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麗鄉村丨徽派民居、古韻祠堂……還有霓虹閃爍的夜景等你來打卡

秋夜,微風輕拂,義烏佛堂鎮橋西村內熱鬧非凡。這裡曾經因南宋理學家徐僑而聞名,

如今,已經成為遊客觀光休閒、欣賞夜景的好地方。不遠處,石拱橋霓虹燈閃爍,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溪水裡,和著萬家燈火,夢幻又璀璨。

走進這個倚溪而建的村落,清澈的環村河將汩汩的活水注入“門口塘”,池塘上沒有千篇一律的九曲回廊,取而代之的是座古樸的石拱橋,上弦月般的橋洞後,映襯著修葺一新但依舊古色古香的徐大宗祠。池塘的四周,獨具江南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築靜靜佇立,青磚黛瓦的馬頭牆韻致飛揚,處處是景,步步入畫。眼前的景象會讓你心生一種感歎:熙熙攘攘的商城,

竟有如此恬淡秀麗的水鄉。

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最高的識別度, 或許就是一座座“文化禮堂”。

橋西村文化禮堂是在徐大宗祠的基礎上, 結合內部結構改建而成的。徐大宗祠自古以來便是橋西村民祭祀祖先的聖地。始建于明宣德初年、距今已近600年的徐大宗祠,歷經歲月滄桑,依然保留著莊嚴肅穆的神韻,是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園。祠堂中廳為“敘倫堂”,是族人商議決定重大事情的議事廳,也是族中老少歡聚一堂、談今論古之處。自2013年開始, 徐大宗祠通過文化禮堂建設,
真正整合硬體軟體、融合時間空間、凝聚百姓百心,使文化禮堂變成精神殿堂,並承擔起更多的使命。文化長廊、求真講堂、民俗展覽、春泥活動室、文化大舞臺等相繼落戶在徐大宗祠和村委會辦公樓內。建築還是原來的建築,但內涵和使用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一切都在慢慢豐盈著鄉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除徐大宗祠富麗堂皇的古典氣派外,最為醒目的莫過於上書“徐僑故里”四個大字的照壁旁巍然聳立的兩座牌坊,在前方寬闊的五洲大街的長長背景下顯得肅穆參天。一座牌坊,講述一段歷史故事;精美的石雕木刻,還原歷史長河中即墨積澱的厚重文化。86歲的朱奶奶是村中年齡較長的村民,她每天都喜歡拄著龍頭拐杖在村口散步,“過去有徐僑,為後人引水挖池。現在有這些好村官,為百姓改善生活。”這位見證了新中國滄桑的老人,感慨萬端地品嘗著新農村的古韻幽香。

據說當年徐僑傳播理學的同時,曾事農桑,在他親自主持下,引上游的銅溪水支流到橋西的大田畈,灌溉千畝農田,還在村裡挖了數口池塘用以蓄水和消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幾百年間,橋西村人生生不息,享用著祖先留下的遺產,過著恬靜的農耕生活。現在橋新村村民生活的安居樂業,正是因為他們傳承了徐橋“賑饑如救弱”這樣的優良品質,鄰里之間互幫互愛,求真務實,村幹部也傳承了執政為民的精神,與村民齊心協力,共同傳承了以實心行實政,以清簡傳家風的優良祖訓。

“過去有徐僑,為後人引水挖池。現在有這些好村官,為百姓改善生活。”這位見證了新中國滄桑的老人,感慨萬端地品嘗著新農村的古韻幽香。

據說當年徐僑傳播理學的同時,曾事農桑,在他親自主持下,引上游的銅溪水支流到橋西的大田畈,灌溉千畝農田,還在村裡挖了數口池塘用以蓄水和消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幾百年間,橋西村人生生不息,享用著祖先留下的遺產,過著恬靜的農耕生活。現在橋新村村民生活的安居樂業,正是因為他們傳承了徐橋“賑饑如救弱”這樣的優良品質,鄰里之間互幫互愛,求真務實,村幹部也傳承了執政為民的精神,與村民齊心協力,共同傳承了以實心行實政,以清簡傳家風的優良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