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傳孫不傳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個勵志的人物代表,絕對是草根逆襲所謂典範,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當和尚,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郭子興死後,

自立,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劇照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而朱元璋傳位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允炆也是朱標的長子,當時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為何朱標死後不傳位給兒子反而傳給孫子?按照常人思維,一般皇帝死後皇位大多都是傳給兒子的,當然,沒有兒子的皇帝例外。那麼,為何朱元璋不將皇位傳給他兒子而是傳給他的孫子朱允炆呢?他腦子抽風了嗎?其實不然。

讓我麼來看一下朱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就知道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什麼傳位給孫子了。

朱元璋劇照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嫡長子,而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恩愛也是世人皆知。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朱標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江蘇南京),

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興奮之餘,也對兒子抱以極大的希望。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並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此外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
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朱元璋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栽培這個兒子,請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教他,對他寄予厚望,可見朱元璋有多喜歡他這個長子。

朱標劇照

且朱標天性仁慈,

對兄弟十分友愛,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晉王朱棡等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護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頗高。如果朱標不死,絕對是一位好的君王,在朱標死後,朱元璋開始覺得是自己把兒子害死的,反省自己,至於為什麼傳孫不傳子,因為在朱元璋建國後,一直培養朱標,對其他兒子不怎麼上心,就拿當時的燕王朱棣來說吧,七歲朱元璋還給他起名字,可見不怎麼得寵。而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愛屋及烏,自然也深得朱元璋的寵愛。

朱標死後,朱元璋心裡一直深深地自責,也是十分的後悔,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看到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和兒子長得很像,天性仁慈,學富五車,每當看到他的時候總會想到朱標,而對於已經老的朱元璋漸漸對兒子的思念,世間最可憐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而朱允炆一直陪在朱元璋身邊,於是朱元璋漸漸的把對於兒子的感情傳遞到了孫子身上,於是決定讓自己的孫子繼承皇位,以慰藉兒子的在天之靈。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可見不怎麼得寵。而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愛屋及烏,自然也深得朱元璋的寵愛。

朱標死後,朱元璋心裡一直深深地自責,也是十分的後悔,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看到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和兒子長得很像,天性仁慈,學富五車,每當看到他的時候總會想到朱標,而對於已經老的朱元璋漸漸對兒子的思念,世間最可憐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而朱允炆一直陪在朱元璋身邊,於是朱元璋漸漸的把對於兒子的感情傳遞到了孫子身上,於是決定讓自己的孫子繼承皇位,以慰藉兒子的在天之靈。可憐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