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鎮遠,永放光芒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舞溪迴旋繪太極,青龍翹首觀雲天。中河山上懸巨畫,

石屏相峙五老仙。”筆者身臨鎮遠,觀覽後如此雲。你不妨縱橫閱鎮遠這座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不知似乎也有如此之感受?

舞陽河畔的中河山鐘乳石瀑,天然石壁上精湛絕妙的青龍洞古建築群,使得儒、佛、道在這裡“和睦相處、共存共榮”,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文化格局,這是世界上教派相存相融的典範。這也許是青龍洞久經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你瞧,城北的石屏山,陡如斧劈,

猶似圍欄於府城北面的一道屏藩,雄奇險峻,“固若金湯”,似若銅牆鐵壁。難怪明代詩人張守讓詩曰:“誰將屏障依雲開,削壁當空抱郡回。自是皇圖天外壯,長城擁出日邊來。”這位廣東南海人於西元1603年入黔任鎮遠知州,也不得不為石屏山的壯觀而詩興大發。並且張守讓對石屏山和五老山卻“情有獨鍾”,“五老奇蹤不可倫,孤高猶自出風塵。南來碧漢塞星聚,共道屏山有主人。”舞陽河在鎮遠城裡畫了一個“S”型,
仿佛鎮遠城是一個惟妙惟肖的太極圖,加之南岸慈祥的五老山,形成了奇異的“五仙觀太極”。這一幅《五仙觀太極圖》悠遠至極,為天地造設。

如今,這張《五仙觀太極圖》更加變化無窮,眾仙皆驚乎。仙人均歎為觀止,何況天下凡人乎!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暑朝議大夫、鎮遠知府蔡宗建,

在《五老賓南》一詩中雲:“夙傳五老住雲岑,平秋離宮歲月深。峰勢南來連鳥雀,水聲東去作龍吟。西風古樹唯寒雀,落日荒城只暮砧。想是前賢留好句,嘉賓此處一追尋。”

明代小說家吳敬梓在舉世名作《儒林外史》中對鎮遠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在其書第四十三回中引述“黔羊塘將軍大戰,歌舞地酋長劫營”的故事。描繪了鎮遠濃厚的民風民俗,

令人驚歎這塊神奇的歌舞之鄉。鎮遠,不僅以其山水壯麗而名揚天下,更以其為古代通往西南的絲綢之路的要津而曠世名傳。早在清乾隆年間,兵部侍郎馮光熊在《鎮遠府志·序》中陳述道:“余昔從征緬甸抵鎮遠,見其山川雄奇,據沅湘之上游當滇黔之孔道,為西南一大都會。凡余蹤跡所經九州形勝之地,鎮遠實居一焉。”林則徐對鎮遠雄奇險峻的山川也不得不發出“兩山夾溪溪水惡,
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的感歎。星移斗轉,時辰輪回,滄海桑田。鎮遠從西元前202年漢高祖5年設立無陽縣起,歷代王朝先後在此高置縣、州、府、道,在元代至西元1958年的悠悠歲月中,均為府、州所在地。早在《明史》中就有載文:“貴州為內地,自鎮遠始矣。”當時任鎮遠知府的汪炳璈題于祝聖橋上的對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辟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林則徐在鎮遠遇到緬人貢象入境,且也有記述。又從祝聖橋曾有的另一幅對聯,“把笛作龍吟,東去洞庭秋月滿;傳書隨風使,西來滇海慶雲多”裡方知鎮遠真乃如同明弘治元年(西元1488年)知府周瑛所雲:“欲通雲貴,先守鎮遠”之說。“九死一生,悟道心學”的明正德年間謫貶貴州、曾兩度途經鎮遠的王陽明,留下了著名的《鎮遠旅邸書禮》之作。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長期駐守於鎮遠“福音堂”的瑞士籍教士勃沙特揣著一張外文地圖跟隨紅軍18個月,此後波夏德在英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介紹中國工農紅軍的書籍——《神靈之手》。1924年赴蘇聯留學,與俞秀松、伍修權等同志同為留學生負責人,曾擔任過史達林翻譯的周達文,他將當時留學生關注中國革命的幾個重大問題署名“丘貢諾夫”致信史達林,史達林的回信以題為《給丘貢諾夫的信》,並載入了《史達林全集》第九卷。周達文的故居在1934年至1940年曾作為中共貴州工委鎮遠地下黨支部所在地,為從事革命宣傳和抗日救亡活動等做出了有益貢獻。享譽中外的抗日時期的第一個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坐落在舞陽河邊。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總部負責人、世界著名反戰作家鹿地亙在鎮遠經過考察,寫下了著名的《和平村記——俘虜收容所訪問記》,轟動了全球,激起了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反戰情緒,主張和平共處。1982年到1987年,原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隊長谷川敏三曾先後三次率領老同盟會員重訪故地,表示堅決主張和支持和平相處,長期友好往來。

