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只有中國人才能拍的動畫奇跡,可惜我們再也看不到

之前扒叔安利了一部國產短片動畫《山水情》

評論裡口碑好到炸裂,不難看出水墨動畫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水墨動畫是中國獨有的動畫形式。

所有畫面都是手繪,對於創作者的國畫水準要求極高。

一幀有一幅原畫,然後根據想要的效果做調整。

動作、顏色都要有相應變化,再畫出其他稿件,最後合成在一起,才能有快速翻頁腳讓人物動起來的效果。

另外,攝影也是核心部分

每張畫攝影師都要重複拍攝好幾遍,最後再合成,

用攝影方法做出渲染感。

放到現在來說,一部水墨動畫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相當於五部。

也正是這一點,被稱為世界“奇跡”的水墨動畫讓其他國家望而卻步,即使他們學會了技術也不一定有這個耐心做下去。

所以說,我們看到的水墨動畫不僅有技藝,

更能代表老一輩動畫人的匠心。

這些作品不是逗小朋友一笑的動畫片,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魂。

1960年,世界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誕生。

它在中國相當普及,可以說是孩子啟蒙教育裡必不可少的一部作品。

然而它之所以能面世,是因為陳毅副總理參觀中國美術電影展覽會時說的一句話:“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

聽了總理的期待,上海美影廠立即決定做出成片。

後來,以特偉、錢家俊為首的創作團隊開始研究齊白石的筆觸結構和著色濃淡。

他們多次做了水墨動畫實驗,第一個鏡頭就是“一隻青蛙從荷葉上跳下來”

三個月以後《水墨動畫實驗》完成,對不同動物形態的描繪組成了一部6分鐘短片。

雛形初見後,增加了幾個情節和形象,有了我們看到的《小蝌蚪找媽媽》成片。

每截一張圖都是一副完整的水墨畫。

連接起來以後,完美融合了動畫的可愛和水墨畫的意境。

《小蝌蚪找媽媽》更是在國內外包攬了多個獎項:第17屆坎城電影節榮譽獎、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第4屆安納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獎、第1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法國《世界報》是這麼評價它的:

“中國水墨畫,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緻,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

此時,美影廠借著強勁的勢頭花費兩年時間創作了《牧笛》

這部動畫片有國畫大師方濟眾和李可染的加入,他們一個擔任背景設計,一個提供作品供攝製組學習。

最終出來的成片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卻把水墨動畫推向了新高度。

豆瓣8.9分,好於95%的短片。

蟬鳴、溪水、柳條,呈現出的初夏風光洗滌心靈。

牧童和水牛的神態連貫自然,加上古典音樂的背景襯托,直接把人拉進了美好的童年盛夏。

十多年後特偉帶著《牧笛》到美國演講,美國觀眾看了讚不絕口:“太美了”、“簡直是奇跡”、“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

