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有這3個不良行為,家長越忽視孩子越優秀!

文:楊柳軒軒

國慶大假,遊玩時,朋友帶著五歲的女兒玲兒一起玩。小姑娘長得秀氣,水靈,大人和孩子們都很喜歡她。幾個小朋友正在畫畫,我們都任其孩子自己玩。唯玲兒媽媽全程當著孩子的翻譯,

“你叫哥哥,能借下你的畫筆嗎?”“玲兒,說話聲音大聲點,叫哥哥而不是果果。你再叫一次。”

本來,我們都沒注意到玲兒的發音問題,這玲兒媽媽一提醒,很快,我們就發現玲兒說話口齒不清,一說快就結巴,聲音細如蚊蠅,整個遊玩中都特別留意她的發音。甚至有孩子開始起哄、嘲笑玲兒。

我馬上找玲兒媽媽單獨聊了聊,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很早就說過:“孩子口吃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別人對她的語言過於關注,

讓孩子變好唯有不去關注,它才會隨著父母關注力的下降而消失。”

孩子有以下3個不良行為,家長越忽視孩子越優秀!

01說話口吃

現在的家長特別喜歡帶著孩子到處炫耀,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說,

“告訴他們你叫什麼?你幾歲了?”再大些,我們又會讓孩子說,“告訴他們你會唱什麼歌,跳什麼舞?”孩子很小就會將目光放在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上,但稍有一次別人的不耐煩,表現不好時家長的訓斥,“越來越沒禮貌了,讓你叫人都不叫人。”

孩子就會見到生人時很緊張、拘束,因此患上口吃或出現語言障礙,本來只是一次偶然現象,家長們過於關注,急於糾正,孩子會越來越不自信,

越來越緊張,更不能自然輕鬆地與人交流了。

02尿床

每個孩子都尿過床的,甚至有很大的孩子偶爾也會尿一次床。當孩子上幼稚園時,孩子偶爾尿一次床是很自然的事,智慧的媽媽不會去呵斥孩子,只是若無其事地換上床單即可。但也有些媽媽們反應過激,

孩子一尿床就大聲吼孩子,“這麼大了,還尿床,好羞,好丟臉。”

這樣的孩子,只要聽到撒尿的字眼時,常常高度緊張。父母也不要在孩子剛剛尿床時就去制止,當孩子知道別人總是關注他的這種行為時,就會產生厭煩和緊張心理,反而形成條件反射地尿床了。

03吮拇指

我一直記得我有個小學同學,從小就吮大拇指,除了吃飯時,她的大拇指已經完全變形了。她是小時候因為吮拇指,挨了打,受了罵,甚至把雙手給她綁起來,家長越關注,她就越反抗,這個習慣就伴隨她終生。

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總是想極力克服這種情緒。精神緊張時,我們如伴隨某些動作,敲桌子、咬嘴唇、咬指甲、吮拇指等行為。當外界環境改變時,這些行為也會很快消失,但是父母過於關注,不斷地制止這種行為,反而強化了孩子的潛意識,就成了孩子的習慣。

小結:現在我們這一代父母空前關注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我們的視線中,我們成為孩子的糾錯先生。當我們對某件事過於關注,造成孩子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孩子有口吃、尿床、吮拇指和啃指甲等不良習慣,家長在排除病因後,它們隨著父母關注力的下降而消失。

但是父母過於關注,不斷地制止這種行為,反而強化了孩子的潛意識,就成了孩子的習慣。

小結:現在我們這一代父母空前關注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我們的視線中,我們成為孩子的糾錯先生。當我們對某件事過於關注,造成孩子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孩子有口吃、尿床、吮拇指和啃指甲等不良習慣,家長在排除病因後,它們隨著父母關注力的下降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