鎮遠是崇尚龍的古城,有許許多多龍的故事。鎮遠的過年耍龍燈,端午節賽龍船,早在明代就已盛行了。據明代嘉靖《貴州通志》就有關於“鎮遠龍舟競渡”的記載。在清乾隆《鎮遠府志》中也有載文,“劃龍船,以木雕龍頭、龍尾系於船隻前後,放乎中流……舟上龍有五色,在前者勝。苗人男吹笙,女旋繞而舞,其音鏗然,觀者如雲。”如今,鎮遠龍舟節更盛,貴州各地的龍舟都紛紛到鎮遠競渡,歡度太平。

鎮遠文化是域外文化、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互為交融滲透的結晶,從而使鎮遠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現今全國九十九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花開芳香飄城外,蜜蜂聞香千里來。”今年,張家界旅遊商家看中鎮遠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決定把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旅遊與鎮遠人文旅遊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好中西部結合的第一張旅遊王牌。屆時,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鎮遠將更加光彩耀人。

您現在流覽的是微信用戶端“鎮遠宣傳” 獲取更多鎮遠資訊,您還可以關注鎮遠網 喜歡就分享、轉發、點贊吧!

零供銷 供銷老品牌

緬人騎象過橋來。”林則徐在鎮遠遇到緬人貢象入境,且也有記述。又從祝聖橋曾有的另一幅對聯,“把笛作龍吟,東去洞庭秋月滿;傳書隨風使,西來滇海慶雲多”裡方知鎮遠真乃如同明弘治元年(西元1488年)知府周瑛所雲:“欲通雲貴,先守鎮遠”之說。“九死一生,悟道心學”的明正德年間謫貶貴州、曾兩度途經鎮遠的王陽明,留下了著名的《鎮遠旅邸書禮》之作。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長期駐守於鎮遠“福音堂”的瑞士籍教士勃沙特揣著一張外文地圖跟隨紅軍18個月,此後波夏德在英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介紹中國工農紅軍的書籍——《神靈之手》。1924年赴蘇聯留學,與俞秀松、伍修權等同志同為留學生負責人,曾擔任過史達林翻譯的周達文,他將當時留學生關注中國革命的幾個重大問題署名“丘貢諾夫”致信史達林,史達林的回信以題為《給丘貢諾夫的信》,並載入了《史達林全集》第九卷。周達文的故居在1934年至1940年曾作為中共貴州工委鎮遠地下黨支部所在地,為從事革命宣傳和抗日救亡活動等做出了有益貢獻。享譽中外的抗日時期的第一個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坐落在舞陽河邊。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西南總部負責人、世界著名反戰作家鹿地亙在鎮遠經過考察,寫下了著名的《和平村記——俘虜收容所訪問記》,轟動了全球,激起了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反戰情緒,主張和平共處。1982年到1987年,原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隊長谷川敏三曾先後三次率領老同盟會員重訪故地,表示堅決主張和支持和平相處,長期友好往來。

鎮遠是崇尚龍的古城,有許許多多龍的故事。鎮遠的過年耍龍燈,端午節賽龍船,早在明代就已盛行了。據明代嘉靖《貴州通志》就有關於“鎮遠龍舟競渡”的記載。在清乾隆《鎮遠府志》中也有載文,“劃龍船,以木雕龍頭、龍尾系於船隻前後,放乎中流……舟上龍有五色,在前者勝。苗人男吹笙,女旋繞而舞,其音鏗然,觀者如雲。”如今,鎮遠龍舟節更盛,貴州各地的龍舟都紛紛到鎮遠競渡,歡度太平。

鎮遠文化是域外文化、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互為交融滲透的結晶,從而使鎮遠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現今全國九十九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花開芳香飄城外,蜜蜂聞香千里來。”今年,張家界旅遊商家看中鎮遠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決定把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旅遊與鎮遠人文旅遊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好中西部結合的第一張旅遊王牌。屆時,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鎮遠將更加光彩耀人。

您現在流覽的是微信用戶端“鎮遠宣傳” 獲取更多鎮遠資訊,您還可以關注鎮遠網 喜歡就分享、轉發、點贊吧!

零供銷 供銷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