《牧笛》製作完成美影廠關停了一段時間,國產動畫產業也因此停滯,到了八十年代才恢復運作。

好在停廠的那段時間手藝沒放下,後來又重振旗鼓將水墨動畫推向新高度。

《鹿鈴》就是發展後期的代表,全片一共20分鐘,每秒包含15個畫作。

這部動畫的背景設定在鄉間和野外。

改編自廬山“白鹿洞書院”的傳說,一頭小鹿和爸爸媽媽在河邊喝水,結果遇到了老鷹。

一家三口跟老鷹惡鬥了一番,醒來後小鹿受了傷又找不到家人,被來采藥的小女孩救下。

小女孩和爺爺對小鹿悉心照料,小鹿也會幫她們上山采藥。

這個時候的水墨動畫打動觀眾的已經從技術層面延伸到了情感。

動畫裡爺爺面容平和看不見絲毫邪惡,孫女也象徵著善良可愛。

小鹿通人性,代表了動物或者說是自然界的靈性。

人和動物都是簡單沒有被社會所侵染的,這是動畫裡的烏托邦,卻是現實中的理想主義。

但用水墨動畫詮釋理想,似乎比用其他形式更加不朽。

扒叔在開頭提到的《山水情》體現了另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師徒情誼

老琴師在歸途病倒得到了少年的幫助,後來兩人結為師徒,老人家授他琴藝。

為了讓少年的琴技更上一層樓,老人決定放手讓他自己歷練,於是把古琴留給弟子,歸隱於山間。

這部動畫的幕後陣容也是它成功的關鍵。

人物設計和山水設計,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著名畫家吳山明和卓鶴君。

為動畫演奏古琴的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

問世後被譽為國產動畫的巔峰之作。

豆瓣評分高達9.3,好於99%的短片。

1990年,獲得了第14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分量堪比現在的奧斯卡。

2006年,它又在Annecy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被列進“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中。

遺憾的是,後來成了時代前行下的犧牲品,現在經過時間的沖刷已是傳奇。

雖說替它可惜,卻也表示理解。

當年製作《小蝌蚪找媽媽》一共花費了500萬人民幣。

這個成本在1961年來說是天文數字,後來那幾部代表作也不相上下。

製作過程相當艱難太費人力物力,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時間。

不僅消耗得大還不容易賺錢,賣出的版權費很低,遠遠收不回巨額成本。

上海美影廠也早早意識到了這點,之後開始轉頭製作《黑貓警長》、《阿凡提》等系列動畫。

可在扒叔心裡《山水情》就是中國動畫的巔峰。

在它之後,動畫產業一直走的是下坡路,尤其進入21世紀,打開電視根本不願在動畫介面多停留一秒。

關於《喜洋洋》、《熊出沒》、《豬豬俠》...

算了,不說了。

那麼其他一些評分還不錯的動畫片到底為什麼難成佳話?

就拿離我們最近的《少年錦衣衛》說吧。

這是今年二月剛上線的國產動畫,豆瓣評分居高不下,好幾天都排在熱門行列。

評論裡一群人因為它,仿佛又看見了國產動畫的曙光。

我看了幾集覺得優點確實很多:臺詞和嘴型終於能對上了,製作精良,細節感人,很多畫面可以直接當壁紙了。

而且背景設置在明朝,故事從朝堂跨到江湖,說明有中華傳統文化在內。

可惜,內裡還是滿滿的中二氣息,人物性格構建的過於刻意。

以前的動畫之所以好,是因為從裡到外都散發著我國特有的文化色彩。

而現在的,只會盡力效仿,骨子裡依舊留有西方動畫的形式,最終釀成兩者都學不到精髓的悲劇

說到底,評價一部動畫作品的好壞看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看它有沒有靈魂。

靈魂包含了創作者的心血,中國的獨特文明,還有現實意義

但目前為止,只有水墨動畫把這三點發揮到了極致。

都說什麼樣的環境就孕育什麼樣的作品

今天不成熟的國產動畫恰恰印證了這一代人的自卑和焦慮。

我們需要學習日本歐美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卻忘了曾經那個被世界譽為奇跡的自己。

快點記起來吧,重新締造經典這種事兒對於中國來說,不難。

“中國水墨畫,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緻,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

此時,美影廠借著強勁的勢頭花費兩年時間創作了《牧笛》

這部動畫片有國畫大師方濟眾和李可染的加入,他們一個擔任背景設計,一個提供作品供攝製組學習。

最終出來的成片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卻把水墨動畫推向了新高度。

豆瓣8.9分,好於95%的短片。

蟬鳴、溪水、柳條,呈現出的初夏風光洗滌心靈。

牧童和水牛的神態連貫自然,加上古典音樂的背景襯托,直接把人拉進了美好的童年盛夏。

十多年後特偉帶著《牧笛》到美國演講,美國觀眾看了讚不絕口:“太美了”、“簡直是奇跡”、“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

