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溥儀晚年來到崇禎自殺處,望著歪脖子樹歎息良久,最後卻笑著離開

崇禎帝朱由檢,為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党,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稱得上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是,此時的明朝內憂外患,且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天災,

加上崇禎本身多疑的性格,冤殺名將袁崇煥,孫傳庭也因皇帝的錯誤命令戰死沙場。最終,京城被李自成的軍隊攻破,崇禎也自縊於煤山。

崇禎帝自殺前,為了防止李自成傷及無辜百姓,就用鮮血在衣服內寫下了一道遺書,其中有一句至今令人感動不已,

即“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雖然他沒有力挽狂瀾,但崇禎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先祖遺訓。

不久後,袁崇煥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並打敗了李自成大軍,從此滿清入主中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長盛不衰的朝代,清朝也不例外。西元1912年,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代替小皇帝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

清朝的統治走到了盡頭。

作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可用“傳奇”來形容。2歲登基稱帝,6歲就一臉懵逼的退位,中間還上演過短暫的復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又讓他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看似自由,卻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日本戰敗後,

溥儀就成了階下囚,並在幾年後被送到撫順進行改造。其先祖努爾哈赤,當年就從撫順起兵,而他卻在此面壁思過,這只是一種巧合,還是所謂的天意呢?

1959年12月,溥儀被特赦,從此成為了一名普通人,此時他已經53歲了。因沒有了住處,溥儀就暫住在北京妹妹的家中,

並找了一份還算愜意的工作,過上了平淡的生活。當時溥儀有一位叫沈醉的朋友,兩人關係相當不錯,經常在一起喝酒,談論人生哲學,按照現在的話說,也就是鐵哥們。

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沈醉來到溥儀的住處,然後兩人騎車前往景山公園遊玩。

當溥儀來到公園中的一棵歪脖子樹下,對沈醉說道:“明朝的崇禎皇帝,就是在這棵樹上自縊的。”沈醉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陪著他。溥儀在歪脖子樹下站了很久,時不時地發出沉重的歎息,並且還自言自語。

二十分鐘後,溥儀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剛才臉上的哀怨煙消雲散,並且笑著對沈醉說道:“曾經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幸福,但今天來到這塊樹下,我突然想通了,與崇禎皇帝的結局相比,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沈醉一時間不知如何往下接話,就笑著給了溥儀一根煙,兩人邊抽煙邊繼續觀賞公園內其他景點。夕陽西下的時候,溥儀和沈醉騎著自行車回家了。幾年後,61歲的溥儀因病去世,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光緒陵墓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剛才臉上的哀怨煙消雲散,並且笑著對沈醉說道:“曾經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幸福,但今天來到這塊樹下,我突然想通了,與崇禎皇帝的結局相比,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沈醉一時間不知如何往下接話,就笑著給了溥儀一根煙,兩人邊抽煙邊繼續觀賞公園內其他景點。夕陽西下的時候,溥儀和沈醉騎著自行車回家了。幾年後,61歲的溥儀因病去世,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光緒陵墓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