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找了,老天津沒了!好多我都沒見過~

老天津人時常感慨,

舊時的天津去哪兒了?

和過去相比,究竟失去了什麼?

看著這些舊照,

是否能喚起你的記憶......

你知道嗎?天津衛也有自己的老城牆,只是在1900年12月31日,侵佔天津的八國聯軍下令拆了天津的城牆,

天津也成了中國第一座失去城牆的城市。

天津老城牆

從600多年前天津設衛建城,到八國聯軍攻破兩道城牆,佔領天津,老城牆的每塊牆磚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1901年正在拆除的天津衛城牆

天津的老城位置就是今天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和北馬路所合圍而成的區域,這四條馬路正是當時城牆所在。因為城牆南北長、東西短,也被人稱為“算盤城”。

城牆圖

這樣一座堅固的城牆,在1900年被拆毀了。當時,八國聯軍進犯天津,義和團與愛國清軍奮勇抵抗,憑城用炮,給八國聯軍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八國聯軍入侵後的老城裡

今天,天津的老城區早已沒有了舊時的風貌,充滿了現代都市的韻律,一座座雲塔摩肩接踵,

然而老城的輪廓卻不會因此而磨滅,一些地標性建築還依稀可見舊時的英姿。

天津都認識吧

隨時時代的更迭,

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有一些遺失的風情,

可能再也找不回了......

過去的剃頭掛臉都是在路邊解決的,不像現在,裝飾豪華時尚的造型店,

還逼著你辦卡!過去的剃頭掛臉都是在路邊解決的,不像現在,裝飾豪華時尚的造型店,還逼著你辦卡!

刮臉的

記得小時候住在老城裡,總能聽到“磨剪子戧菜刀”的叫賣聲,現在耳邊還能回想起那個語調。

我記得磨2把1毛錢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其實拉大鋸也是老天津的一種職業。老天津衛如果家裡有桌椅板凳壞了,也會找一個路過的木匠來修補一下。

過路的除了小販,乞討人員自然也是不能少的,手拿一副牛骨,講究有轍有韻有板有眼,不同的人唱出來的吉祥話都不一樣。

天津衛既然號稱九河下梢,擺渡就成了天津人過河的最佳選擇。後來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這個行業也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現在只在電視裡出現的無軌電車,在當時就是天津衛的辮子,隨處可見,如今,它已經失去了蹤影。

在這裡你能買到各種不同的東西,應有盡有,大部分都是賊贓。有一部分落魄的公子哥,倒賣家中的古玩玉器,怕被熟人看到,往往都是蒙面前往,所以鬼市即是形容這個時間段,也是形容來這裡交易的人行蹤詭異。

有一些味道只有那一輩的人們記得,

或許它並沒有完全消失,

但口味已大不如前......

萬順成坐落于遼寧路與長春道交口處,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經營的品種很多,但最能招攬顧客的要算當時的“八寶蓮子粥”。50年代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該店承受力有限,只好減少品種著重數量的增加,八寶蓮子粥也被取消了。

恩發德的羊肉包子是發麵羊肉西葫餡,皮兒薄餡大,隨著東馬路商業街的改造調整,“恩發德”、“東門臉兒”、“半間樓”羊肉西葫餡包子鋪不知遷往何處。

吹糖人是天津民間藝術,吹糖人的師傅像變戲法一般,吹出“孫悟空”、“大公雞”以及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生動鮮活。

藥糖起源于天津衛,有著悠久的歷史,原為宮廷中的藥膳食品,後來傳入民間,舊時,賣藥糖人手持鑷子,走街串巷高聲吆喝。

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娛樂項目,

但是人們很快樂、很滿足,

如今,有些情趣真的已經沒了......

在那個沒有歡樂谷和凱旋王國的年代,天津樂園就是小夥伴們的天堂,激流勇進,叢林鼠,軌道小火車,玩一天也不膩。

北寧公園的大象滑梯和長頸鹿滑梯也是小時候的最愛,在北寧公園出現,如今早已被拆除。

梅花運動服大方、耐用,成為風行幾代中國人的“國服”,它是我們天津人自己的品牌,當時大家都為擁有一身“梅花”牌運動服而感到自豪。

小時候,人們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找隔壁大媽幫忙接個孩子,去鄰居大嬸家蹭個飯,冬天借兩塊兒蜂窩煤點著,對於鄰里街坊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

如今,厚厚的防盜門,拉遠了太多的距離,曾經的“順便”、“捎帶手”都變成了“扭捏”、“怕麻煩”,互相之間多了一分“客氣”,少了一分“信任”。

如果能讓百十年前的人穿越到現在,你指著這高樓大廈、斷牆破瓦告訴他:這裡是天津,他也許會告訴你,這個地方曾經叫天津。

老天津,“沒了” 未來的天津,會更好!

過路的除了小販,乞討人員自然也是不能少的,手拿一副牛骨,講究有轍有韻有板有眼,不同的人唱出來的吉祥話都不一樣。

天津衛既然號稱九河下梢,擺渡就成了天津人過河的最佳選擇。後來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這個行業也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現在只在電視裡出現的無軌電車,在當時就是天津衛的辮子,隨處可見,如今,它已經失去了蹤影。

在這裡你能買到各種不同的東西,應有盡有,大部分都是賊贓。有一部分落魄的公子哥,倒賣家中的古玩玉器,怕被熟人看到,往往都是蒙面前往,所以鬼市即是形容這個時間段,也是形容來這裡交易的人行蹤詭異。

有一些味道只有那一輩的人們記得,

或許它並沒有完全消失,

但口味已大不如前......

萬順成坐落于遼寧路與長春道交口處,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經營的品種很多,但最能招攬顧客的要算當時的“八寶蓮子粥”。50年代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該店承受力有限,只好減少品種著重數量的增加,八寶蓮子粥也被取消了。

恩發德的羊肉包子是發麵羊肉西葫餡,皮兒薄餡大,隨著東馬路商業街的改造調整,“恩發德”、“東門臉兒”、“半間樓”羊肉西葫餡包子鋪不知遷往何處。

吹糖人是天津民間藝術,吹糖人的師傅像變戲法一般,吹出“孫悟空”、“大公雞”以及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生動鮮活。

藥糖起源于天津衛,有著悠久的歷史,原為宮廷中的藥膳食品,後來傳入民間,舊時,賣藥糖人手持鑷子,走街串巷高聲吆喝。

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娛樂項目,

但是人們很快樂、很滿足,

如今,有些情趣真的已經沒了......

在那個沒有歡樂谷和凱旋王國的年代,天津樂園就是小夥伴們的天堂,激流勇進,叢林鼠,軌道小火車,玩一天也不膩。

北寧公園的大象滑梯和長頸鹿滑梯也是小時候的最愛,在北寧公園出現,如今早已被拆除。

梅花運動服大方、耐用,成為風行幾代中國人的“國服”,它是我們天津人自己的品牌,當時大家都為擁有一身“梅花”牌運動服而感到自豪。

小時候,人們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找隔壁大媽幫忙接個孩子,去鄰居大嬸家蹭個飯,冬天借兩塊兒蜂窩煤點著,對於鄰里街坊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

如今,厚厚的防盜門,拉遠了太多的距離,曾經的“順便”、“捎帶手”都變成了“扭捏”、“怕麻煩”,互相之間多了一分“客氣”,少了一分“信任”。

如果能讓百十年前的人穿越到現在,你指著這高樓大廈、斷牆破瓦告訴他:這裡是天津,他也許會告訴你,這個地方曾經叫天津。

老天津,“沒了” 未來的天津,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