《牧笛》製作完成美影廠關停了一段時間,國產動畫產業也因此停滯,到了八十年代才恢復運作。

好在停廠的那段時間手藝沒放下,後來又重振旗鼓將水墨動畫推向新高度。

《鹿鈴》就是發展後期的代表,全片一共20分鐘,每秒包含15個畫作。

這部動畫的背景設定在鄉間和野外。

改編自廬山“白鹿洞書院”的傳說,一頭小鹿和爸爸媽媽在河邊喝水,結果遇到了老鷹。

一家三口跟老鷹惡鬥了一番,醒來後小鹿受了傷又找不到家人,被來采藥的小女孩救下。

小女孩和爺爺對小鹿悉心照料,小鹿也會幫她們上山采藥。

這個時候的水墨動畫打動觀眾的已經從技術層面延伸到了情感。

動畫裡爺爺面容平和看不見絲毫邪惡,孫女也象徵著善良可愛。

小鹿通人性,代表了動物或者說是自然界的靈性。

人和動物都是簡單沒有被社會所侵染的,這是動畫裡的烏托邦,卻是現實中的理想主義。

但用水墨動畫詮釋理想,似乎比用其他形式更加不朽。

扒叔在開頭提到的《山水情》體現了另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師徒情誼

老琴師在歸途病倒得到了少年的幫助,後來兩人結為師徒,老人家授他琴藝。

為了讓少年的琴技更上一層樓,老人決定放手讓他自己歷練,於是把古琴留給弟子,歸隱於山間。

這部動畫的幕後陣容也是它成功的關鍵。

人物設計和山水設計,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著名畫家吳山明和卓鶴君。

為動畫演奏古琴的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

問世後被譽為國產動畫的巔峰之作。

豆瓣評分高達9.3,好於99%的短片。

1990年,獲得了第14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分量堪比現在的奧斯卡。

2006年,它又在Annecy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被列進“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中。

遺憾的是,後來成了時代前行下的犧牲品,現在經過時間的沖刷已是傳奇。

雖說替它可惜,卻也表示理解。

當年製作《小蝌蚪找媽媽》一共花費了500萬人民幣。

這個成本在1961年來說是天文數字,後來那幾部代表作也不相上下。

製作過程相當艱難太費人力物力,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時間。

不僅消耗得大還不容易賺錢,賣出的版權費很低,遠遠收不回巨額成本。

上海美影廠也早早意識到了這點,之後開始轉頭製作《黑貓警長》、《阿凡提》等系列動畫。

可在扒叔心裡《山水情》就是中國動畫的巔峰。

在它之後,動畫產業一直走的是下坡路,尤其進入21世紀,打開電視根本不願在動畫介面多停留一秒。

關於《喜洋洋》、《熊出沒》、《豬豬俠》...

算了,不說了。

那麼其他一些評分還不錯的動畫片到底為什麼難成佳話?

就拿離我們最近的《少年錦衣衛》說吧。

這是今年二月剛上線的國產動畫,豆瓣評分居高不下,好幾天都排在熱門行列。

評論裡一群人因為它,仿佛又看見了國產動畫的曙光。

我看了幾集覺得優點確實很多:臺詞和嘴型終於能對上了,製作精良,細節感人,很多畫面可以直接當壁紙了。

而且背景設置在明朝,故事從朝堂跨到江湖,說明有中華傳統文化在內。

可惜,內裡還是滿滿的中二氣息,人物性格構建的過於刻意。

以前的動畫之所以好,是因為從裡到外都散發著我國特有的文化色彩。

而現在的,只會盡力效仿,骨子裡依舊留有西方動畫的形式,最終釀成兩者都學不到精髓的悲劇

說到底,評價一部動畫作品的好壞看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看它有沒有靈魂。

靈魂包含了創作者的心血,中國的獨特文明,還有現實意義

但目前為止,只有水墨動畫把這三點發揮到了極致。

都說什麼樣的環境就孕育什麼樣的作品

今天不成熟的國產動畫恰恰印證了這一代人的自卑和焦慮。

我們需要學習日本歐美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卻忘了曾經那個被世界譽為奇跡的自己。

快點記起來吧,重新締造經典這種事兒對於中國來說,不難。