畢竟面對虎視眈眈的十萬鐵甲,誰都可能做出瘋狂的事、當時美軍設想用核炮彈這樣的等戰術核武器消滅或至少遲滯快速推進的蘇軍裝甲部隊並將部分前線輻射化,至少保持48小時無法通過,為北約贏得時間組織軍隊發起反擊。

很明顯,這是一種特定環境、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特定武器,很快就在1971年全部退役,這種武器簡直可以用段子來形容:射程2000米,殺傷半徑3000米。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輻射污染,150米內為立即致死的輻射劑量級,400米內為可能致死劑量級。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在實戰使用這傢伙,操作人員就是在自殺,根本不具備實戰意義,所以這是一種獨有的武器,中國和蘇/俄都沒有類似的武器,不是不會造,而是這東西實在不划算,爭取勝利是一回事,但真的拿人做毫無意義的犧牲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為研發者,美國當然知道這種武器的不足,但在冷戰的大背景下還是生產並列裝了2100枚炮彈,1961年開始裝備,這也和北約的戰術環境有關,畢竟面對虎視眈眈的十萬鐵甲,誰都可能做出瘋狂的事、當時美軍設想用核炮彈這樣的等戰術核武器消滅或至少遲滯快速推進的蘇軍裝甲部隊並將部分前線輻射化,至少保持48小時無法通過,為北約贏得時間組織軍隊發起反擊。

很明顯,這是一種特定環境、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特定武器,很快就在1971年全部退役,這種武器簡直可以用段子來形容:射程2000米,殺傷半徑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